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北醫 以醫學為核心和 企業展開多元合作

研發成果讓企業的螺絲1根賣1萬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2-09-20

瀏覽數 17,600+

北醫 以醫學為核心和 企業展開多元合作
 

本文出自遠見2013研究所指南

專注於醫學研究發展的台北醫學大學,近年在產學合作多有斬獲。雖然沒有工學院、電資學院等易發展產學合作的院系,在合作機會上似乎少於綜合大學,然而該校不但入選教育部「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激勵計畫」,從高教中心的評鑑結果來看,進步也相當快速。其中,北醫在99學年度「爭取企業機構產學經費與效率」項目上,不但入選進步院校,也成為私立高教體系的頂標校院,而在「智慧財產授權收益與效率」上,北醫也是兩所頂標校院之一。

「過去學校大多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產學育成中心就是扮演連接學術研究和產業間的橋樑,」北醫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營運中心主任林俊茂說。因為醫療用品法規嚴謹,上市前都要經過多次試驗及衛生署審查,因此合作時間通常很長,產學合作也以口腔醫學、藥學、生醫材料相關科系為大宗。

其中,北醫口腔醫學院與鴻君科技的合作研發、以螺絲做出台灣第一根人工牙根的案例,即十分成功。「以前鴻君的螺絲是一袋一袋賣,現在是一根一根賣,而且一根還賣1萬元,」林俊茂說,製做人工牙根牽涉醫學專業,企業與醫學院合作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老師能發揮所長,參與研發的研究生能藉機了解企業目標與產業需求,共同研發的人工牙根還為學校賺進千萬技轉金,可謂一舉多得。

除了合作研發,鴻君更進一步與北醫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聯合開設產業碩士專班,進行醫療器材研發人才培育。在第一期產碩班成功後,北醫再接再厲與台灣東洋等廠商合開「生技製藥企業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經過類似職業訓練的畢業生可望快速進入職場,不用擔心求職無門。

北醫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所校友 陳韋弘

歷10年產學合作 畢業後即任總經理

從研究所的產學合作,延續成博士班的論文,衍生出新創公司,繼而成為該公司總經理,對北醫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校友陳韋弘來說,產學合作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碩一開始,陳韋弘就加入了所上關於椎間盤退化治療劑研究的產學合作計畫。陳韋弘回憶,當時北醫附設醫院的醫生有感於相關病痛(如下背痛)缺乏有效解決方案,所以尋求北醫教授的協助,加上一家大型臍帶血公司也表示興趣,願意提供資金,於是成就這起長期的產學合作案。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一開始因為不熟悉,我負責的多是實驗和行政工作,」陳韋弘坦言,碩一時他花了很多時間做生長因子萃取的工作,同時不斷試驗在怎樣的離心速度、活化條件下,對培養細胞最有利,藉以建立起一套SOP(標準作業流程)。

另一個重頭戲,則是例行性的開會,陳韋弘回憶,除了定期報告實驗進度外,團隊每週也要與北醫的醫生開會,了解醫生實際的臨床需要。當計劃進行更久,陳韋弘與投資廠商的接觸機會也愈來愈多。

「廠商為這個合作案投資上千萬,所以非常重視,進度也抓得很緊,」陳韋弘表示,一開始每兩到三個月要和廠商開一次會,後期大約每半年開一次會,每次廠商都會出動董事長、副總經理等四、五位高層與會,十分慎重。

陳韋弘直言,廠商為了日後量產的需求,給了非常多實際且中肯的建議,包括產品設計(如規格)、生產過程等,都讓他獲益良多。而與企業、醫生合作,也讓他更明白生物技術應走的方向,有錯誤也能趕快修正。

與廠商交流 用白話解釋專業

「產學合作讓我提早知道,我做的東西是否有價值,」陳韋弘說,很多研究做完無法實際應用,研究生往往只知道怎麼養細胞,對應用卻沒有想法。因為產學合作能直接和醫生討論,他才知道對方會重視生長因子進入人體的方式,以及怎麼做對開刀最便利,他甚至有了進開刀房觀察手術過程的經驗,「可說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與廠商面對面交流,讓陳韋弘學會如何對不同領域的人解釋專業的東西,並引起對方興趣。「比方,講到細胞作用機制,不需要講得鉅細靡遺,反而應該著重如何應用,」他感觸深刻。

在產品外,廠商豐富的人脈也對陳韋弘幫助良多。「醫藥的法規很複雜,廠商都會告訴我們可以向誰請教,」陳韋弘說,舉凡專利申請細節、補助經費申請管道等資訊,都多虧了廠商的人脈,實驗室團隊才得以迅速掌握重點。

這項產學案歷經陳韋弘碩士、博士十年歲月,在他畢業前衍生出新創公司「固寶生技」,更因為他對計畫最熟悉,順理接下總經理的棒子。回顧過往,陳韋弘坦言當初沒想當會走到這一步,但「任務來了,一步步認真去做就對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