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華電信分割肥了誰?

四大烏雲盤旋不散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2-08-29

瀏覽數 20,750+

中華電信分割肥了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2 / 9月號雜誌 不景氣中的藍海

7月底颱風侵台前夕,仁愛路上風雨飄搖,NCC(國家通訊委員會)外頭聚集上千人,高舉「圖利財團」「假匯流、真圖利」的布條,抗議即將送審的「電信法」修正草案,訴求這將導致中華電信營收銳減逾三成,嚴重影響廣大勞工與股東權益。

近日來,中華電信成了輿論焦點,關於上網太慢、收費是否太貴、最後一哩是否該公有化等爭端,成為不斷出現的熱門話題。

烏雲1:連網速度

行動上網需求激增,龜速惹民怨

智慧型手機近年成為民眾生活必需品之一,造就大批「低頭族」,但在捷運上觀察正在上網的人,很容易找到無奈的表情。為什麼?因為「等待中」!翻不到幾張網頁、遊戲還沒啟動、檔案沒傳完,就斷線了。

8月底退休的中華電信前總經理張曉東有深刻體會,從去年7月起,一批網友在網路上串聯,指責中華電信的頻寬不足、造成上網龜速、用戶錢花得不值得等。網友們透過社群網站抱怨:「根本不是上網吃到飽方案;而是斷線氣到飽吧!」「我不是花錢來讓你斷線的!」

分析原因,正是行動上網需求的暴增。「以前傳張圖,可能只要幾K,現在隨便一張都算M的,更別提HD影片、高清檔案,傳輸量起碼相差百倍!」張曉東大歎,儘管市場需求大增,公司卻高興不起來,因客戶抱怨也隨之倍增。

對此,電信商都極力加蓋基地台、增加WiFi熱點,但礙於電磁波影響健康的疑慮,不少計畫都被民眾反對。

一位電信商透露,大台北地區能裝的都裝了,基地台密度已是全台之最,「但剩下真的沒辦法,就是不給你裝!」常有客戶投訴所在地訊號差,公司回應可免費加裝強波器,但考慮一陣子後,對方又回絕說不要。

中華電信算快,無奈成箭靶

事實上,最近消基會公布的行動上網測速結果,中華電信已是最快的一家。由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發起,蒐集10幾萬筆3G用戶紀錄,發現台灣整體下載速率僅1.26M,中華電信的1.64M為四家業者之冠。

調查同時對比業者的基地台數量,證明連線速度和基礎建設成正比。而且WiFi有協助分流、紓解塞車之效,若加計WiFi數據,台灣整體下載速率可升至2.8M,中華電信的3.4M同樣最快。

「但大家都只罵中華電信一家,甚至從抱怨行動(無線)慢,連著罵到固網(有線)這塊!」張曉東無奈地說。

為回應批評,中華電信引用不少國際評比,如根據Speedtest最新調查,台灣有線寬頻下載速率28.79Mbps,是全球第六快。但又被批評是「自我感覺良好」。

台科大資工系助理教授鄧惟中分析,影響網路傳輸的因素雖然多,長年來業者卻愛把「速率」當成訴求噱頭,才使民眾認為實際速率也應一致,變成難以化解的客訴。

今年初,公平會便因此重罰中華電信500萬元,因為「光世代」實測速率,與廣告宣稱的50M有落差。

烏雲2:上網資費

多次調降,民眾依舊無感

速度不符期待,接著就讓人產生太貴的抱怨。上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必要活動,不少家庭的電信帳單,常常變成最貴的那一張,比電話、水電、瓦斯、第四台都還貴。

儘管中華電信根據WEF評比,說明台灣是全球第11低的固網寬頻資費,優於日本(14)、香港(46)、韓國(68)、新加坡(72)等鄰國。100M光纖較新加坡、日本便宜。8M的ADSL,也沒有韓、日來得貴。

但不少人批評,儘管帳面資費差不多,但考慮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後,台灣的資費其實比鄰國貴。最弔詭的是,即便政府不斷施壓、強迫降價,各家電信業每年還是能繳出亮眼的獲利,「可見真的是暴利!」一位學者說。

僅管已經民營化,但官股35%的中華電信,近年已多次配合政府要求不斷降價或提速。據內部估計,自2007年實施定期資費調整動作,過去五年來,中華電信嘉惠逾2700萬戶次、累積回饋金額破80億元。因為價降,預估今年營業額比去年減少100億。

烏雲3:最後一哩

是壟斷,還是該「公有化」?

而過去僅止於產業話題的最後一哩(last mile,從電信業機房到終端用戶的管線),最近也重新延燒起來,未來還可能把中華電信強制拆分。

根據NCC最新提給行政院的「電信法」修正條文,中華電信必須提供最後一哩給業界共享,並收取符合成本價的租金,讓市場公平競爭。若一定期限內未改善,將對市場主導者(中華電信)進行「功能分離」,拆分最後一哩業務,獨立出來。

這條針對性的修法,令中華電信相當跳腳!公司宣稱,關於銅線(電話線跟ADSL)的最後一哩資產,1996年民營化時,就跟政府作價、買斷。至於光纖纜線,更完全是近年才投資的新建設,豈有強歸公有之理?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中華電信強調,在多家電信業者中,是最用心打造基礎建設的,每年投入約200億元,其他競爭者每年投資頂多10億上下。此舉如同懲罰乖乖建設的好學生,方便其他偷懶的人搭便車。

從固網市場來看,結果似乎如此。去年四家新進固網業者的基礎建設與市場戰果,都極為有限。四家合計蓋好的光纖纜線只占20.8%,電話銅線更只有0.8%,搶到的語音門號用戶有8.9%,ADSL客戶只有2.9%。使中華電信在固網市場長年市占超過95%!

一位學者氣憤地說,或許初期有進入障礙,但固網電信市場已經開放12年了,新進業者的成績還這麼差,怪不得人。「他們當初募的龐大資金,都花到哪去了?這些人不能只想搭便車,而都不建設!」

他任教的國立大學,過去五年都有固網建設需求,但始終只有中華電信來投標。好不容易其中一年,才出現另一家競標者(台灣固網)。

不過,一位電信業主管回擊,公司早將全台光纖的骨幹(backbone)蓋完,最後一哩只能仰賴中華電信,「我們進不了家戶。」多年來,他們只能搶攻新落成的住宅,開拓還未配線的固網客戶,但成果非常有限。

應提出不必拆分、也能促進市場發展的方案

他妙喻,就算全台家戶都肯配合,讓其他電信業者進去拆牆壁、重拉線,可能也要花20年,才能把所有最後一哩蓋好,「偏偏固網執照期限只有25年,現在已經過一半了!」這種不可能回收的笨投資,當然沒人肯做。

因此,大多數人只好跟中華電信「租借」最後一哩。儘管計價名目上,大家都交給中華電信一樣多的「電路費」,但費用到底合不合理?也一直是個疑問。

除了最後一哩的宿怨,三年前,其他固網業就曾聯合起來,拒付中華電信每月1700萬元的互連費,因其他國家的電信業都是免費互相支援,只有台灣要收「過路費」。

抗爭一陣子,NCC出面調停,中華電信才肯降價,避免固網業互相「斷線」,損及用戶權益。

「以後大家都搞雲端,這個麻煩會更大,因為流量愈大、負擔就愈大,等於都在幫中華電信打工!」某家競爭廠商無奈地說。

對於這個爭議,前中華電信董事長、現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的賀陳旦建議,中華電信應該主動提出不必拆分、也能促進市場發展的替代方案。「他們的思考方式不能那麼狹隘,不能一直訴苦,或用歷史貢獻來抗拒改變!」

為何新進業者的建設如此緩慢?賀陳旦也批評,「因為大家都挑最好賺的!」

去年,行動通信占電信業產值比重近六成,使用數據服務的用戶超過七成,3G營收更激增156.4億元。誰都看得出來,行動上網才是未來的黃金市場。因此,大家都把資源往那邊撥,寧可多蓋基地台、拉攏行動用戶,也不肯把資源拿去經營固網市場,辛苦地挖馬路、鋪管線。

此外,擁有另一種最後一哩(cable線)的有線電視業,未積極參戰寬頻市場,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擔任過中華電信董事長的現任交通部長毛治國最近也提出,早在十幾年前開放電信自由化競爭時,交通部就提出讓有線電視業者成為最後一哩的第二個提供者。但有線電視業者的這一哩卻一直出不來。

不少人批評,在分區經營、缺乏競爭的狀態下,用類比頻道內容就能穩穩地收月租費,而且是收現金的,有線電視業怎會積極投資寬頻建設呢?

100M有無需求?誰說了算?

其實中華電信雖早已民營化,但官股還占35%,除了顧好自己,還常要身先士卒地響應政策。

中華電信統計,今年底,國內不含偏遠地區的100M光纖涵蓋率可達七成。但行政院提出來的目標,是明年要達100%!是否造成過度投資?有無實際需求?內部質疑聲不少。

況且,行動網路正在快速崛起,已經衝擊了固網的需求。但也有不少專家不同意中華電信的觀點,認為跟日、韓相比,台灣的寬頻建設的確落後。

例如從中華電信最大宗客戶群來看,ADSL為3M∕384K、光纖為12M∕4M,最高速的100M,目前用戶還不到5000人,今年才開始1G試點計畫。但三年前,日本ADSL就提供50M,韓國更早進入G時代。

「台灣這樣拖下去,只會離人家愈來愈遠!」鄧惟中批評,本土電信業因為缺乏競爭,並未盡到建設責任,只想慢慢升速、賺最穩當的錢。

烏雲4:國營色彩

有原罪?一切批評都得承受

長久以來的官方色彩,過去是中華電信的強大優勢,如今卻成為難以擺脫的包袱。

當寬頻成為國際競爭力評比指標,上網成為基本人權,身為產業龍頭、又有「原罪」的中華電信,對各種批評與抱怨,都得概括承受。

消基會統計,「電信」類的糾紛,過去10年一直稱霸申訴排行榜首位,而且比重持續升高,儼然成為台灣最大的民怨製造機。

歸咎原因,官不官、民不民的尷尬身分,才是中華電信最原始的一道緊箍咒,讓自己夾在企業營利、挹注國庫、民眾抱怨、與產業發展之間,既無法脫離保護傘、也難以放手一搏,還被批評為妨礙進步的釘子戶。

賀陳旦建言,政府應該發揮更強的產業輔導跟政策延續功能,積極帶動電信業更加良性發展。「NCC不能只有監理或仲裁的角色,卻對整個產業的走向沒有看法!」

例如,當大家在吵眼前的固網最後一哩時,是否注意到,往後無線上網的最後一哩,還有可能重新洗牌,「這時候,政府要不要扮演什麼角色?」用手上的棒子跟胡蘿蔔,及早規劃未來所需的電信基礎建設,或可能的新商業模式。

除了老是被當箭靶的中華電信,政府跟其他電信業者,是否也該出來面對,一起改善整體大環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