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料科學家需求170萬人
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暨合夥人曾江華提醒,若是想要掌握未來的IT趨勢,須謹記三項:雲端、行動、海量資料。
近年來,關於雲端和行動的討論已有很多,但對海量資料則顯得陌生。海量資料的重要在於可輔助企業更有效、快速的掌握市場現況、客戶評價、對手反應。特別是現在的資料來源愈來愈複雜,包括照片、影像、社群媒體等,如何從龐雜資訊中,梳理對企業有用的訊息,刻不容緩。
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林世偉分享與歐洲一家連鎖烘焙坊合作的例子。從人潮流量、氣象資訊、原物料生產等,發現女性消費者在雨天喜歡吃蛋糕、晴天則喜歡吃潛艇堡、三明治。有了這些資訊,中央廚房可根據氣象資料調整產品組合,提高獲利。
據統計,目前企業平均只用了15%的資料輔助決策,未來擁有挖掘資料價值的「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將非常搶手,估計全球就需要170萬人!
2〉新能源、新農業、新交通夯
除了新科技,IBM新興行業解決方案應用研究全球副總裁李實恭指出,未來與人們衣食住行有關的產業都會被改造。以能源為例,除了新能源,還要提高使用技術及設備。又如農業的生產、運輸,以及大眾交通工具的設計、管理,皆無法置身事外。
他建議,與其預測下一個蘋果或臉書在哪裡,不如深耕基礎知識,利用技術減低對能源的消耗。「Apple、Google,這些都是大趨勢中的小波浪,」李實恭勸年輕人,抓對產業趨勢比賭對一家公司來得重要。
3〉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盛行
《未來工作在哪裡》作者葛瑞騰曾成立一個研究聯盟,涵蓋各地21家公司,包括印度塔塔顧問集團、新加坡政府人力部門、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等。歸納出五項影響未來工作的力量:對低碳經濟的需求、科技快速發展、全球化趨勢、人口結構改變(如高齡化)、重要的社會變遷。
葛瑞騰也預言,社會企業與微型創業均是未來趨勢。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數百萬人成為微型創業家,這也是年輕人表達自我或追求理想的新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