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貴為醫界龍頭,即使每日門診量高達8000多人次,「仍得靠業外收入,才能有更多可運用資金發展醫療本業,」一位台大醫院行政主管坦言。
2011年,台大醫院總計營收247億,營利19億。其中,業外收入9.68億,占比不到4%,卻貢獻全院獲利近四成;從2007至2010年,業外收入占比更低,約在3~4%,但卻貢獻獲利至少10%,甚至2010年更突破五成,高達73.45%。
由於台大醫院是公家單位,無法投資股票及房地產,業外除了存款利息,主要來自美食、商店街與停車場。「168號、169號、170號……,」晚間7點多,台大醫院總院東址地下一樓美食街內,永鴻蚵仔煎櫃台正逐一唱號,一位一位客人就拿著號碼牌,前去領取餐點。
每到用餐時間,美食街就一位難求。從摩斯漢堡、西式麵包、日本料理、韓式料理、到中式料理、台灣小吃、明德素食、朱記餡餅、果汁、茶飲、咖啡,也全都門庭若巿。
商店街已成為各大醫院獲利重要來源
美食街旁,還設有鞋店、理髮店、誠品書店、Hi-Life(萊爾富)便利商店、以及藥粧店、婦嬰用品店、醫療用品店等,加上一樓全家便利商店、伯朗咖啡,這裡除了是醫院,儼然一個小型商場。 總院西址、兒童醫療大樓的一樓及地下一樓,也設有各式商店,提供便捷、多元的生活服務。
說來可歎!就是靠這些湯湯水水與日常用品,幫助了台大醫院能夠多一些經費,進行研究與投資。但台大醫院不是全台唯一經營百貨商場的醫院。從台北、台中、高雄榮總、到林口長庚、馬偕、新店慈濟綜合醫院、到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等,也都同樣設置。
甚至有些還設置SPA、電影院、服飾店、唱片行、寢具館、彩妝櫃位等。 當商店街成為各大醫院獲利的重要來源,凸顯出的是,國內醫療環境已很惡劣。
當年台大醫院會設立美食、商店街,有其不得不的原因。一方面,在健保制度下,醫療本業獲利不易,加上從服務立場出發,有責任提供同仁、病患、家屬用餐地點,當時院長李源德因此在2002年引進。「國人看病有其特殊文化,」現任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補充,病患住院,不只有人陪伴,也會有親友探視,醫院提供用餐場所,算是人之常情。
另一方面,對許多店家而言,醫院每天穿梭的人潮不少,也是拓展事業版圖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台大醫院總院為例,每日門診約8000人次、住院病床數也約2000人,加上病患家屬與探病的人、以及醫院醫護人員,人潮最少1萬人。
2002年初,台大醫院招標地下街經營權消息傳出,馬上吸引大成長城、統一超商、誠品競相投標。最終,誠品得標。 因應醫院的獨特環境,許多店家也做調整。
美食街設於醫院地下室 增加病菌散布機會
萊爾富在台大醫院總院三個院區設有四家分店。例如兒醫大樓分店,規劃兒童書籍專區,讓就醫孩童能擁有一個閱讀天地。在醫院內,免洗內衣褲、牙刷、牙膏、洗面乳、沐浴乳、洗髮精等日常生活用品,銷售排名第三,也明顯高於其他分店。
生鮮、健康食品也深受歡迎。全家便利商店台醫店主動增加鮮食系列商品陳列量、提升營養補品、禮盒的種類與數量。尤其,沙拉系列商品,每天可以賣出上百盒,成為全家全台沙拉銷售店王。
只是,當醫院美食街生意愈來愈興隆,卻也引發是否衛生的疑慮。在美國,醫院提供員工、患者的餐飲,多由中央廚房供應;如果設置美食街,也多和醫療大樓切開,分屬不同建築。
但在台灣,因為地小人稠、寸土寸金,美食街多半設在醫療大樓的地下室。「醫護人員、病患在美食街來來往往,增加各種病菌散布的機會,」前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不只一次呼籲,顧客很可能帶著病菌回家,再傳染給家中體弱的親友。
今年3月至4月初,消基會隨機選擇全台15家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進行相關調查發現,其中8家醫院、包括台大醫院病患在內,均會進出美食街,恐增加病菌散布的機會。
在醫療本業獲利不易之際,倚靠業外收入挹注已成主流。但如何兼顧衛生安全,仍需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