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護士荒,連台大醫院也不例外。「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外面的人不進來,裡面的人留不住!」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黃璉華說。
根據台大醫院護理部民國100年的結算資料,全院護士約2000多人,該年內離職者就有184人。另外,又有53名請育嬰假。加起來等於缺了200多名,近1∕10。「當找不到人的時候,只好裡面的人多上班,就會積欠假。目前每一科都有欠,」黃璉華說,招募困難,是台大護理部現在最大的問題。
黃璉華表示,相較於許多區域醫院,台大護理人力已經相對充足、超時工作的情況也較不嚴重。但仍然留不住人,到底是什麼原因?
健保給付壓縮住院天數 工作量倍增
護理人員的說法幾乎很一致,是因為健保給付制度,讓護士的工作時間愈來愈壓縮。「健保給付多少,才聘請多少人力,而不是從病人需求加人力,」黃璉華說。因此,病人變多時,就會很吃力。「舉例來說,我年輕時生產,可以住院七天,現在由於健保限制,只能住三天,」黃璉華說,但是護理師要做的醫療處置一樣多,以前七天之內做完的事情,現在變成三天內完成。
台大內科部護理師Jessie說,有時候忙到沒時間吃飯,肚子會叫得很大聲,「我都會故意做事做很大聲,把聲音蓋過。」她曾經遇過,病人得知她沒有吃飯,想送她一個麵包,就會和她聊起天。但如果病人和她聊天,她就更沒時間吃飯!之後她就算餓著肚子,也假裝吃過了。
為什麼護士這麼忙?黃璉華說,醫生都是安排好時間才來看病人。但是,護理人員卻是「一直都要在」,有點像家裡的媽媽,什麼事情全包了。「病人要找醫師,找誰?病人要做檢查,找誰?要送檢查,誰叫傳送?超音波照好了,通知誰?全都是護理師啊,」她笑說。
護理人員與醫生不同之處,在於醫療處置已占了很多時間,而非醫療處置的工作,也都要護理人員處理。但是病人要求的項目無奇不有,飯太冷了、水太冷了,都要找護士。內科病房的陳姓護理師說:「也有病人按鈴,抱怨電視壞了。就算很忙,還是要趕去處理,結果,只是插頭沒插而已。」
Jessie說,她的工作實在太忙,賺的錢常沒空花,有時會去醫美診所消費,打打雷射。看到醫美診所的小姐,都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優雅地慢慢走,不像她都要狼狽地衝來衝去,很羨慕。「每次,醫美小姐彎下腰和我講話時,我就很爽,終於也有人這樣服侍我!」
醫學處置愈來愈進步 護理人員的工作隨之增加
現代醫學的進步,不僅延長人的壽命,也使得醫學上需要進行的處置愈來愈多。大部分的時間,醫師負責診療與判斷,而執行面的繁複細節,就落在護理人員身上。在加護病房服務的陳小姐表示,以褥瘡的護理為例,以前可能只要紗布沾生理食鹽水敷傷口,現在則有各式各樣的敷藥。有些是促進血液循環之用、有些是殺菌的,塗的時間與區域可能都不一樣,護理人員必須比過去更為細心,所耗費的心力與時間也更多。
黃璉華也認為,以前的社會,病患家屬會自行負責照顧病人,現在,許多家屬要上班,就把照顧的責任也轉移到護理人員身上。有些家庭因為經濟負擔大,不願意請看護,也使護理人員負荷加重。內科陳姓護理師表示,社會上都說「養兒防老」,但她卻常常看到不願意照顧父母的子女。
甚至,有些子女因為不願意購買抽痰機、氧氣機等設備,「到了出院時間,家屬就是不來辦出院,就是不接電話,能拖一天是一天。」「最奇怪的是,家屬平日不出現,等到出現時,又要責備是護理師照顧不周,」陳姓護理師備感無奈。
不只忍受病人的抱怨 還要承受醫生的情緒
由於護理師是醫生和病人間的橋樑,不只要接受病人的抱怨,也要承受醫生的情緒。
據不願意透露科別的護理師Tina表示,曾經有一次,主治醫師正要查房,但是她的病人正好要去樓下用餐。她擔心病人因此錯過查房。她鼓起勇氣,去和主治醫師說:「醫師,請問你可以先來看我的病人嗎?」沒想到醫師卻不高興地說:「如果他不想看到我,那就算啦!」Tina說,在醫院裡,護理人員一直都是從屬角色。如果被醫生罵或白眼,也只能忍受。
不過,產科護理師葉芷馨則認為,台大護理師的地位和其他醫院相較已經算是比較高,別家醫院的護士,有的甚至要幫醫生買便當或叫醫生起床,像助理小妹。Tina說,親戚聽到自己是護士,都會說:「那以後就是要嫁醫生喔?」「我最痛恨這句話了!根本就是不了解情況。」
護理人力荒,只要有人請假,就會造成其他人的負荷。許多護理師逢適婚生產年齡,若有段時間同時有多人請婚假或產假,補不到人,就只能現有人力分擔。
「最怕臨時遇到颱風這種天災!」內科部陳姓護理師說,如果有同事因為家裡出了狀況不能來,除了自己的病床數,也要分擔不能來的人的病床。「每次颱風天我都很怕,就算我騎著摩托車都快被風吹走了,還是要趕去醫院上班,因為人已經不夠了!」
嬰兒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朱婉菁,6月中辦完離職手續,準備離開工作10年的台大醫院。她耐人尋味地說:「我會離開台大醫院,不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工作,而是太喜歡這份工作!」
嬰兒加護病房,平日負責開完刀術後的嬰兒照顧。「在這個階段的嬰兒,面對疼痛,其實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朱婉菁說,因此她自己在院外花時間進修嬰兒按摩課程,幫助嬰兒的放鬆與安定,就是為了精進照顧的專業。但是,嬰兒加護病房由於人力太壓縮,一個人要照顧兩至三床,每天光是洗澡、拍痰、餵牛奶、檢查、記錄與家屬說明狀況,就占去所有時間。
「但孩子不只需要這些而已,還需要視覺的刺激、聲音的刺激、練習運動,我想給更多,只是在這個環境下沒有辦法。」他不想再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只能完成基本任務,無法達到全人照顧的理想,因此選擇離開。目前,她決定再進修0~3歲的幼兒教育課程,希望未來能有實現理想的空間。
年輕一代挫折忍受力低 也是護理人力不足主因
除了工作現場的問題外,新一代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比較低,確實也是造成從事護理人員招募不易的原因。「我家有六個兄弟姊妹,在家中就已經習慣大的照顧小的,可是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唯一唯二的寶貝,父母捧在手心,」黃璉華說。
因此,她曾看過有些年輕的護士,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家裡的父母怕孩子工作太辛苦而勸退。曾經有家庭環境不錯的護理人員,父母直接告訴她:「妳不要做了,薪水那幾萬,我們繳稅就繳掉了。」為了增加護理人員職業的吸引力,今年3月,台大醫院護理人員加薪3100元,基層護理師底薪加獎金,約有4萬6000元。
目前,健保分給護理師的費用是含在住院費中。如果從住院費中提撥的護理費,換算成人員的薪水,一個月只有不到2萬。所以,醫院只能以自己的機制再分配。只要多請護理人員,就是多賠錢,因此護理人員的薪水就不可能高。
再者,護理人員的人數多,占了醫院1∕3以上的人力,支出成本大。黃璉華說,護士節時,她希望讓護理師有過節的一點小禮,一個人才送兩顆蘋果,就要花7萬500元成本。院長則送大家金莎巧克力,一個人也只能送三個。「聽起來很寒酸,但是,人數一多,每個人能分到的就少。」她苦笑:「做事的時候覺得人少,要發錢的時候就覺得人多!」
在這種狀況下,台大護理人員還能加薪成功,主要是真的缺人甚急,連這金字招牌都召募困難了。「我向院方提出的訴求就是,召募已經開始出現困難了,」黃璉華說,現在大家都在搶人,「我這麼一加了以後,在市場上的行情就有競爭力。」「我們的待遇,已經是醫院中的第一名。」 6月開始,台大醫院護理部啟動大幅召募應屆畢業生計畫,求才300人。如果護理人員再缺下去,醫院們開始關病房,對全民來講絕對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