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感到驕傲的電腦雙A品牌,華碩ASUS和宏碁acer,目前股票價差達10倍。華碩與宏碁,目前是史上營運績效距離拉得最遠的時刻。
2012第一季,華碩每股盈餘(EPS)6.65元,宏碁只有0.12元,只比上季的0.03元略好些,認列存貨及歐洲員工資遣費用吃掉不少獲利。宏碁第一季的獲利表現狀況低於法人預期,與華碩的差異更是數10倍之譜。
5月17日,華碩股票收盤價是306元,宏碁是32元,差了近10倍。
令人感歎的是,不過在一年半以前,歐洲事件未發生前,宏碁價格達95元,只差華碩3倍。
這兩家品牌廠商,為何差距如此大?重技術的華碩與重行銷的宏碁,在多年各自努力後,此刻顯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與目標。
先看看華碩都在忙什麼。
場景拉到華碩每週例行的產品檢討大會,這通常是個令研發人員魂飛魄散的時刻。
產品須與蘋果相當或更好
自從蘋果iPad、iPhone打翻了3C產品的原有秩序後,逼得台灣廠商凝神因應。這一、兩年來,華碩緊拴螺絲,最重視的是,密集進行創新研發及舊產品功能改進。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及執行長沈振來只要沒出國,每星期一定從頭到尾親自參與產品檢討大會。
每次檢討大會約20~30人出席,非研發部門的製造、業務、開發、物流等各部門主管;研發相關的主管及工程師,包含設計、電路、機構,及四大跨產品功能性小組──音效、觸控、軟體及照相,都必須參加。
「你們必須做到與蘋果匹敵,或是超越蘋果,」施崇棠下的目標指令,簡單明瞭,但任誰都知道,困難無比。
據多次參與會議的工程師分享,參加這個會議時,大家均忐忑不安。觸控小組的同仁拿著他廠產品和華碩研發中的產品比較,操作著觸控板,兩指捲動、旋轉、放大縮小、三指程式切換等,順暢度必須最好才能過關。
音效小組,暱稱「金耳朵」團隊,則拿著他廠產品,先播放一首歌聽音效,同一首再於華碩產品上播放,說明差異何在,接下來播放可檢測不同音效感受的第二首歌,同樣輪流播放,做為對照。
幾項產品就放在會議桌上,工程師現場操作說明,施崇棠和沈振來為了看得更清楚,通常會從位置上站了起來,走到產品旁邊仔細看、仔細聽,有時給一點意見,擔任最嚴厲的消費者。
設計、電路、機構等研發小組,一樣得輪流說明進度。在旁的製造、業務、物流主管,有時會報告自部門的計畫。
有時,工程師會提議改善某項功能,例如將鍵盤改為以金屬材料製造,施崇棠和沈振來劈頭就問:「這項功能對消費者有什麼好處?」「跟其他方案有何不同?」問題簡單卻犀利,沒準備好的工程師,經常當場被問到不知所措。
硬體是基本 消費者體驗重要
部門接部門就這麼輪流報告,產品檢討大會有的2、3個小時結束,碰到棘手的,有的要拖上10幾個小時。施崇棠和沈振來坐的時間少,站著聽產品簡報的時間多,就這麼指揮全場。
「我站1、2個小時就快受不了了,不知道他們怎麼能撐一天?可能有吃維骨力吧!」一位曾待過多家科技公司、多次參與檢討大會的工程師,談到他在現場受到的煎熬,但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地誇讚:「他們是我見過最勤勞的長官,擁有驚人的意志力。」
「硬體規格已不那麼重要,消費者體驗才是關鍵,」施崇棠不只一次對員工說明新的指導原則,硬體規格做到最好只是基本功,現在要給消費者「快樂體驗 2.0」的體驗,不同於傳統科技產品提供的「快樂體驗1.0」。
沈振來說明,「快樂體驗1.0」指的是硬體品質穩定可靠,但是消費者必須適應機器;「快樂體驗2.0」則指科技產品要去滿足人的需求,透過創新,創造較完美的使用體驗。
這樣緊盯產品研發後,華碩的表現有目共睹。在今年5月召開第一季法說後,隔天法人大買華碩股票,直接拉上漲停,量也暴增。「華碩推出創新產品的速度超乎我們想像的快,」參加這場法說會的麥格理資本證券分析師表示,華碩原本研發力就強,從變形金剛平板、ZenBook到Pad Phone等,不斷給予市場驚喜。
場景再拉到宏碁。
曾經有望擠進世界電腦前二大品牌的宏碁,近一年來十分低沉。原本就異常低調的董事長王振堂比以往更低調,除了法說會,及擔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必須公開出席的活動外,他幾乎不在公開場合現身,也不見媒體。
他正全球跑透透,全力投入處理宏碁通路、組織及體質的調整,幾乎每個月都出國去不同的市場,考察各地宏碁通路的狀況。每一季,宏碁會召開全球高階主管會議,王振堂近年均親自主持,今年4月在美國,7月在歐洲,最近幾次的主管會議,氣氛特別凝重。
前任執行長蘭奇,因為在歐洲通路積壓大量存貨,造成宏碁財務失真,重創宏碁股價。去年,蘭奇竟然在離開宏碁後投入超級對手聯想的陣營,為聯想布局中東及非洲市場銷售,還帶走一批宏碁歐洲主管。
這讓王振堂頭痛不已。他將德國籍主管艾仁思(Oliver Ahrens)調回歐洲,升為歐非中東營運總部總經理,終於讓宏碁歐洲在第一季開始轉虧為盈。
但法人目前多半對宏碁持保留態度。「我們對宏碁看法較保守,處於調養生息階段,」一位外資法人表示。
「宏碁現在正『臥薪嘗膽』,沈潛思考,力爭上游,」宏碁一位主管指出內部現況。
雙A發展策略始終存在差異
雖然同樣做品牌,華碩及宏碁一直存在著策略上的差異。
不同點之一,是華碩有獲利金雞母,例如主機板,而宏碁只有系統產品。
華碩是全球主機板的龍頭,全世界的玩家都知道華碩是第一品牌,連遠至巴西的人都知道。去年《遠見》採訪團隊訪問巴西時,21歲、開冰淇淋店的Rafael,一聽到記者「考問」知不知道ASUS是台灣的品牌?他回答:「知道啊,做主機板的。」新興市場組裝電腦多,消費者會留意各別零組件的來源,ASUS顯然已是知名品牌。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資深分析師魏傳虔指出,主機板市場平均價格為60美元,但華碩平均賣70元,就是比別人貴,新機種甚至可賣100元。
第一季全球出貨量高達500萬片,是華碩穩定的獲利來源。相對之下,宏碁不做零組件,只做終端產品,容易隨著市場景氣起落。
不同點二,華碩產品研發能力強,宏碁重品牌行銷。以研發支出來看,華碩占營收的2~3%,宏碁只有1%不到。
華碩目前針對各個產品功能加大研發力度。例如為提升音效,成立六個人的「金耳朵」團隊,兩、三年來專心只做一件事:「如何讓聲音效果提升」。
華碩感知工程實驗室資深經理黃賴熙,是「金耳朵」的頭。
他指出,華碩購買專業錄音室水準的音效軟體做基礎,做出低音、高音、立體感、人聲和環境音的控制軟體,喇叭、電路須重新設計,最後再送到國外專業的音效調校機構測試,每項產品在音效上得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才能夠弄好。
宏碁著重行銷 華碩強打研發
華碩在產品細節上,甚至不惜血本地投入。一個金屬按鍵,製作難度極高,每兩個小時才能做出一個,一天只能做12個;有些金屬機殼上有類似漣漪波紋的圓圈圈,製造每一個機殼必須以機器慢慢磨,要花上45分鐘。
「老闆以前會問客戶規格、價錢,現在只問,能帶給消費者什麼體驗?」黃賴熙指出高層目前對研發投入的心態有所改變。
大椽Digitimes主任簡佩萍指出,華碩及和碩分家時,保留了產品經理。而宏碁將產品經理切給緯創。由此可看出策略明顯不同。
宏碁對經銷商、通路,採取一貫的「讓利」政策,給予他們為宏碁賣產品的誘因。資策會魏傳虔指出,蘭奇給經銷商較好的佣金,每賺10元,宏碁可能只留2元,其他分給通路商、大盤、小盤,維持忠誠度。
但華碩策略是要取得一定利潤,「我就是要賺10元,通路商要賺多少,就再往上加自己決定售價。」
值得台灣科技廠商注意的是,研發投入在產品多變、市場多變的環境下,此刻顯然成為火力較強大的武器。
麥格理資本證券分析師表示,華碩先推出的小筆電,屬於標準型產品,宏碁花半年時間就追上;但現在產品多元、作業系統多元,整合性強,過去標準型產品,研發能力強的公司有優勢。華碩現在新產品技術領先宏碁不只半年,宏碁這次未必能追得這麼快。
集邦記憶體事業部協理楊文得表示,華碩產品多元化,在電腦產業走得很前面,品質、設計、質感名列品牌廠商前茅。
宏碁雖也有推出新產品,但一位宏碁主管不諱言,宏碁產品目前缺乏新話題,「我們有的產品,別人也有。」
宏碁在這麼艱難的狀況下,依然重金併購美國雲端技術公司iGware,建立專屬的雲端系統。王振堂也鼓舞市場表示,宏碁營運已回歸正軌,很快就能擠下戴爾,重回第三大寶座。
沈振來宣稱,華碩全系列平板搶市,不僅出貨量要比上季倍增,下半年目標是擠下三星、亞馬遜,成為「Android平板一哥」。
不過,其他廠牌虎視眈眈,加上景氣影響,雙A將面臨硬仗。魏傳虔指出,聯想今年可能取下筆電世界第二寶座,對雙A都是壓力。如何應對低迷景氣及險惡的競爭環境?雙A各自出招。
台灣民眾很珍惜雙A好不容易得到的國際品牌定位,也期待他們日精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