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數1〉歐蘭德上台後,德法能否繼續攜手合作?
「歐蘭德將成為歐元區的危險人物!」法國大選前,《經濟學人》曾如此預言。過去五年來,梅克爾與薩科齊對外總是口徑一致,形成歐盟的穩定基石,兩人互動頻繁也讓「梅科齊」(Merkozy)一詞不脛而走。自法國大選競選起跑,梅克爾就為堅強盟友站台,不但表態支持,也婉拒歐蘭德來訪。但現在法國領導人已換,德法能否繼續攜手?
「法國會合作,而且也不得不合作,」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黃得豐分析,歐盟實際是由德國主導,援助貸款有1∕3來自德國。加上法國本身債務不少,非和德國合作不可。
此外,歐蘭德提出的替代方案,也未必行得通。比方課徵高達75%的富人稅,難保不刺激富人出走,反而更收不到稅金。「法國也知道,唱反調倒楣的是自己,它沒有這條件,」黃得豐說。
就領導人特質來看,外號「平凡先生」的歐蘭德,個性踏實,也被視為一項加分。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觀察表示,與浮誇張揚的薩科齊相較,歐蘭德性格其實與儉樸的梅克爾更為接近。前法國總統席哈克曾稱許歐蘭德是「真正的政治家」,由過去紀錄看,他不至於做出令人跌破眼鏡的事。也有不少人認為,歐蘭德競選時的主張只是選舉語言,上任後就會面臨現實壓力。
變數2〉緊縮政策能否持續?如何兼顧經濟成長?
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社會抗議遊行不斷,加上法國、希臘變天,各界均預測,撙節時代將告終結。然而,現實是否容許走回頭路?
「現在歐元區最急迫的還是債務,一切仍以撙節為前提,」台灣歐盟中心主任、台大政治系教授蘇宏達強調,債務國若不降低債務比例,會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先是債信評等降級,借貸成本上升,利息超出負荷,乃至財政破產,最後受害的還是人民。「減債是止血,成長是復健。止血雖然痛,但不止血只有死路一條,復健也不用做了,」蘇宏達形容。
雖然緊縮是無可更改的方向,但在反彈下,已不得在速度及力道上放寬。比方去年歐盟委員會提議放寬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匈牙利、拉脫維亞、及羅馬尼亞六國取得援助的規定。今年2月德國主動表態願意放寬對葡萄牙的金援條款,歐盟透露可能放寬西班牙的減赤目標,讓國家在急速瘦身時,人民不致太痛苦。
另一方面,歐盟內部其實已經愈來愈重視「成長」。今年3月,歐盟春季高峰會就把經濟成長與促進就業列為重要議題。「歐盟現在已經有財政協定規範預算,我思考未來也該有個成長協定,與財政緊縮齊頭並進,」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坦言。
變數3〉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將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神經
希臘神話中,「第一武士」阿基里斯(Achilles)刀槍不入,唯有腳踝是致命弱點。「在歐元區,希臘就是阿基里斯的腳踝。」《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形容。雖然希臘占歐盟整體GDP只有2.5%,但引發的風暴卻遠高於此。
許多人認為,希臘大選比法國大選更拉緊全球投資人的神經。因為希臘也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債務國。「歐元區不少銀行持有大量希臘國債,若希臘出現倒債,這些銀行很難倖免,」黃得豐說。
根據歐盟透露的訊息,一致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歐蘭德與梅克爾第一次會面後的發言,即是向希臘伸出救命的「橄欖枝」,願意研究額外措施。歐元集團主席兼盧森堡首相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表示,若希臘的新聯合政府願意遵守財政緊縮,原本設定的減赤時間點可望放寬。
而就希臘本身來看,離開歐元區也是弊多於利。據統計,希臘人民有六成反對撙節,但又有七成反對退出歐元區。「希臘也知道,它一退出就完蛋,」蘇宏達表示,曾有位希臘教授對他坦言,若薪水是用希臘幣給付,他一定隔天馬上換成歐元。而希臘幣因為市場拋售,可能引發超級通膨,甚至內戰,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不論誰上台,最終都得接受歐盟開出的條件,」蘇宏達預言。
不過危機當前,已有不少跨國企業與金融業在為「希臘退出」做準備。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表示,如果希臘無法實踐結構性改革與削減赤字,即會啟動希臘退出歐元區的研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