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千年浩劫後, 日本急迫的六大挑戰

日本311週年》1.越洋現場直擊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2-03-02

瀏覽數 28,400+

千年浩劫後, 日本急迫的六大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2 / 3月號雜誌 服務,啟動新中國

1755年11月1日上午9點40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發生芮氏九級的大地震,隨即而來的15公尺海嘯吞噬上萬人,教堂裡的蠟燭引發火災,足足燒了五天,八成五的建築物損毀,奪走里斯本9萬條人命。

這是人類歷史破壞性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浩劫之一,當時身為歐洲第三大港口的里斯本幾乎毀於一旦。首相馬盧(Sebastião de Melo)展開重建計畫,他將市中心的皇宮改建為商場、政府機關和民宅,奠定今日的商業中心。

馬盧也要求建築物要符合防震結構,這是世界上最早採用抗震建築的案例。在長達20年的重建過程,所有街道按照當時最先進的設計,加裝路燈、下水道,而他也展開調查,還原地震當時景況。地震學從此萌芽,至今仍影響人類的生活。

時隔256年,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發生芮氏九級地震,引發10到40公尺高的海嘯。 這是自869年「貞觀地震」發生1000多年來,日本最嚴重的一次災害,淹水面積廣達561平方公里,比兩個台北市還大。

地震海嘯核災 人類歷史上最嚴重「三合一」災難

其中,宮城、岩手、福島三縣災情最嚴重。帶來毀滅性傷害,沿岸190公里的海岸遭到侵蝕,三個農業縣就占了全日本面積的18%,相當1.85倍大的台灣。

雪上加霜的是,海嘯毀損了福島核電廠的電力系統,反應爐爐心因為高溫而熔毀,貫穿壓力容器,大量輻射物質散布到空氣中。

地震、海嘯、核災的「三合一」災難不僅是日本至今遇到的最大難題,也是人類第一次同時遭遇三大劫難。

根據日本警視廳今年2月中旬資料,有1萬5848人死亡、3305人失蹤、6011人受傷,107萬間房屋毀損,損失金額高達16到25兆日圓,重創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災難給日本帶來新挑戰,全世界都在看我們要怎麼因應,」位於仙台市的東北福祉大學福祉學研究科教授小笠原浩一表示。

如同18世紀的里斯本大地震,日本計劃以10年時間,邁向重建的復興道路,首相野田佳彥訂今年為「復興元年」。然而,這個國債高漲、人口逐年減少、產業開始外移的國家,能否像里斯本浴火重生,以嶄新風貌面對世人?

日本政府在去年追加三次預算,籌措17兆7000萬日圓的重建金。今年2月10日,野田宣布成立「復興廳」,並在宮城、岩手、福島等重災縣設立復興局,旗下設兩個支部。復興廳編制有250人,其中有90人駐紮災區,野田希望他們能感同身受、了解災民之苦。

復興廳預計將運作到2021年,工作重點包括:住宅重建、低窪地住戶遷往高處、垃圾處理、輔導災民就業、防止災民孤立、加強心理輔導、協助福島核電廠避難者返鄉。

然而,政府的復興計畫能不能贏得民眾信心和認同,是邁向重建的第一個挑戰。

重建挑戰一:政府重建步伐慢,災民面對未來很茫然

「政府重建步伐緩慢,這樣的計畫和災民切身關係不夠!」宮城縣七浜町議員遠藤久和在復興廳成立當天接受《遠見》採訪,擔任復興研究會代表的他白天當議員,晚上則要照顧九名失智老人,還和20多名志工一起清理瓦礫。

「災民感到不安,沒有安全感,這種感覺愈來愈強,」他帶著急切的口吻說,一年過去了,農漁民因為農田和漁船流失,就沒了工作,只好靠清理瓦礫打工賺錢。

靠海的七浜町,是平靜樸實的小鎮,許多居民原本生產海苔伴手禮和鮑魚、海膽料理。但是,海嘯讓3000戶受害,100人死亡、失蹤,被沖走的房屋只剩下磚塊砌成的地基,放眼望去,隨處都是遭海水沖走、集中堆高的廢車、輪胎和瓦礫,景色淒涼。

「政府現在補助災民稅金、醫療費用,可是,以後呢?」遠藤久和激動地為災民發聲,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說,災民其實需要的是工作,可以賺錢,像正常人一樣交稅、重建家園。

擔任過宮城縣議長的議員相澤光哉很熟悉當地產業狀況。他說,宮城縣沿海一帶原是水產加工業的集散地,占全縣產業一半以上,如果災民長久沒有工作,可能失去人生方向。

一年來進出災區20次的宣教士林婷就發現,災民沒有工作,失去生活動力,手裡拿著轉台器整天盯著電視。有人連飯都不想煮,只吃志工準備的便當,據說已有四成災民得了「不想動的病」!

重建挑戰二:如何協助災民心靈重建,避免自殺潮

由此可見,心靈重建迫在眉睫,災難發生一年,災民已經從原來的避難中心搬進組合屋,但如何獨處生活、避免自殺潮,成為日本面臨的第二個挑戰。

「大難之後,自殺潮會長達20年!」熟稔社會福利的教授小笠原表示,直到今天,仍有人走不出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陰影而自殺。

在宮城縣石卷市經營水產加工事業的高橋德治商店老板高橋英雄,海嘯沖毀他的家和兩座倉庫、工廠,共損失23億日圓,祖傳107年的事業毀於一旦,「我曾經想自殺!」他說出心中的話。災難發生後,沒水沒電,高橋徒手清理50噸瓦礫,中指一度無法伸直,一個月就瘦了8公斤。

一年過去了,工廠只勉強恢復了一條生產線,其他廠區仍雜亂無章,顯然無力氣清理。災難發生後幾個月,他用路邊的水洗臉,反覆思索人生的意義,「我工作是為了什麼?」他將心情寫在手機裡,每天寫2000、3000字,至今都無法提起勇氣再次閱讀。

有的災民得了憂鬱症,住進醫院,有人出現失眠、幻聽,耳邊不時響起海嘯來襲的聲音,還有兒童承受心理壓力,才三個月就瘦了10幾公斤,也有災民和家人親戚散居各地,缺乏親情慰藉,覺得看不到未來。

重建挑戰三:經濟已失落20年,311後景氣雪上加霜

儘管政府一再表示,在組合屋兩年就能離開。可是,議員遠藤久和認為,可能五年都回不了家。重建家園需要龐大經費,現今財政情況不好,重返家園遙遙無期。

眾所周知,日本景氣衰退已20年,遇到三合一大災難,受災的豈止災區,而是讓失去活力的日本經濟,面臨更大困難。去年以來不少產業供應鏈斷裂,出口金額下降,去年更首度出現貿易赤字。

2月分,《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將要結束出口時代,原本強有力的出口引擎,正在失去動力,去年GDP是負0.9%,景氣能否復甦是擺在眼前的第三大挑戰。

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日圓開始強勢升值,對以出口為主的日本極為不利。日本長期處於零利率,與美、澳等國家存在存款利差,因此,借日圓到國外套利的做法,促使日圓升值。

可是近年日本面臨人口老化、勞動力和消費力下降,內需市場跟著萎縮,出現通貨緊縮、物價下跌的情形。

旅居東京至今21年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東京事務所所長黃瑞耀就說,餐廳裡以往要2000日圓的「飲料隨你喝」,近來出現1000日圓的新低價。 居酒屋的啤酒也從600降到260日圓。新宿車站附近還有拉麵業者,打著「自家製麵」,一碗只賣260日圓。

雖然經濟不景氣,老人醫療、年金支出卻持續增加,政府稅收同步減少,降到1990年代尖峰時期的2/3,政府財政壓力愈發吃緊。

野田首相打算將5%的消費稅在2014年提高到8%、2015年則調高至10%,參議員愛知治郎認為,如此一來,民眾會更緊縮消費,野田的支持度也因此在2月中旬時跌破三成。

林婷說,她看到一位64歲的太太,先生為了拉下工廠鐵門,來不及逃生被海嘯沖走,她一個人倖存在世,覺得多餘,想要自殺。

重建挑戰四:入不敷出舉債度日,國債為GDP的220%

發行國債,借錢增加收入仍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做法,今年國債將達到1000兆日圓,是GDP的220%,居世界大國之冠。

《新鮮日本》周刊就比喻,如果用1萬日圓鈔票堆疊,國債堆起來,會有2648個富士山的高度。

雖說96%的國債持有者是日本人,但是新發的國債有一半必須還本付息。這麼看來,現今的日本想要經濟反彈,似乎不太可能,這是日本面臨的第四項挑戰。

重建挑戰五:企業外移,產業空洞化

在地震、日圓升值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紛紛加速跨足海外,尤其是前進新興市場尋找合作廠商、併購公司、分散風險,如何將企業留在日本,避免產業空洞化,成為第五項挑戰。

去年,日本企業海外併購總額達5兆日圓,創歷史新高,比前年大幅增加78%,超過美國(56%)、歐洲(22%)成長率,其中,武田製藥併購案達1兆日圓,是最大案件。

日本企業過去海外併購大多是歐美企業,最近擴展到全球,尤其以中國、印度等亞洲企業居多。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眾議員高邑勉認為,政府應該對企業提供優惠方案,在地方成立經濟特區,尤其現在推動災區重建,就要鼓勵企業多多到災區設廠,聘用災民,提高就業率。

其中,宮城縣仙台市顯得十分積極,擁有105萬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北的第一大城,也是商業中心,即使在深夜,商場市街華燈處處,人潮不斷,熱鬧不下東京。

縣議員相澤光哉表示,仙台希望提高製造業產值,尤其歡迎汽車、半導體、電子儀器等行業設廠,帶進零組件等衛星產業,業者享有優惠措施,減免10年資產稅,雇用當地人,還可以享有補助金。

去年7月,豐田汽車將神奈川縣的中央汽車總部工廠遷到仙台市,時任總裁的渡邊捷昭說服六成員工遷到東北,成為愛知縣、岩手縣以外的生產基地。相澤說,豐田在東北地區可以年產50萬輛車,就近銷到北美和俄國。

重建挑戰六:不婚不生甚至不約會,加劇人口老化問題

根據勞動厚生省統計,日本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在311大災難後,愈形無解。日本人更不想婚、也不想生,去年結婚登記的夫婦是67萬對,比前年少了3萬對,新生兒是105萬人,創百年來新低,日本人口已變成倒金字塔了。

抱獨身主義的日本人也逐漸增加,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工作沒有把握,憂心薪資太低,交不出年金,寧可獨身,連交異性朋友的念頭都沒有。

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2010年調查就發現,目前18到34歲的單身男性,有61%沒有異性約會對象,同年齡的單身女性則有五成;和五年前相比,分別提高9%和5%,創下1980年代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本政府今年1月底預測,50年後的2060年,人口將從現在的1.2億人減少三成,只有8600萬人;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將會減半到4400萬人,65歲以上的老人將占四成,變成超高齡社會,甚至100年後,日本人口將剩下現在的1∕3,減為4200萬人。

「8600萬人會是什麼樣景況?」相澤光哉跟許多日本人一樣,擔心人口減少將衝擊日本的未來。

「日本此時需要改變,」擔任過環境廳、防衛廳長官的元國務大臣愛知和男如此表示。

box 日本311大地震大事紀

時間: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

規模:芮氏規模9.0地震

總傷亡數字:根據日本警視廳今年2月中旬最新資料,有1萬5848人死亡、3305人失蹤、6011人受傷

受災最重區域:宮城縣、岩手縣、福島縣

海嘯淹水總面積:561平方公里。海嘯登陸標高為40.5公尺,創日本觀測史紀錄 災害損失:107萬間房屋毀損。損失金額高達16到25兆日圓

日本政府重建措施

補助災區居民土地購買、移居地住宅建造等費用,及房屋貸款利息的3/4

2011年12月7日,日本國會通過《復興特別區域法》修正。受災嚴重地區設置特別區,在稅制財政上給予優惠措施,簡化土地利用手續

至2012年1月11日止,已遷離7萬77位災民至安全處所

2012年1月25日,日本三大政黨同意削減國家公務員薪水8.03%,以節約政府開支支援災區

2012年2月10日,日本政府成立復興廳,在東京成立本廳,在宮城 、岩手、福島三縣成立復興局,主要工作是支付災區復興補助金及認定復興特區 日本農林水產省預計2014年前結束瓦礫除鹽及清除瓦礫的工作

box 世紀大災後 期待「絆」的新日本

去年12月12日,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全國票選最多的漢字是「絆」。前首相菅直人感謝各國援助的公開信,就以「絆」為標題。所謂「絆」,是指日本人重視友情、親情,互助關懷,也反映災後的心情。

「絆」字去年常常登上日本媒體,不論是清理瓦礫的志工、重新振作而投入重建復興的災民,相關報導都以「絆」字形容。

日本人的民族性抱持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想法,他們內向、害羞、重視隱私,除了和朋友往來,往往不知道鄰居的長相、姓名,過著「自掃門前雪」的冷漠生活。

311災難似乎改變日本人的習性,來自本州最西部山口縣的眾議員高邑勉,算得上「絆」的代表。災後一個多月,他多次進出東北災區;災後一年,還在為災區的瓦礫找出路;2月中下旬,他到靜岡縣,尋找可燃燒瓦礫的焚化爐。

「西部人不能置身度外,應該幫助東部人,」高邑說,有的廢棄物帶有輻射物質,必須採用特殊方式處理。關心動物的他也在福島縣富岡町找了兩個牧場,安置500頭沒有受輻射污染的福島牛,讓牠們終老。

「絆」也讓日本人更關心環境,因為福島核災,這個全球倚重核能比例第15名的國家,重新看待核電。今年7月即將公布的新能源政策,便揚棄核電發展。

災後發展新社會價值觀

去年底拜訪環境大臣細野豪志的中經院東京所所長黃瑞耀,轉述細野的看法指出,日本將發展地熱、太陽能、風力和天然氣等發電,再生能源將形成新的產業。去年夏天,東京限電已逐漸改變日本人的生活習慣。黃瑞耀表示,過去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拆下部分燈管,節約用電,販賣機關掉部分電源,東京鐵塔提早關燈,日本人發現,原來日子也可以過得很簡單。

「戰後60年來,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大量生產,注重全球競爭力,」東北福祉大學教授小笠原提出反思,近2萬名過世、失蹤的人,不能白白犧牲。藉著重建,日本必須改變思惟,歐洲發起的「脫成長運動」(degrowth)可以做為日本人新的價值觀。

去年12月,閣官房地域活性化統合事務局提出「環境未來都市」構想,他們選定11個地點,日後構建為環保都市。

其中,災區的岩手縣大船渡市、陸前高田市和住田町、岩手縣釜石市、宮城縣岩沼市、宮城縣東松島市、福島縣南相馬市、福島縣新地町等六個地點將呈現新面貌。

以遭受核災影響的南相馬市為列,將發展放射性醫療、健康管理和新能源產業,由於輻射污染的家畜已被撲殺,為了讓牠們的犧牲有代價,家畜培育是另一發展方向。 311災難將對日本產生什麼影響,留待歷史見證。(黃漢華)

box 災區觀光產值直接腰斬

日本向來是國人最喜愛前往旅遊的國家。根據日本觀光廳統計,311災難發生後,去年台灣旅客儘管比前年減少兩成,但相較於韓國客減少五成、香港客減少三成、大陸和美國各減少四成,台灣人對日本真是情有獨鍾。

去年11月,福島機場在地震後重新開放,迎來的第一批外國觀光客就是180多位台灣人。

福島縣原本是觀光與農業重鎮。3、4月櫻花盛開,許多日本人會前往福島市花見山,看遍山開滿的櫻花、桃花和梅花。已經1000歲的三春瀑布櫻,名列日本三大知名櫻樹,形狀有如飛泉瀑布,開滿粉紅花朵,如詩如畫。

然而,311讓遊客卻步,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等東北六縣的外國觀光客人數,去年第三季比前年同期大幅下降76%。其中,以蒙受核災陰影的福島縣下降最多,達87%。

「福島縣觀光產值掉了一半!」福島縣觀光交流局局長大河原薰表示,尤其是旅行團下降最多,連日本國內旅客也少了一半,溫泉旅館被迫關門。

農產品價格下跌55% 不只觀光產業受到影響,有「日本糧倉」之稱的東北六縣農產品,買氣也跟著下滑。

根據去年8月福島桃子收成價格,1公斤不到200日圓,比前年下跌55%,讓果農十分難過。事實上,福島縣稱得上是日本的水果王國,桃子更是農產品的象徵代表,柿子、蘋果、葡萄、桃、梨、櫻桃,會津清酒也享有盛名。

為重振災區觀光,2月上旬,福島縣夏威夷渡假村開幕,這裡可以欣賞跳著草群舞的「扶桑花女孩」,NHK大河劇場的年度大戲「八重之櫻」,也打算以福島為拍攝景點,預計明年上映。

由於福島縣蒙受核災陰影,觀光交流局局長大河原薰說,為了讓消費者安心,政府公布輻射監測值,稻米、蔬果、肉類、蛋類和飲用水等食品,也仔細檢驗,禁止不安全的食品上市。

2月下旬,國土交通相前田武志宣布,趁著外國遊客最多的櫻花季,要以「東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為主題,3月11日於神戶塔、東京天空樹、橫濱塔、京都等地舉行亮燈活動,宣示日本充滿活力、走向復興。(黃漢華)

311已滿一年,需要復興的,除了災區,還有日本的景氣、產業、社會、人口面向,都面臨世紀大考驗。這個二戰後經歷變革、奪下「日本第一」的國家,如何再起?能否再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