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蕭 辛
user

蕭 辛

1986-11-01

瀏覽數 11,600+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6 / 11月號雜誌 第005期遠見雜誌

一、歸咎於「新聞扭曲」

正當雷根赴冰島與戈巴契夫會談前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卡爾布(Bernard Kalb)於十月八日突然宣佈為了要維護公信力而辭職。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辭職的原因是白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曾在八月以新聞扭曲(Disinformation)的方式來對抗利比亞的格達費。所謂新聞扭曲包括了散佈不實新聞,提供虛假情報,利用媒體報導。他的辭職立刻變成了紐約時報頭條新聞。

這位曾經在紐約時報、哥倫比亞電視公司擔任過採訪的資深記者一直有他的新聞信念及良好信譽。將近二年前,他接受了國務卿舒茲的邀請,去擔任國務院發言人。當他從新聞記者變成國務院發言人時,舒茲與他商定的工作原則是:「不說假話,不誤導媒體,在不違反國家安全的原則下,儘量坦率。」他說:「接任以來,我一直遵守這個原則。」

二、舒茲的看法

美國官方認為:面對這個以恐佈手段傷害美國人民的利比亞,難道政府不應當採取各種對策包括「新聞扭曲」的策略嗎?

雷根總統對「新聞扭曲」的答覆是:「在我們這邊從來沒有說過謊。」他否認這一事實。這又引起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賽法爾(W. Safire)強烈的指責:「掩飾真相比犯法本身更嚴重。」

國務卿舒茲則認為:「如果我是一個老百姓,從新聞上知道我們正想辦法去迷惑那些傷害美國人的恐佈份子,我會說:『我真希望是真的。』」他更進一步引證邱吉爾說過的話:「打仗的時候,實情是那麼珍貴,必須要靠謊言來保護。」

但是,對這位堅守新聞道德的卡爾布,雖然他仍然稱讚舒茲的尊嚴與勇氣,他認為:「任何傷害到美國政府可信度的言行,都傷害到美國。」他更相信,美國政府的公信力是不能被打折扣的。

三、「不合則去」的例子

艾契遜曾把國務院形容為「最難以加入的組織」,官員的辭職,也常被形容「為良知而爭」。

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社會,有才華的人有各種出路;而且一旦離開公職,進入民間企業,薪水一定更高。正因為有各種出路,政府首長既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更有據理力爭的勇氣。

近十年來,美國政府中有幾個因政見相左而辭職的著名前例:

一九八○年四月:國務卿范錫,因反對卡特營救伊朗人質而辭。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一九七四年八月:白宮發言人德赫斯特因反對福特給尼克森無條件赦免而辭。

一九七三年十月:司法行政部長李察生,因反對尼克森要他撤換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而辭。

一九七三年八月:副助理國務卿因反對季辛吉擔任國務卿而辭。

這些辭職都在表白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的抗議,引起公眾的辯論。卡爾布的辭職也可做如是觀。

美國社會中,首長們有「不合則去」的選擇,正是民主政治與富裕社會中令人嚮往的一個特色。

四、我們的國情

在我們的政治運作中,部會首長有因某一突發事件辭職的例子,但幾乎找不到首長因政見不同而辭職的例子,也找不到首長們因有特殊見解而被任用的例子。

在當前要全力貫徹自由化與國際化時,如果「推動什麼樣的政策,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那麼,相關部會的部長、次長、局長、司長都要有這種共識。如果經濟部次長出缺,任用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新任次長是否有這種強烈共識。

部會首長是政務官,政務官就要有識見、有政策、有擔當。在權責範圍內該做的決定,就不需要請示。

「合則留,不合則去」應當是一個開放社會從政的基本準則。首長們要有因政見不合而辭職的選擇與勇氣,上案也要有接受辭職的氣量與體諒。

面對美國政府公信力受到腐蝕時,做為一個美國公民,一個國務院發言人,一個新聞記者,卡爾布面臨了痛苦的選擇:讓自己變成沉默的一份子?或者接受不抗議的默認?他最後的決定是以辭職來表示「溫和的不滿」。

賽法爾稱讚卡爾布雖已不再是國務院的發言人,但他已變成追求真理的美國人民的發言人。

卡爾布辭職以後面臨了一個新的難局:如何在一籮筐爭相聘請的工作機會中做最佳的選擇。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