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要以「創新驅動」 取代「效率驅動」經濟

特邀貴賓》做一個受人尊敬 讓人感動的國家 總統馬英九:

黃浩榮
user

黃浩榮

2011-12-15

瀏覽數 15,250+

台灣要以「創新驅動」 取代「效率驅動」經濟
 

本文出自2011華人峰會特刊

因為我上任前的八年時間,台灣逐漸地與世界脫節,過去三年多來我們雖然一直努力撥亂反正、跟上世界,但力道還是不足。

改變已經發生了,改革不能停止,我們必須繼續思考未來會遭遇的挑戰,只有繼續加速改革、脫胎換骨,才能真正跟上世界,邁向卓越。

2010年簽訂ECFA,2011年開始降稅,對兩岸的貿易有了顯著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跟新加坡談判經濟合作協議,我們跟日本簽了60年來第一個投資協議。日本為什麼跟我們簽這個協議?當然跟ECFA有很大的關係,ECFA改變了我們跟大陸的合作關係,也改變了我們跟其他國家的關係。上個月我們也跟紐西蘭進行簽訂經濟合作協議的可行性評估,跟其他幾個國家也都在洽簽當中。

台灣已經活起來了 但還不夠

台灣整個活起來了,但還不夠。所以我們在「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當中,希望未來十年內能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但以我們目前的貿易結構,我們還不具資格。但是如果十年後,我們還沒有加入,那怎麼辦?如果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員一個個加入,我們還在抱殘守缺,我們怎麼可能和別人並駕齊驅?跟上世界都有困難。因此我們一定要盡快調整自己。

我最近跟約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談過,他說,在重視新興國家的同時,也不要忽視美國,特別是創新才是王道。哈佛大學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提出的「破壞性創新」的概念,和我們中華民族「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是一樣的概念,台灣一定要從「效率驅動」的經濟,走向「創新驅動」經濟。

1970年代,日本工業逐漸威脅到美國,但美國沒有倒下去。後來矽谷出現了,美國又領先全球。蘋果電腦一開始在市場上一枝獨秀,但後來又促成許多新的對手出現,所以它的出現促進人類往前邁進。

台南有個零組件廠叫東陽,他們有個特色,只要世界各地哪裡有新車問世,他們一定設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新車的相關零件模組做好,讓大家不得不都來找他們購買零件。他們為全球七、八家知名車廠生產零件,而且彼此信任、不會互相懷疑。他們的成就,也讓大家看到台灣的競爭力。但是,光這樣還是不夠。

三方面突破 打造創新的台灣

我們必須要在三方面有所突破:第一,讓創新的人才出頭,並且留在台灣。

台灣這幾年來,培育出許多創新的人才,我們2011年又在紐倫堡世界創新發明大展拿下第一名。2009年,我們拿到26金、26銀、15銅,2010年是27金、32銀、23銅,2011年是26金、45銀、11銅,還加一個特別獎。我們連著三年拿世界第一,成績一年比一年好。所以我們並不是沒有創新的人才,而是需要更多人留下來做為創新經濟的基礎。

2010年我們制訂了《產業創新條例》,把營利事業的所得稅從25%降到17%,我們也在各個部會提供許多創新的措施,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大的空間、鬆綁更多的法令。

第二,我們要做更進一步開放的準備。雖然我們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已有九年的時間,雖然我們也跟大陸簽訂了ECFA,也在跟其他國家商談經濟合作或自由貿易協定,但是我們的開放步伐還比不上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這些國家跟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都在五個以上,甚至達到十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而我們目前為止只有跟大陸簽了ECFA,和日本簽了投資協定,還差得很遠。所以在「黃金十年」的規劃中,我提出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概念,在五都選舉後,我們應該更有條件來支撐一個創新驅動的經濟,因此如何更進一步開放,已經是我們無法迴避、必須正面迎戰的項目。

第三,台灣的國內政治對立雖然已經減少,但還是讓某些民眾感到擔憂。今年諾貝爾獎得主薩金特(Thomas Sargent,美國經濟學家)剛得獎時,有人問他關於景氣的問題,他回答說,解決問題的關鍵、真正困難的地方在政治。各位看看,歐債問題的解決,何嘗不是如此?

和平是台灣成功的必要條件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化解國內不必要的對立,建立理性探討的空間。和平是台灣成功的必要條件,所以要大力改善兩岸關係,為兩岸帶來和平。

其實和平並不只是不打仗,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怎樣用理性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過去台灣因為經歷過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大家都明白和平的重要。

我們政府過去20、30年來,也一直在進行這樣的改革。我上任後,簽署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就是要把台灣的和平帶到國際水準。所以我們一定要面對歷史,痛定思痛,全面做出改革,如果能夠做到,相信台灣未來一定能走出歷史陰霾,開創更好的前景。

現在的機會對台灣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我們有不錯的人才,有不錯的基礎建設,有非常優異的地理環境,現在剩下的,就是我們怎樣運用我們的智慧把這些條件結合起來,做一個最好的發揮。

我們中華文化有4000、5000年之久,過去無論國家統一或分裂,都必須透過戰爭的手段,但是我們出現了幾千年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兩岸的人民可以用最理性的態度、用溫和的方法來解決彼此的差異,如果這個方法能夠建立,我想連孟子復生都會感歎,覺得一代比一代強。這是我的衷心期盼。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我們不但沒有輸家,還可以創造許多的紅利。

讓台灣受人尊敬,令人感動

有了兩岸的和平,我們國際關係也改善了,幾十年來,我們沒有辦法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現在我們參加了;幾十年來,我們沒有辦法參加政府採購協定,現在我們做到了。

李前總統把政權交給陳前總統時,有54個國家地區,給我們免簽證的待遇;陳前總統把政權交給我的時候,也是54個。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增加到124個,增加了70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是我們全民的努力,讓世界覺得這是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知道去處理兩岸和戰的問題,也知道在關鍵時刻向海地、日本等遭遇天災的國家伸出援手,更知道大力地發展自己的文化,讓全世界感受到她的光與熱。

我領導的中華民國,將來會繼續朝這個方向走,讓我們做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黃浩榮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