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落到12名的高雄港? 如何重返世界前三

建綠能碼頭、增智慧貨櫃裝卸、做港埠觀光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1-10-31

瀏覽數 26,800+

落到12名的高雄港? 如何重返世界前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11月號雜誌 衣服是門好生意

大陸新港口正全面快速發展,逼得台灣第一大港高雄港也必須急起直追,各項擴建計畫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第一個可望超越對手的撐竿跳,就是建起全亞洲最先進的綠色高科技碼頭。

「大船入港了!」海霧飄盪中,運力重達5500 TEU(20呎標準貨櫃計算單位)的陽明海運貨櫃輪「柏明輪」,首次試圖停靠高雄港新近完工的第六貨櫃中心(以下稱六櫃)。

海風吹過,波光粼粼。想不到,20幾分鐘內,柏明輪就停泊成功,輕而易舉。

三大優勢,打造先進碼頭

夠長夠深的六櫃,讓船長不必再擔心泊位空間過小過淺,迫使船首船尾總要伸到別的碼頭「打招呼」。

「六櫃可以容納世界最大的船停靠,」陽明海運集團董事長盧峯海點出了六櫃第一個驚人之處,即使是比柏明輪還要大3倍、運力超級驚人1萬8000 TEU的貨輪,這個新碼頭也「裝得下」。

盧峯海的驕傲其來有自,因為陽明海運100%轉投資的高明貨櫃碼頭,取得六櫃BOT案的公司。63歲的他,正是該該案總舵手。

六櫃的第二個驚奇,是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貨櫃雙吊系統。

迥異於一般碼頭的作業,六櫃可讓兩台貨櫃車同時並排停在船邊。高43公尺的橋式起重機,在電腦的操控下立即滑行過來,一口氣抓起船上的4個貨櫃,高高吊起,再準確地卸放在卡車上,而且同一時間在每輛卡車上安放好兩個貨櫃。

貨櫃的處理能力,由此迅速升級。以柏明輪這次先卸下143櫃,再裝進1054櫃來說,以前原本要花12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8小時。

放眼全台灣,只有六櫃能夠如此高效率的裝卸。「這個系統比荷蘭的鹿特丹港更先進,」盧峯海說,和世界許多一流大港相比,六櫃一點也不遜色。

更為稀奇的是,裝卸貨櫃的橋式起重機上,絲毫看不見任何碼頭工人的身影。這便是六櫃的第三個驚奇──櫃場無人化的智慧型管理。

智慧車道,處處使用高科技

貨櫃車駛進貨櫃場之前,會先停在智慧車道,道口處處都是高科技。

看得見的攝影機,以及看不見的紅外線感應線圈與圖像辨識OCR系統,會自動拍下車號和貨櫃的櫃號,並判讀櫃體大小,進而確認櫃號是否吻合船公司的封條,最後所有信息迅速整合,傳輸到一公里外的後端資料庫。

貨場數據管理和任務協調系統緊接啟動,司機根據自動語音指示插入身分證,便會拿到一張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卡,還有領櫃單或交櫃單。

這麼多步驟全由電腦操作,司機完全不必下車,只需打開車窗,而且僅僅花費司機50~90秒。出了車道,一路上RFID卡都會自動感應,為司機指路,沿著打圈圈的燈號,便能開到目的地。

接著,是無人碼頭的另一齣重頭戲登場,堆置場上明明只有司機一人,但無人駕駛的門式起重機卻自己動了起來,在積木般疊好的「貨櫃山」中,正確找到裝車目標。

原來,能擁有如此高效率的祕密,全藏在一公里外的中控室。只見一位年約20幾歲的工作人員,正面對著一方螢幕,裡面呈現的,就是貨櫃車與堆置場的即時影像。她用手握住桌上的搖桿,前後左右搖晃,就能像「夾娃娃」一樣把貨櫃夾上車,而且精確度極高,垂直誤差不超5釐米。

每一輛貨卡從就定位,到貨櫃放好離場,平均只需1分半鐘。「這真的是以前很難想像的景況,」擁有20幾年貨櫃裝卸經歷,高明貨櫃碼頭作業部運務組協理高枝正笑著說,以前走這些流程,至少得花上司機半個鐘頭。 這就是南台灣第一個全自動無人碼頭貨櫃堆置場作業的情景,簡單,迅速,確實。

「省下時間,司機能拉更多貨,也更節能減碳,」盧峯海本來以為卡車司機會不習慣這麼多高科技,特別請女同事「站崗」,笑著指引司機,還特別請他們不要把檳榔汁吐在RFID感應線圈上。意外的是,幾次過後,司機們反而以進出六櫃為榮,炫耀自己很會使用高科技。

建台灣第一座綠能碼頭

除了高效率,六櫃也號稱是「台灣第一座綠能碼頭」。

入口大門屋頂全數鋪設太陽能板,並結合LED照明。獲得綠建築標章的行政大樓,有太陽能和風能結合的發電設備,場內處處綠化,雨水及廢水亦回收,用作清洗貨櫃。

為高雄港帶來新樣貌的六櫃,便是高雄港企圖重回世界第三大港排名的利器之一。

它的地理位置,位於高雄港南端的第二港口,由昔日的紅毛港改建,面積74.8公頃,總投資181.25億元,並獲得銀行團融資,2007年動工,2011年1月1日正式啟用,吃水深達16.5公尺,可停萬噸以上貨輪。

原本各界並不看好這項投資巨大的BOT案,但啟用不到半年,高明公司就損益兩平。上半年總共有貨輪停靠487次,裝卸總量達到48萬4000噸,預計2011年全年,會有100萬個TEU以上的貨運量。

透過碼頭作業管理系統,碼頭的裝卸效率提高了,也縮短了貨輪在港的停泊時間,六櫃的核心競爭力,達到了世界一流大港的水準。

盧峯海曾經邀請全美最大的碼頭貨櫃公司、馬赫公司(Maher Terminals)的CEO Brian Maher參觀六櫃,看完之後,他不諱言讚賞:「你們比我們先進。」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港口蛻變,找回昔日榮景

高雄港想要回歸昔日榮景,六櫃只是它朝向樞紐港(Hub)蛻變的第一步。

「高雄港未來要加強轉口,」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指出,因為台灣不再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令高雄港的世界排名,從第3掉到第12。優勢不再的高雄港,勢必要重新定位,朝著亞洲的貨櫃轉運中心及貨櫃物流中心轉型。

「像六櫃的效率高、服務好,貨輪就會願意來轉口,」葉匡時說。 這個觀點與盧峯海不謀而合,他認為,台灣要跟別的國家比賽,要比的是「質」,比軟實力。

因此在六櫃以外,更遠大的高雄港口蛻變計畫,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六櫃所在之處,屬於洲際貨櫃中心一期的一部份,目前只完成兩座碼頭,還有兩座將在2014年完工。(見上表) 洲際貨櫃中心還有第二期,從一期往更南方的外海擴張,全數填土造港,預計2019年完工,將成高雄港破浪前進的下一面新帆。

「往南擴,就會讓高雄港有出路,」高雄港務局局長蕭丁訓表示,把海填了,變大的高雄港才能做更多的事。

洲際二期的面積更大,有422.5公頃,將是一期的3.8倍。規劃有貨櫃、石化、散雜貨碼頭,2011年底馬上發包填海工程。

這項重大工程總投資將高達900多億元,由高雄港務局出資280億元興建公共設施,其餘近700億元會發標BOT案,由民間投資。

同步進行的,還有舊碼頭的改建。因應船舶大型化的世界趨勢,原本吃水不夠深、吊貨機器不夠大的碼頭,將陸續改善。

譬如,位於第二港口塔台處的115~117號碼頭,以及118~119號碼頭,將一律挖深,改到8000~1萬2000TEU的「胃納量」。66號碼頭則是往外延伸,變成可停靠2艘1萬2500 TEU的貨輪。

拚觀光,設港埠旅運中心

另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建設,是高雄港務局為了轉型「拚觀光」,而蓋的客運專區暨港埠旅運中心(下稱旅運中心)。

旅運中心位於高雄港19至20號碼頭,是每一艘船駛進高雄港會看到的第一個地方,屬於「獨占型地點」。

基地面積約2.46公頃,規劃為69公尺的建築物,預估總建造經費約為37億元,今年底就要發包。

贏得國際競圖,負責設計的是美國RUR Architecture和台灣的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從模型看,宛如一棟「夢幻建築」。

旅運中心由3個波浪式的巢狀體組成,各有圓弧形的外殼,頂端和尾端卻各自有巨大的開口。玻璃面板的對角柵格上,則有著複雜的圖案。美麗程度,直可媲美澳洲的雪梨歌劇院。

「設計太漂亮了,一定會成為高雄的新地標,」蕭丁訓微笑說。

花費鉅資建造地標,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成為世界知名的景點,吸引更多的國際郵輪停靠。載著世界各地的多金旅客,悠閒走過登船廊道,直接走進旅運中心,辦理入境手續。

而充滿視覺衝擊力的象徵性地標,讓每位國際人士對台灣的印象,第一眼就驚豔。旅運中心旁邊,還計畫興建世界級的綠色七星級飯店,媲美杜拜帆船飯店,據聞已有國際知名飯店業者頻頻探詢。

高雄港三區塊,引外資進駐

「高雄港以後就是北中南配置,」蕭丁訓指出,高雄港將會變成三大區塊,北段從第一港口到前鎮河,「主業」是文創休閒和觀光;中段是苓雅區臨海區域,從事高雄港的本業貨櫃和物流。南段,則是石化、高級金屬、臨海工業、新能源、綠能和新材料等工業區。

串連這三大區塊,目前則正在興建與港口平行的高架橋,預計投資88億元,2014年竣工後,可銜接中島、前鎮、小港、大仁、中興等商港區,一舉解決以往的塞車困境。

另一條與港口垂直的二港口跨港橋,則可往北銜接國道七號,進一步擴大高雄港的腹地,表定2017年通車。

「兩、三年後的高雄港,會變得跟現在完全不一樣,」蕭丁訓指著桌上攤開的高雄港地圖,點了點頭說。

葉匡時強調,高雄港的大變身計畫,其實不是重新布局,而是過去八年沒有重大的投資,但世界早已發生了很多變化,「高雄港落後了很多,現在是急起直追。」

找到新定位的高雄港,大開大闔的格局,甚至一度吸引了陸資的關注。

大陸第一大航運集團中遠集團,以及大陸招商局,均曾公開表示極大的意願,希望投資洲際貨櫃中心一期。

然而台灣政府規定,BOT案必須要等工程全部完工後,才能轉移股權。 若未建完之前想開放陸資投資,只能以「特准」處理。因此,大陸投資至今無法定局。

葉匡時透露,其實還有日資、韓資有興趣,但政府不是很缺錢,與外資「策略聯盟」反而會更高明,因為「投資高雄港,它們就會有誘因來停泊,然後把貨帶進來,」他說。

2012年1月1日,高雄港務局也將組織改造,併入全新誕生的台灣港務公司,公司化後,可擺脫行政機關的種種限制條約,應更能快速迎合市場需求。

從洲際貨櫃中心到旅運中心,以轉運事業為主,觀光為輔,闖蕩在環境嚴峻的全球航運界,高雄港正起步走,期待著完美一跳,重返榮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