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包容孩子一切的林玉珠,讓兒子休學減輕念書壓力、培養自己的興趣,如今孫鼎之念自己有興趣的,今年還考上中興大學歷史所。
如果你有兩個小孩,一個符合社會期待,從小功課優秀,就讀名校,另一個上課不專心,在課本上塗鴉,是老師、同學眼中的頭痛人物,無法適應升學主義,你該怎麼因材施教?
台中市父母成長協會理事林玉珠就遇到這個問題,她有一兒一女,女兒讀的是台大經濟系、政大中文所,兒子孫鼎之從小難以適應學校環境,擔任31年小學老師的她,竟能不怕異樣眼光,國中時期決定幫兒子休學。
她知道兒子有繪畫才能,便讓他按著自己的步調成長,在求學路上,從不催促。
不盲從升學主義
孫鼎之雖然起步較晚,卻能夠從考20~30分的學生逐漸蛻變,今年考取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8月中旬,還多了個插畫家的身分,幫媽媽出版的《線條的旅行》畫插畫,講述童詩創作。
「做自己,才能怡然自得,」留著短髮的林玉珠說,也因為她不盲從升學主義,兒子的才能因而得以發揮。
她認為,「念明星學校」「培養競爭力」「不能輸在起跑點」是社會加諸下一代的枷鎖,因為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升學考試,許多人為了迎合社會體制,反而埋沒與生俱來的才華,十分可惜。
今年24歲的孫鼎之,從小就關閉在自己的世界,不喜歡和別人互動,上課的時候,總低著頭在課本上畫畫,一下課,就到教室外抓螞蟻和昆蟲,是個與眾不同的學生。
林玉珠的友人王基謀回憶,小學時的孫鼎之會干擾同學上課,鄰座同學的家長第二天就會到學校反應,林玉珠只好對著他們賠不是,承受不小壓力。
雖然如此,林玉珠沒罵過兒子,她知道教育應該講求適性發展,也看到孫鼎之只要一隻筆、一張紙,就能專心作畫,她願意給兒子一塊寬廣的畫布,讓他盡情揮灑,即使因為在課本上塗鴉,被老師責打,也不會干預。
果不其然,孫鼎之沒有拜師學畫,就有好表現,1995年,參加海基會舉辦的「海峽兩岸兒童畫寓言」獲得優選,後來又在其他兒童美術比賽得到佳作。
因為喜歡畫畫,孫鼎之愛看插畫童書,進一步培養閱讀興趣,特別是昆蟲圖鑑,更成了最愛,書店對他的吸引力比玩具店大,可以一待幾個小時,林玉珠不在乎外界眼光,抱著「只要愛看書,就是學習」的念頭,接納兒子不想讀課本的事實。
用愛包容兒子一切
「林玉珠很有勇氣,」王基謀帶著敬佩的語氣表示,由於孫鼎之就讀林玉珠服務的社口國小,同學對「林老師的兒子」異論紛紛,為了減輕兒子壓力,她幫他轉了三個小學。
進入國中階段,在升學主義之下,孫鼎之吃足苦頭,因為聽不懂課程內容,上課都在畫畫,作業不會寫,第二天到了學校,就被老師罰站、罰跑操場,林玉珠知道他無法適應,讀了三個月就辦休學。
「休學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孫鼎之笑著說。
在林玉珠看來,國一生的人生還很漫長,學業不必急於一時,停下休息又有何妨?那一年他在家裡盡情畫畫、閱讀地球科學、歷史、動植物書籍,也到東海大學校園抓昆蟲。
一年之後,他重返國中校園,其他同學下課後補習,他則是回家讀喜愛的課外書,看看孫家的客廳、書房,堆了滿滿的書,連地上也是,因為閱讀大量書籍,孫鼎之擁有豐富的常識,還提供姐姐螞蟻的生態資料,讓她的科學報告在學校裡得獎。
念自己有興趣的比較重要
林玉珠不擔心兒子考不上高中,的確,孫鼎之考上台中市第四志願的清水高中。上了高中,他還是在課本上畫個不停,上課時,在書桌下偷看喜歡的課外書,他認為補習對課業助益不大,就把時間都拿來讀課外書。
就這樣,考大學時,他靠著豐富的生物知識,英文閱讀測驗拿到高分,由於喜愛歷史,就選擇熟悉的東海大學歷史系就讀,如今,更上一層樓,考上中興大學歷史所研究生。
「我妹妹用愛包容她兒子的一切!」姨媽林碧玉語重心長地說道,看著外甥曾經被外人誤解為智力差,現在變成思路清晰的青年,感到相當欣慰。
林玉珠走過崎嶇的媽媽路,台中市父母成長協會為了推廣適性發展的觀念,安排她主講親子講座,以自身經驗和民眾分享。她要告訴社會,孩子成長自有步調,而12年國教就鼓勵下一代多元發展,父母不必急著非走升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