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交通、人力無虞, 這裡將是全球筆電重鎮

重慶支柱〉預計年產8000萬台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0-11-01

瀏覽數 31,050+

交通、人力無虞, 這裡將是全球筆電重鎮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0 / 11月號雜誌 全球熱炒重慶

9月26日夜間10點,一架波音747-400全貨機在重慶江北機場起飛,機上運載了4000台鴻海代工的惠普(HP)筆記本電腦,目的地,直飛比利時列日機場。

這是第一批「Made in 重慶」的筆電,首航到歐洲,只要12小時的航程,就能抵達比利時,這也意味著,重慶的IT基地有了更便捷的外銷通道。

這條新聞成為隔天當地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代表內陸城市重慶,已打造大陸飛往歐洲最近的通路。「內陸跟沿海的時空差距沒有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重慶會長鄒小平說,口氣中飽含著興奮。

惠普入駐,帶動台灣電子代工廠跟進

鄒小平透露,由於這條貨運航線的開通,比利時貿易局即將在重慶成立採購中心,再以比利時為配送中心,把從中國西部採購來的商品,運銷到歐洲各地。

2008年全球第一大電腦製造商惠普與重慶市政府簽約,正式於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建造生產基地。「這不只是重慶的機遇,也是台灣的機遇,」鄒小平說。

誰也想不到惠普這一落地,會牽動台灣電子廠「代工大移動」,從沿海整群跟著擴張到內陸。進駐「大後方」的惠普,隨即向合作已久的各大電腦代工廠發出動員令。一年之內,台灣電子代工「三巨頭」:鴻海、英業達、廣達,不約而同齊赴重慶西永微電園,投資設立電腦代工廠。

以往總是「王不見王」、彼此的生產基地習慣保持一定距離的鴻海、英業達和廣達,一來到重慶,廠房卻同在一個園區內,靠得非常近,確實相當罕見。

代工三巨頭一方面緊鑼密鼓建廠,一方面也積極向上游供應商招手。今年以來,全球第一大電腦鍵盤廠精元、台灣第一大表面黏著科技製造廠台表科、全球第一大電腦電池廠新普科技,已經陸續報到。

在三大代工廠的積極「號召」之下,目前已有70多家台資電子供應商,正在從長三角及珠三角的根據地,擴廠或遷廠,落腳到重慶。「我有信心再帶100多家供應商來(重慶),」英業達重慶總經理簡錦焰說。今年1月從上海派駐到重慶的他,招供應商來渝,是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派給他的重要任務之一。種種跡象看來,中國的「新筆電生產基地」,正在重慶捏塑成形。

工資低、海陸空聯運省時,製造優勢大

新筆電重鎮就在距離市區不到一小時車程的西永微電子園。站在西永微管委會附近的高樓,望向四方,目前還只是一望無際。

「山的那一邊,也是西永微,」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建設管委會公關趙彥君指著遠處的山脈說。

總面積37平方公里的西永微,其中的A區,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產業基地」,占地約2平方公里。雖然廠房還在建設當中,卻已有作業員穿過綠色圍網進進出出。飛往比利時的惠普筆電,應該就是他們的「傑作」。過隧道到B區,是英業達、廣達和新普的廠房,一輛輛混凝土攪拌車來來回回,正忙著灌漿鋪地。

筆電在重慶,可說是平地一聲雷,短短三年就從無到有。重慶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很快就「抓住惠普」。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總經理李大衛指出,重慶對惠普提出難以抗拒的誘因,就是把惠普計算機產品的亞太結算中心,從新加坡遷到重慶。「這個大膽構想,能讓惠普省很多稅,」李大衛說。而交換條件,就是請惠普把新增加的筆電市場需求,拿到重慶製造。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對於「被動員」的台資代工廠而言,將生產基地選在重慶,固然是鎖定客戶,然而重慶卻也擁有不可忽視的優勢。大陸沿海工資高漲,招工困難,加上歐美客戶深耕中國內需市場,台商往內陸遷移,已成趨勢。

重慶之所以能比其他城市更受到台商青睞,主要是因為掃除交通障礙,實現了「條條大路通重慶」。

現在航空可以12小時到比利時,比上海飛歐洲快至少2小時;沿長江到上海走海運的江海聯運,可以31天到歐洲。但是最受台商激賞的還是鐵海聯運。先乘鐵路到深圳,再轉海運出口,可以28天到歐洲,比上海到歐洲還少一天。比上海快的「奇蹟」,更將發生在即將通車的蘭渝鐵路,從重慶接蘭州,再到歐洲,也連接歐亞大陸橋,直通鹿特丹,天數更少,只要17天,今年11月即將試運行。而蘭渝鐵路始發的這個貨運火車站,也即將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鐵路集裝箱國際口岸,就位於西永3公里處的團結村。

重慶行政高效率,成台商進軍歐洲跳板

儘管現在的團結村火車站仍是荒煙蔓草,只見吊車、起重機工作中。但在2015年,這兒即將建成現代化的物流新城,連接多條鐵路,有望成為台商進軍歐洲的跳板。「把交通解決掉,重慶的競爭力就很強,」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下了一個結論。 結合鐵路運輸,園區還特別設置中國面積最大的西永綜合保稅區,惠普、鴻海、英業達、廣達、新普的新廠,就在保稅區裡,並已於9月27日預驗收,年底有望封關運行。「綜合保稅區的好處,是馬上可以辦理出口退稅,而且同時報關,」宋福祥說。

評估重慶製造優不優的另一個指標,是「人」。總人口3257萬的重慶,盛產農民工,永遠不會讓台商面臨「招工難」。而且「這裡的人苦幹實幹,性格很直接,」李大衛說。 重慶生產工人的每月平均工資,約1000元人民幣,約比中國沿海少三成。各種生產要素綜合成本,如水電氣油煤等,也比沿海低30%~40%。土地也很便宜,西永的平均地價在東部沿海的40%以下。另外,台資企業在此,還享有十年15%所得稅的國家補貼。

重慶官員的效率,也深受台商讚賞。「開工證明,別的城市要花兩個月,重慶不到兩個禮拜就辦下來,」重慶行政效率之高,宋福祥讚不絕口。 在重慶設置生產基地,不單單是一個投資建廠的選擇,還是一個中國大陸西部區域市場商機的賭注。

「惠普在重慶做的筆電,有外銷,也有內需,」李詩欽表示,惠普將重慶定為全球生產中心,初期雖以出口為主,但兼顧內需是必然之事,只是腳步快慢而已。

重慶西永風生水起,不過,擺在前面的難題,尚須一一克服。西永園區期望2015年產量超越8000萬台筆電,令人疑惑的是,惠普在重慶的產量預估是4000萬台,另外4000萬台哪裡來?「如果沒有其他電腦製造廠加入,餅勢必無法做大,」簡錦焰說。

眼下產業鏈尚不夠完整,也是問題。儘管已經有70多家筆電供應商加入生產陣容,但目前零配件自製率僅為40%,距離目標75%尚遠。

長三角的筆電基地產業鏈,大約經歷八年才發展成熟,重慶則計畫三年內打造完成。八年的事要在三年做完,看來,西永真的要很拚才行。

成渝PK戰開打, 台商坐收漁翁之利

9月16日,重慶市長黃奇帆低調密訪台灣,下榻台北君悅大飯店。

除了和已在重慶西永園區設廠的台灣電子廠老闆見面,此行真正目的是親自迎接已是世界第二大筆電品牌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前往重慶。隨行的還有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人。

接客接到客人家門口,這樣的高規格禮遇,可以看出重慶是多麼希望宏碁到這裡設廠。一旦宏碁落戶,就會跟惠普一樣,代工廠和供應商也會跟著投資。

只不過,想要複製「惠普效應」的,除了重慶,還有成都。惠普的頭號競爭對手、全球第二大電腦製造商戴爾(Dell),就宣布投資成都,帶動仁寶迅速到位,前往設廠。為了吸引電子業大廠進駐,重慶和成都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爭搶各大台資電子代工廠,一場好戲,暗中悄悄登場。

「成渝PK,就會對台灣的代工廠掏心掏肺,」一位台資電子代工廠主管說,雙方PK到最後,有可能地方稅乾脆全免,甚至協助融資,或是出錢幫忙蓋廠房和職工宿舍。鷸蚌相爭,得利者自然是台商。雖然殘酷,卻是商場現實。(邱莉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