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松山機場換新裝,直飛東京羽田

構築東北亞黃金航線第二步

林奇伯
user

林奇伯

2010-11-04

瀏覽數 23,200+

松山機場換新裝,直飛東京羽田
 

本文出自 2010 / 11月號雜誌 全球熱炒重慶

首航當天,由兩國各兩家航空公司共飛八個班次,拿到飛航資格的華航、長榮、日航、全日空等四家也舉行了聯合首航典禮。

為了實現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承諾,交通部規劃,未來台灣的國際航線是以桃園機場為主,松山機場為輔。松山機場主要對接東亞的首都型、商務型、不轉機的機場。

「東北亞航線」第一步早在今年6月就跨出去了,與上海虹橋對飛,建構兩岸航道。

第二步正是10月31日的東京羽田機場,正式邁向國際化;第三步的韓國金浦機場航權談判,則還在進行中。

機場樂觀預估,明年將可突破250萬人次,是今年的二倍。

配合松山機場轉型商務國際機場的大戰略,最受外界矚目的航廈設備整建工程也分三階段。

機場人員天天加班到半夜

10月30日率先啟動的是第一階段設備,將國際入境旅客從第二航廈轉到第一航廈。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第二階段將在2011年3月完工,兩個航廈的國內與國外航班完全分流。

第三階段訂在2011年9月底實現,國際航廈動線與設備全部完工後,每年總共可以承載338萬人次的流量。

為了確保羽田首航順利,整個10月份,機場人員幾乎都加班到晚上12點,沒有週休,不斷測試。一面營運,一面施工,好打造迎接首航的一萬平方公尺的入境空間,讓旅客通關更舒適,證照查驗動線加倍,達到15條。

以往最為外界詬病的行李轉盤過小的問題,也將一併解決,輸送帶總長度達到110公尺,是原先的1.5倍。

1985年是台灣國內航空線的的巔峰,松山機場年客流量達到1500萬人次。

曾經應付過這樣的大陣仗,航站對於轉型國際機場信心十足,也期待能重現往日風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