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階主管與超級名師 的火花激盪

台大復旦EMBA班 第一班開學了

楊泰興
user

楊泰興

2010-10-01

瀏覽數 31,750+

高階主管與超級名師 的火花激盪
 

本文出自 2010 / 10月號雜誌 第292期遠見雜誌

9月9日,上海復旦大學的管理學院一棟簇新的大樓內格外熱鬧,以AIG創辦人(Starr)為名的「史帶樓」,這天見證兩岸高等商學教育邁入新的里程碑。

台大、復旦推出首個兩岸合作EMBA班正式開學,這也是頭一回有一個台灣高等教育課程,是兩岸同時招生、共同學習。

而這個EMBA項目,同時也創下台灣EMBA教育的數項紀錄。其中,最被矚目的是,這個班一開辦就勇奪台灣有史以來最貴的EMBA班稱號。台灣收費新台幣160萬,大陸收33.8萬元人民幣。比台灣一般EMBA班貴90萬。

另外,新紀錄還包括:這是頭一個採取大陸每個月密集上課四天制的EMBA課程;第一個可以同時獲得兩地學歷證明的EMBA,甚至一旦修法通過,很可能可以同時獲得兩地的學位。

錄取學生64人 9成高階主管

這一次的台大復旦EMBA班,由復旦和台大分別在大陸和台灣地區招生,海峽兩岸報考加起來共錄取64人,台灣錄取30人、大陸錄取34人,錄取率僅三成。

負責該項目招生的主管、復旦大學EMBA招生高級主管蔣松表示,雖然各招收一半,但因大陸當地也招收台商,因此台大復旦班的大陸籍同學僅21位。

往年復旦EMBA班當中,普遍也會有一成到兩成的台灣學員,像這樣台灣同學比例比大陸同學高,這恐怕也是復旦第一遭。

毫無例外地,這史上第一班的同學行業背景十分多元,涵蓋了傳統製造業、醫療產業、銀行保險、證券投資、媒體及通訊製造業、國企等。其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就占了九成。

復旦EMBA專案執行主任徐建榮表示:「首屆復旦台大EMBA班,生源品質非常好,而一般較好的EMBA項目裡,高管的比例也只達80%左右。」

自從14年前,台大開辦台灣第一個EMBA以來,台灣的企業高層大多念過EMBA,不但年齡層日趨年輕化,所謂EMBA那個E所代表的Executive(高階主管)也因此有點打折扣。

但此次復旦台大班再度掀起了台灣企業高層報考的熱潮,台灣錄取名單十分亮眼,包括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愛爾達科技總經理陳怡君、廣達林百里的公子林宇軒以及舞台工程界大老、鼎益鑫老闆謝寅龍等人。學員中甚至有今年才剛上完大陸清華EMBA班的台商,緊接著又來這個班上課的。

意義 兩岸EMBA教育交流

這樣的班對於企業界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呢,為什麼能讓他們爭先報考?

復旦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指出,很多台灣企業家、高層管理人員看好大陸市場,要到中國大陸來投資,但是對大陸不瞭解,因此希望能夠來更直接地觀察,並向大陸企業家學習。

這樣的課程對拓展大陸人脈與知識非常實用。

就有不少台灣學員不約而同表示,之所以來上這個班,中國元素扮演了重要原因,「主要是想來聽聽大陸的老師如何看待中國市場跟商業邏輯,」台灣知名室內設計師陳愛倫說。

相較於台灣學員對於雙元特色學制的濃厚興趣,大陸學員的心態就比較平常心,大多是衝著「復旦」招牌而來,並未對「台大」有太多的想像。

大陸學員河南神火國企集團高層王海濱就表示,主要還是想到復旦讀讀書,但來了之後,才知道台大的招牌這麼硬,也感受到台灣這批學生的優秀與積極程度;「很興奮、有壓力,」他說。

復旦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則指出,這個班雖然從2007年兩校才正式開始洽談,但兩校的淵源很深,「像我跟台大李吉仁老師、黃崇興老師都是2005年第一屆哈佛教案教學研習班的同學,我們在開辦前早就做了大量的鋪墊。」

他認為,推動這個班最大的意義在促進兩岸的EMBA教育的交流,互相截長補短。

特色 大陸、台灣混合分組

為了能夠達到為了讓兩岸能碰撞出更多火花的目的,這個班有1∕3的課程在台灣上,其他2∕3在大陸上課。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有意思的是,在台灣上課的課程並非台大老師上課,而是復旦大陸老師上課,相同地,在大陸部分的課程則是交由台大師資授課;「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讓兩岸老師有更多的交流,」殷志文說。

此外,每一組都強迫大陸學員與台灣學員混合,絕不容許一組全是台灣人或者大陸人。因為,這樣的混合上課最容易讓兩個不同文化的群體產生良性的交流。

殷志文表示,像之前復旦義大利班的大陸籍學員,畢業時不約而同表示,文化衝擊是最大的收穫。

台大復旦班這次共規劃了18門課程,當中「戰略管理」是由復旦項保華老師與台大湯明哲副校長共同主持上課。 殷志文表示說,未來朝更多課程採該模式邁進,希望未來兩地老師跟學生之間在課堂上,最好有意見不同的交流,吵架都沒關係。

相同地,李吉仁在提到未來兩地師生的交流可能性以及碰觸之後的化學變化,也是難以掩飾挑戰的興奮。

每月授1門課 密集上課4天

關於眾所矚目遠超過台灣行情價碼的學費,殷志文則表示「小有委屈」,因為在大陸33.8萬人民幣這個價碼已經低於行情了。 「我們別說與外國學校合作項目,光我們復旦純本土的EMBA學費就收到41.8萬。為了降到33.8萬,復旦內部還費了一番功夫做整合,」不過他認為,為了可以達成華文EMBA教育的交流與整合,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吉仁也開玩笑地說,這剛好也讓台灣民眾理解,這樣的教育項目在對岸是有人願意付出這麼高的價格來上課的,凸顯台灣的EMBA教育真的太便宜了。跟台灣產品為什麼目前可以紅遍大陸一樣,都是屬於物超所值。

學員在頭一次體驗密集的四天上同一門課,不少台灣學員表示,課業的負擔比想像中重,下課每晚幾乎都是忙著跟同學一起討論,趕寫報告,忙得沒空去處理私事;一點都沒有精采的課後夜生活。

不過先前念過台大EMBA的謝寅龍卻說:「相較一般課程,這個班輕鬆太多了,你想想一門課四天能講多少個案,在台大一個禮拜就是一個個案。」 學員們私下表示,台灣學員遠道而來,晚上大多集合起來備課,反而大陸學員雜事較多。

蔣松分析,一個月一門課密集上課四天是目前大陸EMBA班的常態,主要是因為早期中國EMBA項目有規定要相當比例是外聘名師,為了因應這些外籍名師赴華時間考量。

在中歐商學院率先採用這樣辦法之後,全國各校也陸續沿襲;而現在中國分得很清楚,商管一般研究生正常上課,MBA生(工作3∼5年者)假日上課,EMBA生每月上課,不同軌道上不一樣的課。

蔣松指出,事實上,這樣密集上課也有其好處,也是國際常態;而美國的EMBA教育大多是一次集中密集上2∼3週的課程,只是在中國的企業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與復旦開班 台大學國際合作

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教授表示,此次與復旦的合作,有一大好處是可以跟復旦共同進行商管教育國際合作,這一點是台大較缺乏的。

據瞭解,目前台大四個EMBA班當中,僅有這個台大復旦班屬於國際合作班。反觀復旦的高等教育,除了他們自己本土班外,國際班就有復旦華盛頓大學班、復旦挪威BI班、復旦港大班等;甚至還有不只雙聯,甚至三聯的班別:「復旦、新加坡、高麗大學三聯班」,採取英語、三地上課,最後任挑兩間學校,取得文憑。

以上的介紹僅止於文憑課程,如果培訓項目更是五花八門,例如國學班、哈佛培訓班等,若說復旦管理學院是MBA教育的百貨公司,一點都不為過。 光說此次學員上課的史帶樓整棟九層樓,僅提供給EMBA、MBA學員做為教室,大學部學生根本沒機會進來上;「我們還有些EMBA班課程因教室不敷使用,還必須到總校區上課,還引來抱怨,」殷志文舉例說。

此次合作,陸雄文以結婚來比喻兩校關係。新婚雖然甜蜜,但兩邊也還在磨合當中;黃崇興執行長則表示,他抱著戒慎恐懼、兢兢業業的心情來觀摩,也要把問題帶回去,馬上調整改進。例如有學員反應四天班課程來不及預習等各種問題,「總之,有問題隨時調整,」他說。

衝著教授商業「眉角」來

這次開課,台大相當重視,精銳盡出,台大副校長陳泰然陪同學員,親自前往主持開學典禮,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教授也陪聽了一天課,而黃崇興更是全程四天陪同,這令復旦方面感受到十足的誠意,也體會了台大一定要把這個班打響的企圖心。

負責第一門管理會計課的錢世政老師就十分感動地表示:「副校長、執行長都陪同上課,還送來一班這麼優秀的學員,上課的效果十分良好,學員分享也十分踴躍熱烈,這就是兩岸良性互動才會產生的效果,我對於這個班充滿期待。」 而班上年紀最長的何湯雄在全程聽完四天課後表示,上了這些課之後,覺得這個班很有意思,很期待再來的課會激盪出的火花。

他也對錢老師的授課讚不絕口,認為錢老師一張紙就把大陸企業運作的資金運作、制度解釋得清清楚楚,真的很不簡單,來大陸就是要上這種會說清楚「眉角」的課。

「有機會一定要把錢老師請來替我公司高層上課,」何湯雄說。 事實上,這也是這個班的一大特色,該班邀集了不少擁有兼具大陸實務跟理論的老師。以錢世政教授為例,除在復旦任教,他同時是上海市政府控股的香港上市大型國企「上海實業」的副總裁,而這正是在台灣上EMBA課程難以接觸的機會。

相較於大陸企業多有補助高層進修EMBA課程,台灣學員大多自掏腰包上課,至於花這麼多錢值不值?學員大多才剛上完第一門課,難下定論。

不過,台灣學員《非凡新聞周刊》總編輯李文娟說的話卻恰巧為這個班下了一個精采的註:「總之,來這裡上課,讓我的視野完全不同,」她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