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讓創意城市淪為政策口號

劉維公
user

劉維公

2009-09-01

瀏覽數 24,150+

別讓創意城市淪為政策口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9 / 9月號雜誌 愈雲端,愈有商機

在全球激烈競爭下,台灣創意城市的推動一直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尤其大陸的發展,更是我們主要的焦慮感來源。《遠見》第277期〈2020關鍵報告:台灣機會.中國想像〉指出,歐洲城市化的發展經歷了120年的時間,而大陸只花了12年。大陸用速度展現其巨大的競爭力。

不僅是速度,大陸城市的發展規模也相當驚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大陸各級城市(而不是只有一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成長進步。今年3月發表的《2009年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記錄了從哈爾濱到澳門、以及從蘇州到昆明,創意產業在大陸城市遍地開花的發展樣貌。

更殘酷的事實是,台灣城市的競爭對手並非只有大陸,而是全球。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台灣創意城市的推動面臨迫切的發展課題。國家整體的城市發展政策以及資源投入規模,將是決定台灣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角色。

近年來,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地方政府高舉創意城市的發展目標,其所勾勒的願景引起民眾高度的期待,但至今具體落實的成果與成效卻相當有限。台灣創意城市的推動目前可以說是仍處於低檔的發展狀態。想要提高推動的能量,需要中央政府更有魄力的表現。

創意城市應是動詞,而非名詞

相對的,創意城市在歐洲的發展得到公部門更大的支持力量,國家有強烈的意志全力推動此一城市願景的實現。以2008年歐洲文化首都(the 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利物浦(Liverpool)為例。藉由舉辦歐洲文化首都的盛會,英國政府投入超過30億英鎊的鉅額經費,進行全方位的城市再造工程,從硬體到軟體建設,致力於打造利物浦成為一座創意城市。

這樣的努力得到回報。以歐洲文化首都來說,在這為期一年的活動裡,利物浦總計動員了1萬名藝術家、16萬名工作參與人員、以及6萬7000名學童,分別在1000個場地舉辦7000場各式各樣的活動。歐洲文化首都總共吸引了高達1500萬名觀光客前來,其中350萬名遊客是第一次來利物浦。光是觀光客就為利物浦帶來1.76億英鎊的營收。歐洲文化首都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高達8億英鎊。

利物浦創意城市的打造,得到英國國家以及歐盟的大力支持,整個城市因而動起來。反觀台灣,地方政府在推動創意城市時,往往陷入單打獨鬥的困境,缺乏國家充分的奧援。久而久之,創意城市逐漸淪為政策的口號,一個逐漸空洞的政策名詞。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創意城市不僅僅是台灣城市再造的新世紀策略作為,同時也是發展創意經濟的重大基礎建設。它具有國家旗艦計畫的高度與格局。可惜的是,創意城市的願景並沒有出現在行政院日前所公布的國家發展計畫中!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本專欄由姚仁祿、劉育東、劉維公共同主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