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三星、SK海力士、美光、鎧俠等國際記憶體大廠紛紛釋出明年記憶體告缺的消息,惟市場擔心是賣方「老王賣瓜」,隨著處於買方角色的品牌大廠也坦言擔憂明年供不應求,意味記憶體大缺貨「來真的」。
這波記憶體大缺貨,不僅國際DRAM與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製造商大發利市,台灣南亞科(2408)、華邦、威剛、群聯等記憶體相關業者,也將大咬景氣當紅商機。
戴爾營運長克拉克直言,從未看過成本「以目前這樣的速度攀升」,用於AI的高頻寬記憶體(HBM)等DRAM、PC記憶體,以及硬碟和NAND晶片供應都明顯吃緊,「所有產品的成本基礎都在往上走」。戴爾強調,會調整硬體組合和產品線,但這些成本壓力最終勢必會反映到客戶端。
惠普執行長羅爾斯說,明年下半年恐特別吃力,必要時將漲價。他說,下半年預料會採取較審慎做法,同時也會推動更積極的因應措施,如增加記憶體供應商、在產品中配置較低的記憶體容量等。惠普估記憶體約占一般PC成本的15%至18%。
聯想已開始預先囤積記憶體晶片,財務長鄭孝明形容這波成本飆升「前所未見」。除了聯想,華碩也加緊囤貨。小米等消費電子製造商也警告,記憶體價格可能走揚。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本月預測,記憶體模組價格到明年第2季恐上漲五成。SK海力士上月表示,明年所有記憶體產品已全數售罄;美光則預期,供應吃緊至少會延續到2026年。
南亞科已大舉上調今年位元成長率(bit growth)預估,由原訂逾四成調升至五成以上,意味公司受惠報價勁揚之餘,「實際接單量優於預期」。
華邦董事長焦佑鈞分析,這波記憶體供不應求,主要是AI造成的產能排擠效應。
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則說,AI需求湧入,導致記憶體缺貨進入20年來最嚴重缺貨潮,客戶實際能拿到的量僅是下單量三成,「有錢也買不到」。

本文轉載自2025.11.28「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