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44年,好萊塢巨星「阿湯哥」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終於迎來他從影至今首座奧斯卡獎。上週,湯姆克魯斯於奧斯卡理事會獎(Governors Awards),獲頒象徵終身成就獎的「主席獎」(The Governors Awards)。當晚,《不可能的任務》主題曲響起,阿湯哥走上頒獎舞台,全場為他起立鼓掌長達兩分鐘,不僅是對其職業生涯的肯定,更是對他為電影藝術無私奉獻的致敬。
身為票房保證、特技狂人的阿湯哥,從影超過40年,在此前,從未拿過小金人獎。但其實,他曾四度入圍奧斯卡,1990年與1997年,他分別以《七月四日誕生》及《征服情海》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2000年,以《心靈角落》獲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時隔23年後,2023年,同時擔任《捍衛戰士:獨行俠》男主角與製片的阿湯哥,以製片身分入圍最佳影片提名,但皆與獎項失之交臂,也因此,這次獲首座奧斯卡獎,便是終身成就這樣的重量級獎項,對於湯姆克魯斯來說,顯得意義更加非凡。
正如奧斯卡名導阿利安卓(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頒獎引言中所述,要在短短數分鐘內,介紹阿湯哥長達近45年的從影身涯,真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頒獎典禮上,湯姆克魯斯接下獎項,發表長達12分鐘得獎感言,道盡他對電影的熱愛與執著,著實令人動容。他直言:「拍電影不是我的工作,它就是我的人生。」

湯姆克魯斯的電影夢,源於他的童年,談起當時幼小的自己,坐在昏暗戲院裡,望著銀幕上那道光束,點燃他對冒險、知識、理解人性、創造角色、講述故事的渴望,這份熱情,自幼年時期就被點燃,隨著時間愈發熾熱。
生於1962年的湯姆克魯斯,童年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是電子工程師,母親則擔任特教老師,但由於父親後來失業,家計重擔落在母親一人身上,為了養活他與三個姐妹,一度必須兼三份零工,甚至全家得倚賴低收入戶糧食券才得以過活。
在那個小孩也能當「童工」賺零用錢的年代,不像其他人拿去買糖果和玩具,湯姆克魯斯靠著辛苦送報與跑腿賺來的錢,大部分用作家用,只留下少少的錢買電影票,對當時的他來說,電影不只是娛樂,而是心靈寄託,更是探索世界的窗口。
這份對電影的熱愛,讓他在高中時期,決定投身演藝之路。18歲時,湯姆克魯斯最初在紐約打拼,參與試鏡、接拍廣告,逐步累積經驗。
終於,1981年,湯姆克魯斯以浪漫愛情片《無盡的愛》,獲得初登大銀幕的機會,儘管戲份少,但卻令人印象深刻;1983年,好萊塢青春片《保送入學》,首次擔綱男主角,不僅讓他一舉成名,也成為好萊塢新星。
1986年,主演《捍衛戰士》化身「獨行俠」,飾演王牌飛行員米契爾上校,一炮而紅,奠定動作明星地位,正式躍升好萊塢一線巨星,此片更以1,500萬美元的成本,獲得3.57億美元票房,高居全球年度票房冠軍。兩年後,1988年,在《雨人》中的精湛演技也受到廣泛肯定,自此讓他更加被視為演技派影星,之後,更憑藉多部作品叩關奧斯卡。
此外,自1996年起,湯姆克魯斯創造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到2025年,長達29年的時光,從34歲拍到63歲,除了擔綱主角,在片外還同時擔任製片。
他在片中主演高級特務伊森韓特,每集都在搏命演出,無論是從約7公里的高空進行跳傘、爬上高達823公尺的杜拜哈里發塔、騎乘摩托車從懸崖一躍而下等高難度特技動作,皆實景拍攝、親自上陣,敬業精神令眾人佩服,在影迷心中,只要看到阿湯哥的名字,就等同票房保證。
儘管穩坐國際巨星數十年,湯姆克魯斯仍始終秉持謙卑態度與敬業精神,每天凌晨4點起床、總是提前到片場進入角色狀態、高紀律維持身材體態、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以最高的職業道德,全心投入每一場、每一幕電影拍攝製作,幾乎全年無休。可以說,他是好萊塢現下最「拚命」的演員,一點也不為過。
只有阿湯哥,可以超越阿湯哥,2022年,他更憑藉《捍衛戰士:獨行俠》,以近15億美元(約471億新台幣)累積票房,刷新個人影史紀錄,此片也成為全球影史票房排名第12高的電影。
此外,在拍攝2025年上映的電影《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的特技時,更創下個人進行燃燒降落傘跳躍次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而截至現今,其主演的電影全球累積總票房,也已超過 133 億美元(約4,177 億新台幣)。
從坐在戲院黑暗角落的男孩,到走向世界舞台的巨星,湯姆克魯斯以身體力行,用電影翻轉自身人生,更用電影激勵了世上無數的人,如今,他終於抱回奧斯卡小金人,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電影藝術永恆價值的禮讚。
多年來,湯姆克魯斯積極參與製片工作,提攜新銳導演與演員,推動電影技術創新。他對電影的熱情與堅持,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與創作者。
湯姆克魯斯曾說:「人生真正的意義,便是學習新的事物、去挑戰自己,而並非坐著不動,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