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台灣如何以次系統整合為突破口,成立4SA 聯盟,帶領ICT 產業由零組件邁向高附加價值的國際舞台?
在地緣政治升溫、美中科技競爭加劇及後疫情供應鏈重整的浪潮中,全球製造正從「長鏈」走向「短鏈」、從「集中生產」走向「在地化」。在此背景下,憑藉世界領先的晶片能力與深厚的資通訊基礎,台灣迎來從代工製造轉向高附加價值服務的重要契機。
奠基信賴產業,掌握AI供應鏈新局
在當前民主科技陣營形成、全球對供應鏈安全要求提升的背景下,發展「信賴產業」對台灣至關重要。台灣必須打造具備國際信任度的產業生態系。為此,產發署推動成立「關鍵產業智慧次系統國際供應鏈聯盟」(4SA),強化台廠模組與次系統整合能力,並帶領台灣廠商從單純的零組件供應者,升級為提供一站式、高附加價值、可信賴的「次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智造中心主任蔡明宏指出,4SA 的核心目標,就是協助台廠從「零組件供應者」升級為具全球競爭力的「模組整合」與「次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並在價值鏈中掌握更高附加價值。
4SA 透過「關鍵產業國際供應鏈鏈結計畫」,建立協調機制,促進元件、模組到系統業者的合作,並以「次系統」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切入點,打造從IC到系統的一站式可信賴供應體系。
同時,聯盟導入產業輔導機制並推動國內外場域驗證,協助業者克服規模與實績不足的限制,加速次系統產品落地,滿足國際大廠尋求可信賴替代供應商的需求。
蔡明宏強調,在全球要求在地化與可信賴供應鏈的環境下,台灣必須以「團體戰」模式,整合少量多樣、彈性製造的優勢。4SA 鎖定「智慧車電」、「自主移動載具」、「智慧AI 醫電」與「智慧環控」四大高成長垂直領域,組建跨域次系統團隊,將台廠的單點優勢整合為完整解決方案。
逾60家業者加入,2025年可望促成20億元訂單
目前已有超過60 家業者加入4SA,包括在智慧車電、智慧AI 醫電、自主移動載具、智慧環控領域的指標大廠友達光電、宏碁智醫、緯創資通、英研智能都在其中。在這種大手牽小手的模式下,4SA更透過「次系統整合驗證(Sub-system IntegrationVerification)」協助業者組隊並進行軟硬整合,再將成果送往國際場域驗證,突破中小企業在大規模生產與跨域整合上的限制。
4SA 串聯上下游七大關鍵模組(M1–M7),打造具國際通用性的產品解決方案,預估在2025 年底前可促成至少20 億元的國內外訂單。
在標準制定方面,4SA 以「產業規範(Specvalidation)」與「安全合規(Safety / Securitycompliance)」為兩大核心,協助台廠打造符合國際規格的產品信任體系,並推動共通技術標準的研議與資源整合。
例如,在智慧車電方面,4SA 協助台灣智慧駕駛、凱銳光電遵循ISO26262、ISO21434 等規範,進行行車記錄器前裝開發。智慧醫電領域,則輔導維思感創科技以FHIR 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開發生理跡徵感測床墊。至於資安合規,4SA 正在建構資安輔導基礎工具,並導入物聯網安全測試(EN303645),對業者進行滲透率、弱點掃描預測試。
在國際拓展上,聯盟透過國際行銷與媒合活動,促成歐美、日本、印度等官方與產業交流,並計畫建立官方對話窗口與產業平台,以提高台灣廠商的國際能見度與供應力。

資策會成後盾,讓台灣自信因應全球變局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作為執行團隊,不僅研析全球趨勢與市場需求,也整合政府與產業資源,確保台灣能在高度不確定的全球經貿環境中,精準接軌國際市場。
同時,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長期協助產業導入智慧化與數位轉型策略。在4SA 中,更運用AI 技術建構專屬線上媒合平台,該平台具備自動生成產業新聞摘要、精準供需與合作夥伴媒合、聊天機器人,將台灣「團體戰」優勢以數位化方式擴散全球,目前已佔海外商機媒合比重四成。
蔡明宏強調,4SA 的成立是台灣面對全球變局的重要布局。透過次系統整合、標準合規與國際鏈結,在資策會的協調推動下,可望協助ICT 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取得更高附加價值與國際信任。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