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是度假的好時機,但華爾街投資人可能沒心情,特別是在11日的黑色星期五,當美國兩大房貸巨頭「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NMA,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又稱房利美(Fannie Mae)和「美國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FHLMC,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又稱房地美(Freddie Mac)面臨倒閉的負面消息,道瓊工業指數當日大洩上百點,兩年來首次跌破1萬1000點。
大約在今年4、5月時,美國股市才有漸漸復甦的跡象,尤其是金融類股,市場上瀰漫著信用危機似乎快要解除的氣氛。或者,大家把注意力放在高油價及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卻忘了還有個次級房貸的風暴可能正要爆發。
6月初的《經濟學人》就曾經警告,許多投資人認為美國信用問題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其實可能還早得很呢!如果去年的危機只是中傷金融業的話,那麼今年將要爆發的問題恐怕將會危及到整體經濟。
私有企業,卻有政府撐腰
美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房利美及房地美的問題,畢竟這兩家公司關係到全美國近一半的房貸業務,如果他們有任何閃失,不但嚴重影響房市,也會波及金融體系。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特別發表聲明,敦請國會分別提高其22億5000萬的信用額度來協助這兩家公司,如果需要的話,聯邦政府將會購買公司的股份。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來頭不小。1938年,經歷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羅斯福總統提議,由政府資助創辦一個能夠提供民眾較低成本的房貸資金與擔保的機構,這就是房利美的前身。1968年,國會將其改制為私有股份公司,資金完全來自華爾街投資人。1970年,房地美成立,國會再度通過其為私有上市公司,成為提供低成本房貸融資的管道。
兩家房貸公司的業務並不是直接面對買屋的民眾,而是收購銀行或房貸業者的抵押貸款,將其包裝為證券化商品,再由其擔保賣予投資人。近半個世紀以來,房利美與房地美在美國的房貸市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幫助超過數千萬美國人完成建築家園的夢想。
《經濟學人》將這兩家公司稱為美國金融體系中「奇怪的一對」(the odd couple), 理論上兩家公司是私有上市企業,但實際上背後卻有政府的參與。房地美18位董事中有5位是由美國總統所任命的。兩家機構和政府有強烈的連結,所發行的債券,其公信力也相當於美國政府所發行的公債。
若倒閉,將重擊全球經濟
鮑爾森選在亞洲股市開盤前發表聲明,其作用除了信心喊話,保住美元,也希望穩定亞洲股市。房利美與房地美的投資者遍及全世界,也包括各國政府的中央銀行。
他們擔心,如果兩家公司面臨倒閉的消息傳出,不僅會影響美元,也可能重擊世界經濟。
亞洲的央行及金融機構是美國債券主要的持有者,同時也握有相當比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券。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外國人持有21.4%,也就是1.3兆美元的政府公債。
其中,中國與日本是最大的投資者,分別擁有3760 億美元及2290億美元,但是目前還無法估計外國持有的房利美與房地美債券究竟有多少。
即使大眾相信美國政府一定會解決房利美問題,就連總統布希也出來背書,但是美國的信用問題早已延燒到全球股市。
美政府挽救房市成爭議
美國政府想要挽救,可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與成本。Graham Fisher研究公司分析師羅斯納(Joshua Rosner)表示,「政府出面挽救將導致聯邦赤字的加倍,加速美元貶值,以及難以想像的財政部未來在債務市場要付出的成本。」
香港的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認為現在是非常危險的時刻,他指出美國政府挽救將會帶來美元進一步的貶值,直接影響到亞洲央行及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債券價值。
鮑森的救援計畫在美國國內也引發反對的聲浪,許多人質疑政府等於拿納稅人的錢來補這個大洞。共和黨參議員班寧 (Jim Bunning) 也表示,「財政部長正在開一張空白支票,要求盡量購買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務,這是史無前例對自由市場的干涉。」
另一方面,美國聯儲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 似乎也為救援計畫背書,他表示,「我認為房屋市場是這次危機的主要因素,任何能夠幫助房市及加強房貸財務都會有所幫助。」畢竟,房利美與房地美對於美國貸款業務太重要,不止如此,還包括美國的信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