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提出的開源政策,政府擬修法調整《健保法》中關於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針對薪資以外的利息、股利等收入,改採年度結算方式收取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將啟動修法程序,導入年度結算制度,利息、股利、租金等一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且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最快民國116年上路,預計可為健保增加100至200億元收入。
目前健保補充保費採即時扣繳方式:若個人單筆利息或股利給付超過門檻就會被扣。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現行制度容易被拆單規避,例如將1千萬元存款拆成多筆、小於門檻的單次利息給付便免追繳。為矯正這種漏洞,修法方向將採「年結算」方式,並優先從利息、股利、租金開始實施,明(116)年啟動修法程序,預計在修法通過後儘早上路。
(延伸閱讀:30歲的健保生病了!醫護出逃、救命反而最虧,「台灣驕傲」怎會算錯三筆帳?)
此外,針對獎金部分,現行制度以投保時薪資的 4 倍以上為補充保費起徵門檻。石崇良表示,修法後將改以「最低基本工資x4倍」為標準。例如目前月基本工資為新臺幣28,590元,4 倍約為114,360元,未來若獎金超過此門檻即需繳交補充保費,此舉也是為了增加高薪人士負擔公平性。

💼 補充保費修法重點一覽表(預計民國116年上路)
關於制度影響,曾任健保會委員、現任台北商業大學教授韓幸紋曾試算,若上限提高至5千萬元、費率維持2.11%,可望增加約90億元收入;若再導入年結算制度,則可望提升至約200億元。韓幸紋提醒,此改革雖兼顧公平,但行政成本與社會壓力亦恐提升。
(延伸閱讀:「健康稅」是什麼?能拯救全民健保?醫生這麼說)
朝野怎麼看?
立法院方面,朝野立委反應分歧。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支持結算制與以基本工資為基準的獎金門檻,認為可有效防堵拆單並提升制度公平性,但強調須由衛福部提出完整影響評估、控管行政成本並考量租屋補貼等政策連動效果。國民黨立委廖偉翔則指出,雖認同不調整費率、以精準方式開源的目標,但提醒修法涉及《健保法》第 31 條廣泛條文,必須全面盤點。 而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批評此舉實質為「增收保費」,呼籲政府應坦承並同步檢視政府滿足健保法定政府負擔 36% 的責任。
💰 不同族群補充保費影響試算表(改革前後比較)
從政策面看,健保基金在醫療費用逐年提升的背景下,開源勢在必行。採取「年結算+提高補充保費上限」的模式,一方面針對非薪資所得的中高階層進行補充,另一方面藉由提高門檻與整體計算來提升制度公平。但同時也面臨行政成本、稽核機制、弱勢照顧等挑戰。專家提醒,未來修法過程中,關鍵還在於「減輕弱勢負擔」、「防範拆單規避」以及「建立明確通報與資訊揭露機制」等配套措施。
總結來說,這項修法若順利於116年上路,將標誌我國健保制度在補充保費制度上邁向「年結算、全面計算」的新階段。對於高額利息、股利、租金及獎金者來說,應及早檢視自身所得結構與可能的補繳義務;對政府而言,如何同時兼顧開源與社會公平,將是未來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