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于在「很肝」的科技業升到高位,卻20年從未用過健保卡?!今年63歲的他,經醫生判定,身體的生理年齡竟只有38歲。他不是超人,卻活成了醫學奇蹟。
記憶,先回溯到2025年4月26日至27日,「Challenge」國際鐵人三項競賽台灣站的現場。
清晨六點,台東活水湖的水面還籠罩在薄霧中,數百名運動員相繼躍入水中。人群中,年過六旬、身形精實的黃中于平穩地划動雙臂,這位曾掌管數百億營收的電子代工廠高階主管,也是堅持了20多年鐵人三項的資深選手。
1999年加入華碩的黃中于,是美國南加大電機碩士和衛星通訊博士,曾任華碩網通事業處總經理。2008年華碩分割品牌和代工,便到和碩科技任職,肩負技術長的重責大任,現為和碩科技董事長特助兼資深副總經理。
身為公司元老,走在和碩位於關渡的總部大樓裡,從櫃台大廳、會議室、員工餐廳到健身房,平均每隔幾分鐘就有人笑容滿面地跟他打招呼,人緣極好。
「今年健檢,醫生說我生理年齡38歲,」黃中于喜孜孜說。1962年出生的他,身體狀態宛若「凍齡」。意外的是,去年同一項目檢出他的生理年齡是40歲,今年比去年少兩歲,代表他不只是凍齡,還「逆齡生長」了。
身體的「內部引擎」運作得如同一個年輕人,黃中于歸功於長期、規律且高強度的運動習慣,尤其是鐵人三項,他真心覺得自己「愈跑愈年輕」。
熟知三鐵的人皆知,「Challenge」競賽堪稱「超級鐵人賽」,得在一天內完成3.8公里游泳、180公里自行車和42.195公里馬拉松,總長約226公里。
3.8公里,相當於從台北火車站游到台北101後,再多游500公尺。180公里自行車,等於是由北一高自台北內湖交流道騎到雲林的斗六交流道;42.195公里的馬拉松,大概是從台北跑到楊梅。
今年的這場比賽對黃中于,不僅是體能的較量,更是一場關於「領導自己」的終身修行。最終完賽的他,又一次成功挑戰自己。
超越自己:每個人都有「再跨一步」的選擇
「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純粹是覺得很炫,」黃中于笑著回憶起往事,朋友問:「你會跑馬拉松,敢不敢挑戰三項?」沒想到,源於炫耀與證明自己的念頭,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耐力運動旅程。
最早先是從奧運標準距離的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車、10公里跑步開始,他逐步挑戰半程、甚至全程鐵人。
「全程鐵人要17小時才能完成,早上6點跳下水,晚上9點才跑回來。」攻克過眾多尖端通訊技術的他坦言:「那種感覺,就像在跟自己的極限拔河。」
身處企業決策圈高層的世界裡,鐵人三項從不是賽前才臨時抱佛腳的挑戰,而是日復一日的規律修行,而且黃中于從未逼迫自己,絕對樂在其中。
週末清晨,當多數人還在賴床時,黃中于的身影早已出現在陽明山的山路上。固定行程是從石牌一路奔跑至陽明山公車總站,再折返。來回20公里的山路,是他鍛鍊心肺的日常道場。
「年輕的時候2個半小時跑完,現在可能要3小時。」他口氣平靜,彷彿在描述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條路蜿蜒偏僻,但他年復一年地跑著,用腳步累積著自己的堅持。
遵循自己的內心,那是唯一的答案。
若是為了備戰,練習強度就會升級:選一個週末的早晨,先在公司游泳池完成4公里的游泳,接著騎上自行車,從台北一路騎到金山的福華飯店(約100公里),稍作休息後,又立刻換上跑鞋,開始長跑。這一趟練習下來,耗時超過12小時,回到家已是午夜。
同事扛旗:第100場馬拉松的儀式感
愛運動,不僅讓黃中于愈跑愈年輕,也改變了他周圍的人。
「我受他影響最大,」黃中于太太珍妮(化名)說,自己原本是台大排球隊的「反射型運動員」,黃中于三兩句話「年紀大了,妳要打排球找不到人,不如來跑步,至少心肺功能好一點」,遊說她進入跑步的世界。
對抗「肌少症」與老化,運動是釜底抽薪的辦法,黃中于現在的腿部是全身肌力最強之處。
2015年,當黃中于完成人生第100個馬拉松時,不僅是個人的里程碑,更成為和碩的一場盛事。
「那時候公司上百人報名,50幾個人拿著和碩的旗子跟我一起跑上18標。」這位專業經理人眼中閃著光回憶道:「旗子上還印了我的照片,寫著『黃中于勇奪百馬』之類的字。」
儀式感滿滿的陪跑,並非公司強制,而是同事們自發性的支持。這種由自然形成的團隊精神,遠比任何企業文化口號都來得真實有力。
從馬拉松到代工廠的生存哲學
三鐵的賽道上,黃中于也親眼見證了無數令人動容的畫面。
「有斷腳的,有瞎眼的,居然好幾個參加三鐵,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完成的。」後來才發現,沒有雙腳的人可以用手,搭上浮板就游過去了,失明的人靠著雙人腳踏車騎著來比賽,能量十足地迎向終點。
或許,鐵人三項的真諦不在於速度,而在於「完成」的勇氣與堅持,黃中于深受啟發。要關注的不是外在的結果,而在於你如何激發自己的潛力。
黃中于對運動的熱愛,無意間影響了他的領導哲學。他將馬拉松42.195公里的煎熬,與代工廠「精益求精」的交付壓力直接連結。
「跑馬拉松,40公里就覺得累了,對不對?我就會鼓勵別人再跨一步吧,再跨一步就好了。」因為無數個「再跨一步就好」連接起來,終究會支撐自己跨完全程。
「就很像電子代工廠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黃中于強調,無論是面對漫長的賽道還是複雜的專案,關鍵在於「不要想路程這麼長,要完成這麼難」,而是專注於「把這一步做完,然後再跨一步就好」。
持續不斷「再跨一步」的累積,能讓人愈做愈有信心,最終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這正是保持冷靜與效率的祕訣。
從三鐵學習鼓舞部下和危機處理
對黃中于而言,鐵人三項還有一個啟示──「領導自己」的重要性。
「比賽過程中,其實你是在做一個領導,領導你自己身體的各部位,湊在一起去完成。」黃中于說,當學會領導自己的身體,也就能應用在領導別人,三鐵比賽需要用腦子思考如何配速,不就是學會專案管理中的規劃和目標嗎?
領導也需要鼓舞部下、凝聚團隊士氣,不就很像三鐵賽事中,當體能瀕臨崩潰、內心自我懷疑時,仍要不斷激勵自己「再跨一步」?而領導力的基石在於信心。
「領導最重要的是傳遞信心,」黃中于管部門常會鼓勵團隊,有一次長官在場的激勵營中,一位同事發言表示新任務上遇到困難,不知道怎麼辦?一旁的黃中于立刻接話:「有黃中于在,不要擔心。」
突發狀況在企業裡更是家常便飯,真正的領導懂得在危機中穩定軍心。就好比在三鐵中遇到爆胎、天候驟變等,必須果斷應變,冷靜找出解決方案,最終才能抵達終點。
每一場與自己身體的對話,正是領導力最真實的練兵場。
黃中于用20多年的時間證明,運動不僅能讓「生理年齡38歲」,更能鍛鍊出面對人生任何挑戰的信心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