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遊戲化、社交化提升運動動機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2025-10-27

瀏覽數 50+

根據國人運動現況調查結果,居家健身是國人最常採用的運動與健康管理趨勢之一。(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根據國人運動現況調查結果,居家健身是國人最常採用的運動與健康管理趨勢之一。(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00:00
00:00

本文出自智慧運動潮

當運動結合科技,健康管理不再局限醫療領域,更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穿戴裝置到智慧 APP,人們能隨時掌握自身狀態,調整運動強度,讓運動變得輕鬆、有趣,也更容易持之以恆,真正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 

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這句口號是由美國醫學會和美國運動醫學會於 2007 年發起,目的在鼓勵醫師及其他健康照護人員,將運動融入患者的健康諮詢與慢性病治療計畫,推廣藉由提升體能活動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理念。

的確,運動不僅可以讓身體健康,在運動過程中, 大腦會分泌多巴胺, 俗稱「快樂荷爾蒙」,也會分泌血清素。前者讓心情感到愉悅,後者有助於改善情緒與減輕壓力。

雖然運動好處很多,但未必人人都愛運動,尤其是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疫情後,規律運動人口略增

為了解各項全民運動推展政策,教育部體育署(現為體育部)每年委託世新大學進行「運動現況調查」。根據最新的運動現況調查成果,2024 年國人參與運動人口比率達 82.9%,「規律運動」人口比率自 2014 年以來,首度達到 35.3%(「規律運動 7333」定義是:每週運動3 次以上;每次運動 30 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

顯見,疫情後,國人重視健康體現在運動上,規律運動人口略有增加。

調查顯示,運動場所中,以「國民運動中心」及「運動公園」增加的比例最多,運動環境充足性與滿意度略有小幅增加,且具規律運動者可獲得較高的自我健康與生活快樂度。

規律運動者有 82.8%「自覺健康」,相較無運動者高 9.9 個百分點;72%有規律運動者「自覺生活快樂」,較無運動者高出10.4 個百分點。這也證實有規律運動者,身心均較沒有規律運動者來得健康。

即便運動有這麼多好處,還是有些人缺乏規律運動的習慣,可能是太累太忙,也可能是沒有適合的運動場域。尤其是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連午餐時間都會嫌外面太熱,懶得外出用餐,直接在辦公室點外送,下班回家休息追劇,唯一最可能做運動的時間只剩下週末假日。

天生不愛動? 

為何多數人不愛運動,理由千百種,有一位學者幫大家找出答案了。

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丹尼爾.李柏曼(Daniel Lieberman)在其著作《天生不愛動》中指出,人類並未演化出運動的天性,演化讓我們盡可能不活動。更精確地說,人體投入身體活動等非繁殖機能的能量只會剛剛好,而不會過多。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多數人無法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因為:天生就不愛動。

雖然天生不愛動,但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是高糖、高鹽、高油。如果不多運動,長期下來,三高的飲食習慣會對身體帶來危害,嚴重者甚至會致命。因此,天生不愛運動,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動,反而是要多多運動才能對身體好。

在多數人天生不愛動的情況下,要如何培養運動的習慣?

李柏曼建議,運動雖然對多數人類來說真的很沒有吸引力,與其對不想活動的人給予苛責,不如想辦法讓運動變得更有趣、更有動力!

輕鬆愉快,養成習慣運動一定要到專業的場域或運動公園嗎?其實不然。

隨著運動科技的日新月異,可以讓我們運用零碎的時間,針對個人的興趣與身體狀態,選擇自己喜歡或適合的運動。國人運動現況調查顯示,穿戴式裝置科技及居家健身仍是主要的運動健身趨勢。

可偵測心率的穿戴裝置,能讓使用者了解自己的心率,進而調整運動強度。(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可偵測心率的穿戴裝置,能讓使用者了解自己的心率,進而調整運動強度。(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的指標,以往的心率監測是要透過胸帶式感應器,現在光學心率感測器已廣泛應用到運動手錶或智慧手錶,可以直接從手腕偵測血液流動來計算心率。

「有些人因為運動過度,心跳很快,造成身體不舒服,可能下次就不想再運動了,」熱愛運動、從事健身科技器材出口的英達科技總經理陳玉祥指出,運動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每次運動時間不一定要太長,但要規律。

而科技產品的應用,例如偵測心率的裝置,可以讓自己知道心率,適時調整運動強度,而不是等到太累太喘,感到不舒服,再來調整就來不及。只有讓運動變得輕鬆愉快,才能養成運動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運動模式。

互動APP,運動不孤單 

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支運動手錶,品牌不一,搭配運動 APP,會讓運動紀錄更加完整。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分享一款可以搭配各種運動手錶的運動APP:STRAVA。這也是許多騎車、跑友或登山愛好者會使用的免費運動 APP。

楊承樺指出,有些運動手錶只能搭配其專屬的運動 APP,STRAVA 的特色是與全球許多運動裝置通用。包括大家最常配戴的智慧手錶、騎友的車錶,以及搭配心率帶等,這款 APP 都可以支援連結,整合多種穿戴裝置的數據資料。

此外,STRAVA 的運動選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跑步、騎車、步行跟健行以外,還包括划船、攀岩、四輪溜冰、橢圓機、混合健身訓練、滑雪、滑雪板等超過 30 項運動項目,也可以記錄這些多元運動的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運動 APP 有較強的社群連結。用戶可以選擇是否開放自己的數據資料,同時可以看到其他用戶資料,像是追蹤好友今天去哪邊跑步,藉以產生激勵效果。

很多人會自己到河濱公園跑步,APP 會顯示其他跑友的成績。用戶到一個全新的路線,APP也會顯示在這條路線跑過的用戶。APP 還會主動推薦其他路線,增加互動感,就算是只有一個人在跑步,也不會感到孤單。

利用數位科技和虛擬方式,跑者可在任何地方、時間,透過運動APP和社群平台與其他跑者同步運動。(攝影 /黃鼎翔)

利用數位科技和虛擬方式,跑者可在任何地方、時間,透過運動APP和社群平台與其他跑者同步運動。(攝影 /黃鼎翔)

用戶可以儲存自己運動的紀錄,並為活動命名、加入照片或影片,以及簡單的心情紀錄等,這些資訊都可以分享給所有 APP 上的好友。

家庭遊戲機的問世,可以同時與多人互動,讓運動遊戲化,只是因為設備的關係,場地局限在居家。有些人則會去健身房或瑜伽教室這類特定場域運動,但來回可能要花去二、三個小時,花費時間太久,無法成為可持續性的運動習慣。

如何突破地域限制,以及讓運動有多樣化的選擇?

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機跟平板電腦,兩者都很輕巧方便,各式各樣的運動 APP 應運而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

擴增實境新體驗 

優力勁聯(Uniigym)是一家新創公司,致力發展運動科技及健身內容。初心是以遊戲化及大眾化來推動運動市場,藉由降低運動門檻,並以歡樂有趣的方式,讓民眾自然養成運動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運動是違反人性的,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躺平,」優力勁聯執行長林煜傑笑稱,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雖然加入健身房會員,但一年只去了兩次,每次都有千百個理由幫自己找藉口不去健身房。

以上班族為例,中午休息時間,扣掉吃飯時間後,可能只剩下零碎的半小時,如果想要到實際的運動場域練瑜伽或健身,根本不可能。

至於如何創造出符合人性的運動方案,那就是讓運動遊戲化、社交化。遊戲化,是可以採取得分或獎勵的方式,提高運動的動機;社交化,就是像一起跳舞,群體一起練習或互動。

優力勁聯執行長林煜傑(右)說,以遊戲化和社交化方式,降低運動門檻,是他們推廣運動的初心。(攝影/黃鼎翔)

優力勁聯執行長林煜傑(右)說,以遊戲化和社交化方式,降低運動門檻,是他們推廣運動的初心。(攝影/黃鼎翔)

再加上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運動,運動就會變得方便又有趣。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優力勁聯設計出一套解決方案, 開發出各式各樣的運動課程,以  AI( 人 工 智 慧 ) 加 上  AR( 擴 增 實 境, Augmented Reality),提供富體感的運動體驗。課程包括健身、瑜伽、舞蹈、拳擊等,不分年齡層,全家老少都有適合的運動項目可以選擇。

這項運動 APP 的特色是有許多明星和網紅教練課程、AR 隨身教練、AI 動作比對、手勢遙控介面,以及支援螢幕的投放。

只要下載運動 APP 後,用戶在手機或平板電腦前站立,讓鏡頭可以涵蓋全身。鏡頭一開始會自動偵測用戶的全身骨骼點,偵測完畢即可開始跟著課程教練做運動。過程中,鏡頭會持續捕捉用戶的動作,用戶可透過螢幕同步比對自己與教練的動作。APP 最後還會對用戶的表現給予評分,提供回饋。

這樣的趣味運動所需空間很彈性,上班族利用午休時間,在辦公室的會議室就可體驗。根據優力勁聯後台統計,最受歡迎的課程為瑜伽、增肌、減脂等課程,多數課程是免費,但如果是知名的健身教練或網紅團體的課程,則要另外收費。

另外,後台會分析用戶的使用狀況等數據,推薦進階的課程,或適合的營養產品,相當個人化。

蒐集數據,開設運動處方 

結合心率偵測與動作捕捉,使用者利用手機或平板, 就能即時得到回饋與成就感。 (攝影/黃鼎翔)

結合心率偵測與動作捕捉,使用者利用手機或平板, 就能即時得到回饋與成就感。 (攝影/黃鼎翔)

此運動 APP 的另一項特色是經過用戶同意下,蒐集其運動數據,不必透過穿戴裝置,就可追蹤用戶的運動成果,例如消耗熱量、血壓、血氧、心率等生理數據。
如何不必透過穿戴裝置,憑藉鏡頭擷取的影像,就可以判讀用戶的生理數據?

林煜傑說明,這是利用人工智慧,透過機器學習,抓取螢幕前使用者的膚色變化,來判讀運動前後的血氧、心跳、血壓等生理數據。

雖然透過機器判讀的生理數據,不如血壓機或穿戴裝置精準。但可以透過運動前、中、後相對數據的變化,來判斷生理數值,仍具參考價值。而這些全部靠一支手機就可以完成。

優力勁聯也將這項運動 APP 推廣至其他國家。林煜傑表示,他們開發的這個軟體,並非是要取代線下的運動設備,而是針對無法到特定的運動場域,或只有零碎時間的用戶,提供另一選擇。這一項運動 APP 特別適合忙碌的上班族,因為只要人手一機,就可以達到隨時隨地跟著教練做運動的目的了。

你可能也喜歡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