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關係就像住在茅草屋,結婚就像住在小木屋;而運用婚前契約、夫妻財產約定、信託、贈與契約、遺囑等法律的婚姻,就像住在鋼筋水泥的房子裡。法律能在愛情的開始,為兩人築起一道保護牆,就算哪天幸福不再,也能成為最後的守護,替彼此留住界線與未來的溫度。(本文節錄自《在愛情裡,守好你的法律陣線》一書,作者:蘇家宏/游婉琪,寶瓶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愛情剛開始時,沒有人會懷疑幸福的存在;可是走入婚姻一段時間,許多人卻慢慢不敢問自己。也因此,在我20多年的律師生涯裡,常常遇見那些已經站在婚姻十字路口的人──有人含著眼淚對我說:「律師,我真的受夠了!」有人則迷惘地不知該怎麼繼續走下去。
現實裡的愛情,時常不如童話故事那樣單純、美好,更多的是在柴米油鹽與衝突中,漸漸走樣。所以,幸福,真的不能只靠運氣。
我們的幸福需要蓋一間「房子」來保護,用來抵擋那些讓我們不幸福的風風雨雨。同居關係就像住在茅草屋,結婚就像住在小木屋;而運用婚前契約、夫妻財產約定、信託、贈與契約、遺囑等法律的婚姻,就像住在鋼筋水泥的房子裡。
法律能在愛情的開始,為兩人築起一道保護牆,就算哪天幸福不再,也能成為最後的守護,替彼此留住界線與未來的溫度。
婚前契約,讓海誓山盟成為穩當的約定
小潔與男友兩人家境懸殊,小潔揹LV包包上下班,男友則是家世平平、騎著機車上下班,還有未償還完畢的學貸要負擔。
有天,男友向小潔求婚,她感動地答應了。但回家後,她跟爸媽分享這則喜訊,爸爸卻眉頭一皺,要小潔和男友簽下「婚前協議書」,約定好婚後的財產制以及生活細節,兩人才可以結婚。
男友知道後,立刻大發雷霆,對小潔說:「要我簽這種東西,你們家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懷疑我?我也不是一定要娶你耶!」小潔夾在爸爸和男友兩人中間,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
如果結婚像是兩人住進一間簡單的空房子,那婚前協議就像房屋的裝潢,值得細細討論最合適的安排。
在小潔的故事中,當她提起婚前協議時,其實男友不需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婚前協議的重點,是兩人未來要怎麼過生活──誰來負擔生活費?住哪裡?雙方有沒有「幸福的腹案」?討論到實際的婚姻生活時,兩人各自的期待是什麼?
當然,不一定要簽下「嚴格」的婚前協議,但有許多人都是因為結婚前沒有好好「談清楚」,釐清彼此真實的想法,於是婚後累積愈來愈多的委屈和怨言。久而久之,兩個人自然就成為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了。
(延伸閱讀│信任是婚姻基石卻暗藏危險?會計師:離婚留不住人至少留住錢)
愛情可以不拘形式,財產得要白紙黑字
他和她愛情長跑近20年,卻因為同居久了,兩人都沒有了結婚的衝動。即使親友都鼓勵他們結婚,但兩人都擔心結婚後,會不會反而走進感情的墳墓。於是,兩人總跟親友們說:「只要我們相愛就好。不需要這一紙結婚證書,也能用彼此的陪伴證明愛情。」
他們決定買下一間屬於兩人的房子。頭期款由兩人共同承擔,之後貸款則由男方支付。她心想,雖然沒有婚姻的名分,但既然決定一生相守,房子登記在他的名下當然也無妨。
然而,新家才買兩年,他遭遇一場重大車禍。當他還在醫院掛著呼吸器時,他的家人便要求她搬離,將她趕出那間兩人曾夢想共築的愛巢。
她淚流滿面,卻無力反駁。畢竟,在法律上,她不是配偶,不具任何繼承或保障的地位。
/
明天跟意外,真的很難說哪一個先到。雖然愛是無敵的,但如果不婚伴侶能夠預立遺囑、預先信託財產,並寫好意定監護契約,這樣的愛才是真正地無人可以拆散。
當然,不婚伴侶要共同買房,我還是會建議可以共同擬定「合資購屋協議書」,對兩人都有保障。
當愛遇見法律:守住幸福的底線
你以為法律是冰冷的,其實,法律不是冷酷的,重點是它被什麼樣的人所使用。在溫暖的人手上,法律是愛最堅固的堡壘,它讓付出不會被忽視,讓信任有依靠。當我們願意讓愛與法律並肩而行,愛情就不再只是浪漫的火花,而能成為穩固的幸福。
這也是我想以簡單、平實的文字寫下《在愛情裡,守好你的法律陣線》這本書的初衷。我希望「我愛你」不再只是一句浪漫的情話,而是能夠藉由法律,落實在每個人生活裡的保障。我也希望能藉此提醒每一對伴侶:
勇敢透過法律,以智慧與勇氣守護自己,才是真正的幸福。
願我們都能在愛情裡,為自己守住幸福的底線。
(延伸閱讀│經手破千件離婚訴訟,律師領悟:結婚對象要選「會吵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