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碳費制是科學試煉,也是政治修羅場

趨勢2》氣象學者轉戰政壇,環境部長上任週年自評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10-22

瀏覽數 5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上任後最大挑戰並非專業,而是環境議題在台灣常遭政治化與邊緣化。張智傑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上任後最大挑戰並非專業,而是環境議題在台灣常遭政治化與邊緣化。張智傑攝
聽遠見

本文出自全球ESG反挫 台灣逆風前行

上任一年多,環境部長彭啓明推動減碳、減塑與資源循環,空品改善達標,回收率與循環容器使用均創新高。但碳費制度成最大挑戰,他如何持續推進淨零轉型藍圖?

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一年多,施政聚焦減碳、減塑與資源循環。空品方面,透過燃煤減量、交通排放管制及地方合作,2024年,全台PM2.5年均值降至12.8微克∕立方公尺,優於年度目標14.5。

在資源循環與減塑上也見成效。2024年一般廢棄物回收率達58.55%,公告應回收物品與容器回收量突破154萬噸;公部門與學校累積使用228.5萬個循環容器,減少逾1500萬瓶瓶裝水與184公噸垃圾,均達到原先設定目標。

連鎖超商與速食店則有4850家門市提供循環杯服務,全年借出近60萬杯,並持續推動市場減塑及一次性包裝減量,擴大源頭減量與重複使用。

同時,環境部推動跨部會合作,與內政部、法務部建立營建廢棄物與土石方追蹤機制,從拆除源頭到最終去向全程管控,以防杜非法傾倒。彭啓明形容,這是「多年未解的黑洞,如今終於有制度能一步步補上」。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訂《遠見》尊榮享有《張忠謀自傳》全集典藏套書 特價 2,480 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