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ESG週報》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回應碳費、塑膠公約雙重挑戰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25-08-08

瀏覽數 450+

美國總統川普。FB@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川普。FB@The White House
00:00
00:00

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回應碳費、塑膠公約雙重挑戰
中華電信發35億永續債,攜手供應鏈投資生物多樣性
▋8.8強震撼動俄羅斯!東亞全面警戒,為何卻沒現巨浪?

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回應碳費、塑膠公約雙重挑戰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稅率」,對台灣產業帶來沉重壓力。面對這項挑戰,外界優先是否影響碳費徵收?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台灣的碳費政策將如期推動。」目前台灣碳定價制度已確立,預計2025年起徵收碳費,業者須在2026年繳納。

彭啓明指出,碳費在產業營收佔比極低,並非主要負擔。然而,考量產業在國際關稅壓力下,政府正積極跨部會研議各種協助方案,並爭取更多預算,幫助企業轉型並落實減碳,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除此之外,《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次談判於5日在瑞士日內瓦已正式展開。台灣政府並未缺席,已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與海洋委員會組成團隊,前往參與這場關鍵的談判會議。同時,環境部也成立「塑膠公約 INC-5.2會議戰情中心」,隨時掌握公約最新進展,積極與國際接軌。

環境部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與全球塑膠公約的四大核心面向高度契合,包括減少與替代塑膠製品,台灣透過多項限塑政策,並鼓勵發展循環容器租

賃等創新商業模式;塑膠產品設計,推動「綠色設計4S」原則,從產品源頭改善,鼓勵企業設計易於回收再利用的產品;塑膠轉型循環經濟,透過「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建立高效回收體系,並提供優惠費率,鼓勵業者使用再生料;最後是管理現有汙染,透過公私協力,持續加強環境清理與汙染管理,從源頭到末端全面防堵。

中華電信發35億永續債,攜手供應鏈投資生物多樣性

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示意圖。freepik by jittima1921

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示意圖。freepik by jittima1921

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票面利率1.73%。這是國內電信業首檔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績效目標的永續債券,也躋身全球少數同類產品。

倒數5天!!全年最優惠組合,訂《遠見》兩年送一年;一年送半年(只到9/30)

從ESG角度觀察,中華電信近年將業務營運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在生物多樣性方面,透過植樹、濕地復育等專案,和供應鏈夥伴一同承諾「不毀林、增綠林」。社會責任方面,公司推動「數位包容」,為偏鄉學校提供網路及數位教學支援,並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今年也加入全球EV100倡議,逐步汰換車隊為電動載具;這筆債券募集資金將同時投入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項目,結合綠色金融與本業需求,強化網路基礎建設的節能與循環利用,並支持在地社區發展。

8.8強震撼動俄羅斯!東亞全面警戒,為何卻沒現巨浪?

俄羅斯外海發生的規模8.7地震引發海嘯警戒。取自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俄羅斯外海發生的規模8.7地震引發海嘯警戒。取自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7月31日,有史以來紀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之一,規模8.8的強烈地震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發生,東亞各國如臨大敵,紛紛發布海嘯警報,並立刻啟動疏散機制。然而,過了幾個小時,預期中的滔天巨浪卻沒出現,究竟發生什麼事?

美國俄勒岡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馬爾格(Diego Melgar)解釋,此次地震規模估計為8.7或8.8,但過去引發2004年印尼、2011年日本的大海嘯的地震,規模約為9。規模9的地震能量約是規模8.7的10倍、規模8.8的3倍。換言之,這次地震很可能不足以產生災難性海嘯,但馬爾格團隊仍在釐清細節,確切了解發生什麼事,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深入研究。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海岸線沿線的波高估計因地點而異。模擬海嘯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科學家蒂托夫(Vasily Titov)表示,阿拉斯加基本上倖免於難,加州部份地區經歷約91公分高的波浪,目前為止尚未有傷亡報告。至於日本,氣象廳雖警告可能出現3公尺高巨浪,但最終實際浪高並未超過1.3公尺高。

但並非所有地方海嘯都很微弱。蒂托夫指出,在堪察加半島沿岸,是「一次巨大的海嘯和特大事件」,可能與2011年襲擊日本的海嘯相當,後者高度接近39公尺。然而,受當地人口稀少影響,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當地模型尚未完善。

馬爾格有感而發表示,73年前,堪察加半島也發生過地震,引發3.6公尺高的波浪,並在幾乎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到達夏威夷海岸,而73年後的現在,太平洋的預警中心網絡更加齊全,代表世界有了更充足準備。「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強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