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來臨,民眾最害怕病與窮,南山人壽與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日發布《2025永續健康白皮書》,揭示台灣人生活習慣趨勢調查結果。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陳亮恭院長出席表示,在這個長壽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被照顧的時間越短越好,他以失智症為例,歸納出14項可修正的失智危險因子,若能在不同生命階段加以改善,約可降低45%的失智風險。這些因子從早年的教育程度、中年的三高與聽力保健,到晚年的社會互動與人際支持。
在連續二年追蹤「國人生活習慣趨勢」,《2025永續健康白皮書》發現國人依舊不愛動又晚睡。今年調查發現,高達50%國人曾失眠,且21%國人依靠助眠藥物;不只睡眠品質差,塑膠微粒更充斥民眾日常,又以年輕世代(18─30歲)最嚴重,42%年輕世代週週吃微波食品、43%週週喝瓶裝水,並有超過60%每週使用1─2次以上免洗餐具,反觀熟齡世代(51歲以上)近半數習慣自備餐具。
愈年輕愈擔憂,失智症躍升成國人第二怕疾病
而國人最擔憂的三種疾病,第一名是癌症,有75%的國人擔心罹癌,與《2024國人生活習慣趨勢大調查》的名次推持一樣;第二名是失智症,占比達67%,又以年輕世代的擔憂程度最高,對比2024年的調查,當時擔心自己失智的國人僅占44%,推估應是失智案例不斷增加,大眾對於失智症的了解日益加深;第三名才是心血管疾病。
有19%國人幾乎不運動,且女性運動量偏低,超過半數女性每週運動少於1小時;調查也發現,熟齡世代運動最勤勞又持之以恆,熟齡世代當中有36%每週運動超過3小時,且有35%已維持5年以上運動習慣。調查也顯示,收入跟運動為正相關,超過66%高收入者(月收入10萬元以上)每週運動達1至3小時以上,表現優於其他族群,運動習慣也維持得最好,34%高收入者已連續維持運動習慣超過5年。
飲食習慣方面, 49%國人每週至少吃一次甜食,每週五次以上者也有7%;另外,25%國人每週都吃油炸物,年輕世代更有四成週週都吃油炸物。
熟齡世代「牙口健康」堪憂
調查發現,中壯世代(31─50歲)社交頻率比年輕世代、熟齡世代低,15%中壯世代每月幾乎沒有和朋友或家人聚會。逾五成國人沒有半年定期看牙醫的習慣,甚至25%國人牙齒出問題才就診,在熟齡世代中比例更高達28%,大幅增加高齡缺牙的風險。
預估未來每人所需的長照準備金高達682萬元,即便如此,國人的準備仍不足,平均長照準備金缺口仍有329萬元,且逾三成年輕世代尚未開始準備、年輕人長照準備缺口達447萬元;反觀有照顧經驗者對於長照準備最積極,高達86%有經驗者已開始準備,顯示照顧經驗幫助他們更早行動;在長照規劃工具方面,國人有55%選擇保險、40%選擇股票基金、24%選擇銀行定存。
南山人壽與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合作整理醫學研究,針對失智症歸納出前期五病徵,即聽力變差、缺牙造成咀嚼不足、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指數不正常)、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語速變慢。
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胡紀平副秘書長表示,參考歐洲失智症照顧,臺灣需建立四項重點:第一,宣導以健康生活形態,降低失智風險;其次,及早篩檢與介入以延緩病程;第三,建立完善照護網絡,強化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最後,減低照護者負擔各項措施及科技。透過預防、早期介入、社會包容與資源支持的完整策略,以讓失智者與照顧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因應長壽風險,南山人壽呼籲民眾兼顧「穩定金流」與「失智與長照保障」,例如年金險具活到老領到老的特性,也可以選擇還本型商品做為現金流規劃;失智長照準備方面,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南山人壽的長照險設計除了透過「分期給付」機制,支應長期照顧費用所需,部分商品另有提供身故保障、輕度失智給付,可強化身故以及失智保障,讓不同保障需求的民眾有多元的長期照顧保障商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