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

洪蘭
user

洪蘭

2025-10-01

瀏覽數 50+

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10月號雜誌 全球熱錢下一站.台灣

苦和樂常常連在一起比對,都是重要的感覺,但兩者的心理感受不同:中斷愉悅的經驗可以延長快感,但是中斷痛苦的經驗會加深痛苦。 

研究者請大學生試用一種新款的按摩椅,然後問他們願意花多少錢再來按摩?第一組給3分鐘不間斷地按摩,第二組先按摩80秒,中間停頓20秒,然後再按摩80秒。也就是說,第二組比第一組的人少享受了20秒的按摩。想不到第二組的滿意度竟然高於第一組,甚至願意多花兩倍的錢再來按摩。原來人需要常常有小確幸來維持快樂的感覺。 

苦則不同,愈是痛苦,愈要一鼓作氣把它做完,一旦中斷再做時,痛苦會更加深。實驗者給兩組受試者聽5秒和40秒震耳欲聾的噪音,請他們評估最後5秒鐘的難受度。 

結果發現第二組的評分比第一組好,雖然他們的噪音比第一組長了八倍,但是他們的大腦已經開始適應噪音,不這麼痛苦了。難怪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這實驗的重點在第三組,給受試者聽30秒噪音,中間休息5秒,然後再聽5秒,結果這組的評分最差,因為他們的適應被中斷了,再聽噪音時,便覺得完全不能忍受了。 

但是人生免不了有痛苦,怎麼辦呢?給他們希望。 

這個實驗是把40名以色列士兵分成輕傷重傷兩組,請他們把手放入攝氏48度的燙水中,測量他們感到疼痛的時間(疼痛的閾)和忍受的程度,結果發現輕傷組的閾是4.5秒,而重傷組是10秒(長了兩倍);輕傷者平均27秒就要將手抽出,而重傷組可以忍受到58秒(到60秒再不抽出怕要燙傷了)。痛苦是可以鍛練的,吃過的苦愈多,愈能忍受苦,難怪古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懷抱希望之光,從困苦中走出力量

這個實驗同時做了受過多次化療痛苦的癌症末期患者,結果發現他們疼痛臨界點及忍受度竟然比輕傷者還低。 

若是受苦後,情況會好轉,那麼這個苦可以忍受,傷受的愈重,愈期待復原,愈能忍受痛苦,所以重傷者比輕傷者能吃苦;但是對癌症末期的病人而言,痛苦只代表病情加重,離死亡更近了,所以痛苦變成難以承受的恐懼,就算是一點點,也不能忍受了。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原來痛苦跟預期有關,人只要有希望,就可以堅持撐下去,哪怕只是一點點微弱的光也行,希望竟然是痛苦的擋火牆。所以對未來有希望,每天有一點小確幸,日子雖清苦也過得下去。我終於了解,父母們在貧窮的年代,為什麼可以將我們都扶養成人了。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