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臉書吹哨者赫根、薩利機長,以及貝萊德執行長芬克的故事提醒我們:動盪的世界中,真正的領導核心是勇氣。根據哈佛商學院最新研究,提出五大具體策略,協助我們做出關鍵決策,展現領導力。
當臉書工程師赫根(Frances Haugen),揭露平台傷害青少年的證據,她明知會失去高薪工作,仍決定挺身而出。她的選擇不僅拯救數百萬人的心理健康,也展示真正的職場勇氣:即使恐懼,仍選擇做對的事。
以下,是「勇氣領導學」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創造正向敘事
領導者能透過「說故事」來轉化恐懼為行動。貝萊德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即善用風險敘事,透過數據,提出未投資資本與基礎建設需求的連結,帶領公司擴張收購三家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
臉書吹哨者赫根以「我認為他們正在威脅生命」為信念,將揭露行為化為道德抉擇。CVS前總裁福克斯(Helena Foulkes)因信念下架香菸,損失20億營收,但贏得團隊尊敬。
臉書吹哨者赫根。
策略二:培養自信
真正的自信,來自反覆訓練與掌握變局。薩利機長(C.B.“Sully”Sullenberger)在哈德遜河迫降成功,正是多年飛行經驗的成果。他說:「我一生都在為那一刻準備。」
同樣地,樂高執行長納斯托普(Jørgen Vig Knudstorp)與星巴克的舒茲(Howard Schultz),皆在關鍵時刻回歸基本面,重新聚焦品牌核心。Ixigo創辦人巴傑帕伊(Aloke Bajpai)則以「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度過資金耗盡的危機。
策略三:小步前進
混亂中,不必一開始就看清全局,先行動、再調整。例如,福島核電主管增田直宏面對海嘯危機時,不靠完美計畫,而是列出資訊,逐步評估、修正決策,最終拯救核電廠。
這,就是亞馬遜(Amazon)高階主管稱為「雙向門」原則:先踏出一步,必要時轉向。
策略四:建立人脈
勇氣不是獨行,背後有支持者與建設性批評者。香奈兒CEO納爾(Leena Nair)常回想女性親人給予的鼓勵,並從她的長期導師、百事可樂前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那裡,獲得「思考你能貢獻什麼」的勇氣。
赫根尋求Whistleblower Aid支持;Ixigo創辦人獲投資人提供過橋資金;樂高與奇異(GE)領導者,則從顧客與員工回饋中迭代改進。
策略五:保持冷靜
領導者需懂得自我調節,在壓力下仍能判斷清晰。納爾說:「先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賈伯斯每日自問「若今天是最後一天,我會怎麼做?」為自己設定焦點。
CVS的福克斯學會在腦中同時問:「什麼會失敗?什麼會成功?」這種框架轉換,讓她更勇敢迎向挑戰。
領導者可以再大膽一點
不管是領導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的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還是寫下蘋果傳奇的賈伯斯,都在在證明:在地緣政治、經濟不平等、氣候變遷日益劇烈,加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代,領導者的勇氣不再只是選項,而是必要條件。
因此,與其等待混亂過去,不如再大膽一點,勇敢走在變局的前端。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5年9月號:〈培養勇氣,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