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尋引擎公司Perplexity日前推出AI瀏覽器Comet,查找資料不再需要逐一瀏覽搜尋結果,而是由AI整合多個來源後,直接針對問題回答。此外,Comet還有AI Agent功能,能自動控制網頁,完成訂位、購物、比價等任務。究竟Comet好用嗎?和問ChatGPT有什麼差別?本文實測了三項Comet的特色功能,完整比較優缺點與差異。
Comet是什麼?怎麼用?
Comet是Perplexity 7月9日推出的AI瀏覽器,結合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AI搜尋引擎Perplexity,只要將想知道的問題輸入對話框,AI就會搜尋多個來源,直接給出完整答案。Perplexity表示,Comet希望能推動人們在上網時,從單純瀏覽資訊,轉變為能發揮好奇心、隨時向AI提出問題。
目前Comet僅開放給訂閱一個月200美元的Perplexity Max方案用戶使用。不過,Perplexity表示,他們正逐步提供邀請連結給候補名單中的用戶,這些新用戶也有少量的邀請名額可以與他人分享。
特點1:摘要網頁
在Comet中,其自家的AI搜尋引擎Perplexity就是預設的首頁畫面,在對話框中輸入想查詢的問題,AI就會整合多篇來源後提供回答摘要。實測輸入「新竹推薦的咖哩飯」後,其查詢了17篇文章,回答了5間推薦餐廳,還附上特色介紹和店家粉絲專頁連結。
如果在搜尋結果中選擇「地點」,還可以看到這些餐廳在地圖上的位置,以及線上訂位的連結。使用者不用點選任何網頁、或跳轉到其他App,就能在Comet中完成從查詢到訂位的流程。
而若是平常在瀏覽網頁,想快速知道文章重點時,也可以開啟右上角的AI助手,輸入「請幫我摘要」,AI就會根據該網頁內容整理摘要。不必像在使用ChatGPT時,還需要複製文章內容到ChatGPT聊天室,才能詢問後續問題。
特點2:根據使用紀錄回答問題
Comet作為瀏覽器的優勢,就是能掌握使用者從搜尋、點閱到瀏覽的所有行為紀錄,AI也能根據這些資料回答問題。例如,想知道自己上一個看的影片是什麼,就可以輸入「請摘要我上一個看的影片」,AI就會整理出上個影片的重點並附上連結。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線上閱讀習慣,也可以詢問AI,請它分類瀏覽過的文章類型;想再重讀一次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直接點選AI找出的來源連結。
特點3:能控制瀏覽器的AI助理
Comet中的AI助理不只能摘要網頁,還可以控制瀏覽器,幫忙訂票、購物都沒問題。實測輸入「請幫我預訂今天晚上在新竹的F1電影票兩張,在付款之前停下來讓我確認」指令後,AI就開始搜尋威秀影城網站、找到新竹的電影院、查看電影時刻表、選擇張數和座位,到結帳畫面後再讓使用者接管。過程順暢,且皆有正確達成指令要求。
除了Comet之外,ChatGPT也在7月時推出「代理程式模式」,也是能夠跨網頁進行操作、完成多步驟複雜指令的AI Agent。但與Comet的差別在於,ChatGPT沒有自家的瀏覽器、也不會控制使用者的電腦,而是在虛擬電腦中執行任務,若遇到需要登入或付款等情況,再要求使用者接管畫面。
Comet缺點:安全風險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由於Comet的AI助手是直接在使用者的電腦上控制瀏覽器,加上這方面的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使用者可能需要隨時監控AI的行為。根據外媒《CNET》報導,Comet的AI助手日前被發現的漏洞,是因其無法辨識網頁中隱藏的惡意提示,例如在隱藏提示中要求AI助手回傳使用者的個人資料,AI助手也會乖乖照做。因此,在讓AI助手控制瀏覽器時,最好還是看著它行動,並且不要將涉及隱私的任務交給它。
Comet VS ChatGPT 比較
整體而言,Comet打造了將AI融入上網過程的瀏覽器體驗。使用者能做的事變多了,例如對某篇文章好奇時,可以隨時請AI查詢進一步的資料,而不只是單純被動地瀏覽網頁;另一方面,使用者需要做的事也變少了,一些簡單但瑣碎的任務可以交由AI助手代勞,只需要在真正做出決策前,確認AI提供的結果就好。
以下根據本次實測結果,整理Comet和ChatGPT的比較表格:
任務 | Comet | ChatGPT |
---|---|---|
摘要網頁 | 可直接讀取網頁內容,在畫面側邊的聊天室中回答 | 需要將網頁內容貼進聊天室才能回答 |
根據使用紀錄回答問題 | 可直接讀取使用者的瀏覽紀錄,並在答案中附上來源連結 | 需要使用者先匯出紀錄後提供給它,才能進行分析 |
AI 助理(AI Agent) | 可直接在Comet中控制使用者畫面,使用者也可隨時接管 | 在虛擬電腦中執行,使用者難以延續該任務進行其他行為 |
整理:郭宇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