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凌晨(台灣時間),美韓兩國領導人見面了,堪稱一場「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的精彩好戲!6月4日才就任的韓國總統李在明最常被貼「親中」標籤,但仔細觀察他所做的事,以及這次在白宮的表現,堪稱大國博弈下,小國與中等國家的生存之道,台灣人看懂了嗎?
眾所皆知,強權對抗下,小國處境艱難,常被視為地緣政治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得在夾縫中求生存,而僅2.7個台北大的新加坡堪稱箇中翹楚;沒想到,就任83天的李在明也不遑多讓,他靈活的政治外交手腕,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短短數十天,李在明到底做了什麼?
自從尹錫悅於2022年擔任南韓總統,改採親美日路線,並多次強烈批評中國後,中韓關係急速惡化。李在明上台後,試圖緩和兩國的處境,也接到「中國大陸9月3日在北京舉行紀念抗戰80周年閱兵儀式」的邀請函,但偏偏他正要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
最終,李在明確定不出席,改由國會議長禹元植率領議員訪問團代表參加。有人因此認為李在明倒向美國了,其實不然。
別小看禹元植的份量。韓國1960年爆發「419革命」後,就修憲取消了副總統職位,此後韓國再無副總統,主要領導階層就是總統及國務總理,國會議長堪稱是第三號政治人物,李在明指派禹元植代表出席,已向中方遞出橄欖枝。
尤其,在他赴美前夕的8月24日,又派遣前南韓國會議長朴炳錫率領「總統特使團」,拜訪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商務部長王文濤、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等人,轉交他寫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筆信;並邀請其出席10月3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高峰會。
中韓會後還發表聲明:有必要推動韓中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發展,造福兩國民眾,並透過人文交流、經濟合作、供應鏈等領域,讓民眾感受到合作成果。
李在明老神在在,見招拆招應對川普無理要求
李在明一邊派特使團赴中維持關係,自己也沒閒著,8月23日就飛到日本,與首相石破茂會面,重申將延續前總統朴槿惠於2015年與日本簽署的慰安婦協議,以及尹錫悅政府對「韓國被日本殖民時期強徵勞工問題」的讓步政策,藉此取得日本信任,保持友好關係。
他前腳才剛結束日本的訪問,後腳隨即轉往華盛頓與川普會面。從李在明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兩位領導人高手過招,讓白宮橢圓辦公室的會談毫無冷場。原本預計兩小時的會晤,延長至140分鐘。
會談開場,川普就是川普,不得理也不饒人,很快就丟出一顆深水炸彈:我們約有2萬8500名美軍駐紮在韓國的美軍基地,應該擁有美軍駐韓的軍事基地所有權。「我們花了許多錢建造一座堡壘,南韓也貢獻一部分,但我想能否取消租約,擁有大型軍事基地的土地所有權。」
此話一出,不僅撼動美韓同盟的關係,等同撕毀數十年來規範美軍在朝鮮半島軍事部署的協議。果然消息傳開後,即在南韓內部引發軒然大波。
相信任誰聽到都會勃然大怒,但一直面帶笑容的李在明卻老神在在,見招拆招,對川普的無理要求,隨即轉移話題說,南北韓關係在川普第一任時非常穩定,不過川普暫離政治舞台後,北韓就加速擴張製造核武與導彈,導致南北韓局勢惡化……。
川普馬上回應,「如果我當選,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我與金正恩彼此尊重。當年若換作是希拉蕊當選,美國、南韓、北韓三方局面,不會達到目前程度。」李在明則點頭表示認同。
川普又接著說,「我認為,我們絕對可以在北韓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甚至誇自己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關係,「除了金的妹妹(金與正),幾乎沒人比我更了解金正恩。」
會談氣氛融洽,川普改口讚李在明是「很好的人」
李在明還主動盛讚川普關注全球和平事務與實際成果,歐洲、亞洲、非洲與中東的多處戰火,都是透過他而逐步實現休戰與和平;隨即又將話題引導至朝鮮半島的和平議題指出,1950年代初,北韓與南韓打了三年戰爭(指韓戰),最終達成停戰協議,卻並未簽署和平條約。
他懇切地對川普說,「我希望您能給世界上分裂的國家——朝鮮半島,帶來和平,這樣您就能與金正恩會面,並在朝鮮(指北韓)的平壤蓋『川普世界大廈』,這樣我就能在那裡打高爾夫球,您也能真正扮演一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和平締造者角色。」
「而唯一可以推動朝鮮半島和平的人就是您了,總統先生(川普),如果您成為和平締造者,我將會協助您一同成為和平締造者。」李在明強調。
他當面邀請川普參加在韓國的APEC高峰會,川普表示「可能會去」,並強調「總有一天我會見到他(指金正恩),我期待見到他。他對我很好,我與金正恩相處得很好,我希望舉行一次會談,期待在合適的未來與金正恩會面。」
李在明顯然做足了功課,知道川普愛聽什麼?和平締造者、川普大廈、高爾夫球……,這些可都是「投川普所好」的話啊!難怪會談多延了20分鐘。
不僅如此,連送禮都刻意討川普的歡心。據韓聯社報導,南韓針對川普身高、體型製作刻有川普姓名「DONALD J. TRUMP」的高爾夫球桿、一艘木製龜船模型,以及一頂寫著「讓美國再次偉大」英文字的紅色牛仔帽,同時也為總統夫人準備了一頂白色牛仔帽。
未料,川普卻對李在明用來簽名的鋼筆感到興趣,連問:「這是你的筆嗎?真是不錯的筆,可以讓我用嗎?」李在明笑回「這是我的榮幸,一定很適合總統用來簽名」。
其實,川普在李在明抵美前夕,才在社群媒體痛批南韓政局,甚至揚言要中止商業往來。沒想到,兩人會談氣氛融洽,川普不僅改口盛讚李在明是「很好的人」,還主動說會從南韓購買船舶,希望南韓到美國設廠雇用當地勞工,協助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
韓國給足面子:簽署11份製造業協議與合作備忘錄
光說好聽話、送好禮還不足以表達誠意,李在明離開白宮後,隨即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講。他對在座的人表示,南韓國防預算占GDP超過2.6%,還會繼續提高比重,以配合北約與美國主導的聯盟增加國防預算的訴求。「南韓不會只是『搭美國安全保護的便車』,增加國防支出是首爾作為全球中等強國應盡的責任。」
演講完,李在明又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共同出席「韓美商業圓桌會議」,與會者包含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LG集團會長具光謨、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大韓航空會長趙源泰、網路公司Naver執行長崔秀妍、韓國經濟人協會(FKI)會長柳津;美國企業代表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應材執行長Gary Dickerson、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執行長Linden Blue以及OpenAI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等美韓重量級企業家……。
韓美共簽署了11份製造業協議與合作備忘錄(MOU)。柳津表示,韓國企業再加碼1500億美元,包含三星投資370億元、現代汽車集團260億美元等。連同7月貿易協議的35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來到5000億美元。
根據韓聯社的報導指出,8月26日加碼的1500億元,包含將訂購超過103架的波音飛機,總金額約362億美元,是大韓航空歷年來最大訂單,加上已訂購飛機,共計超過150架,是現有波音機隊數量的二倍,預計將陸續於2030年底前完成。
儘管會談中,川普提及觸動南韓敏感神經的「美軍軍事基地的土地所有權」議題,但很快就被轉移掉,李在明此行,確實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取得美國「15%對等關稅」的承諾。
南韓的均勢外交路線,值得台灣深思與借鏡
由於韓國與美國於2012年簽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零關稅,近期除汽車等極少項目課稅外,其餘商品等同沒有疊加關稅,相比其他未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如台灣,南韓已大幅降低對產業的衝擊。
李在明結合企業一起跟美國談判,這一招顯然比台灣高明多了。7月韓國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其中1500億美元是韓美合作的造船基金,另外2000億美元則用於半導體、核電、電池和生物技術等產業,其中很多是企業投資;8月26日兩國領導人首次見面,李在明再送出1500億美元大禮,同樣也是藉助民間的力量,而非政府單獨面對。
這一次南韓的「牛肉外交」,能否轉換成韓美長期的穩固合作關係,仍是未知數,畢竟還有駐韓美軍以及農產品貿易壁壘的挑戰,但至少已先穩住產業的競爭力。
其實,南韓處境與台灣頗為相似,二戰時期,同為日本的殖民地,終戰後才雙雙從殖民地的身份中解放出來;南韓也有與北韓統一的歷史難題,台灣則存在複雜的兩岸議題。
而台韓的差異,就在於李在明選擇走一條「平衡的均勢外交」路線,試圖調整尹錫悅政府偏美與親日的政策。他既不親美、不親中,也不親日,強調「以國家利益為核心,推動實用外交」:在鞏固韓美同盟之虞,也努力修復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推進與日本的合作,並保持與北韓的對話管道,尋求和平解決南北韓問題的機會。
這種在各大強權間保持策略的平衡,避免過度偏向任何一方,以達到南韓的安全與經濟利益最大化,值得台灣深思與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