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小米汽車4年賺錢,雷軍這招怎麼學?「史上最強財報」深度解讀

從0到全球前5的野心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08-25

瀏覽數 850+

小米汽車獲利在即,雷軍「極致性價比」策略奏效。圖片取自「雷軍」小紅書帳號。
小米汽車獲利在即,雷軍「極致性價比」策略奏效。圖片取自「雷軍」小紅書帳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如果要選(1)手機(2)智能電動車(3)家電,哪個是小米集團2025年第二季最賺的產品?你猜中正確答案「家電」了嗎?而小米汽車營收成長233.9%,預計下半年開始獲利,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從宣布投入造車,4年就轉虧為盈的科技公司。

小米集團於8月19日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財報,可謂亮眼至極,而比業績更漂亮的,是背後的商業策略。

這份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強財報」的核心數據如下:總收入116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93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0.5%,並且連續5個季度增速超30%。

經調整淨利潤為10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59億元),成長75.4%,則是創下歷史新高。

毛利率22.5%,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8個百分點。智能電動汽車及AI業務的毛利率,更攀升至26.4%。在營收高成長的情況下,毛利率居然同樣成長,實屬難得。

小米從手機起家,而從2025年Q2財報所透露的「驚喜」,顯示小米不只是手機公司,還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中國大陸乃至全球的家電巨頭,外加全世界第一家從宣布投入造車,4年就轉虧為盈的科技公司。

先看一下手機業務,官方財報披露這部分2025年Q2的營收,為45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934億元),比起去年465億人民幣,有所衰退。

小米不只是手機公司,還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中國大陸乃至全球的家電巨頭。賴永祥攝

小米不只是手機公司,還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中國大陸乃至全球的家電巨頭。賴永祥攝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最賺錢

雖然小米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智慧型手機第三,以4240萬台僅次於三星的5750萬台、蘋果的4480萬台,但是出貨量成長僅0.2%,手機作為小米的基礎業務,這個成績一般般。

價值投資信徒的一位網友「貓大人的FIRE計畫」分析,因為手機業務競爭本就進入紅海階段,短期也沒有更多行業紅利,能穩住基本盤,就算是在資本市場的可接受範圍內。

令人驚艷的是,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的業績表現,2025年Q2收入38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645億元),已經快接近手機業務的收入。

從毛利貢獻角度看,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是小米2025年Q2最賺錢的產品線,貢獻了約87.1億人民幣的毛利。其中「智能大家電」表現尤為突出,營收成長66.2%,實現量價齊升。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如果身處小米智慧家居之中,清晨,可能是語音助理「小愛同學」喚醒起床;廚房裡,米家電飯煲已按預約程式煮好雜糧粥,同時掃地機器人自動開始全屋清潔;電水壺在淨水器監測水質達標後開始燒水,空氣清淨器即時顯示PM2.5數值,並聯動空調保持空氣循環;夜間,冷氣自動切換睡眠模式,加濕器與香薰機也一同調節濕度與氛圍。從早到晚,都能被小米「溫柔包圍」。

小米創辦人雷軍在財報發布會上,分享了小米進軍家電領域的策略,也就是延續了「極致性價比」的策略,以合理的毛利率,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快速擴大市占率。

小米汽車驚人轉折,下半年有望獲利

在所有業務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小米汽車業務的貢獻。

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營業額高達21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905億元),同比大增233.9%,成為小米營收增長的重要新引擎。

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成為小米營收增長的重要新引擎。達志影像

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成為小米營收增長的重要新引擎。達志影像

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車型YU7正式發布,定價25.35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08萬元)起,豈料開售後3分鐘,訂單便突破20萬台。

然而,最讓人興奮的一點是:汽車業務的虧損快速收窄,Q2僅僅虧損3億人民幣,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下半年開始盈利,有信心完成35萬輛全年交付目標,並計畫於2027年進軍歐洲市場。」

至此,可以提前宣布小米汽車的成功,集團的第四成長曲線已然成型,這家手機公司迎來了自己一個全新的「現金牛」。

小米汽車累計銷售破30萬輛,有望下半年轉虧為盈
季度
交付量(輛)
經營虧損(人民幣億元)
2024Q2
27307
-20
2024Q3
39790
-17
2024Q4
69697
-10
2025Q1
75869
-5
2025Q2
81302
-3
資料來源:小米財報、整理:邱莉燕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從宣布造車的2021年起,小米汽車僅花了4年多時間便轉虧為盈,小米或許是全世界第一家。從這一點看,小米從產品的設計製造、訂價策略和市場行銷,給全球車企都上了一課。

從手機到家電再到汽車,可以看出小米的兩大絕招──先通過產品的平價獲取用戶,再通過服務與體驗進行高額變現。其實是建立「生態系統」,小米的AIoT平台已經連接了全球近10億台裝置,創造了強大的網絡效應。

2025年世界智能大會(WAIC)上,雷軍的新宣布也值得咀嚼:「小米計畫通過15~20年努力,使小米汽車成為全球前五車廠。」令競爭對手膽寒的宏偉藍圖,卻透露出一股不尋常的思惟:長期主義。

難道這就是小米預計2025年要投入研發300億人民幣的主因?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而是持續投入學習和自我提升,好為下一波的高成長奠定基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