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發展迅速,快速進入企業核心,不僅模糊中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界線,組織也趨向扁平化。因此,企業若能給予溝通空間與支持,將有助於中階主管擁抱變革、強化決策力與價值創造力。
生成式AI正快速進入企業核心,尤其對中階主管造成結構性衝擊。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霍夫曼(Manuel Hoffmann)的研究,生成式AI(如GitHub Copilot)可讓軟體工程師的撰寫程式碼時間增加5%、專案管理時間減少10%,說明AI讓基層員工能更自主完成任務、減少依賴上層協調。這種轉變正促使組織逐步扁平化,重塑中階管理職位的本質。
研究顯示,AI技術提升員工效率的同時,也降低對中階主管日常監督與跨部門溝通的需求。管理者將不再只是「任務協調者」,而需轉向流程優化、創新推動與跨域人才培育等高價值任務。尤其是對技能較弱的員工而言,AI已成為提升自學能力與即時回饋的最佳伙伴,減輕中階主管的指導負擔。
中產階級將AI視為「任務分流者」
KPMG勞動力創新總監沙蔻(Edwige Sacco)指出,AI模糊了中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界線。在她的觀察中,基層員工藉由AI完成資訊彙整與任務準備,不再只是接受指令的角色,而是能主動參與策略對話、承擔更高層級的任務。一位年輕顧問即表示,運用AI縮短資料處理時間後,反而有更多餘裕,強化簡報技巧與問題分析力,進一步爭取主導提案的機會。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階主管若能擁抱轉變,將AI視為「任務分流者」,把重複性高、標準化的任務交由AI處理,自己則聚焦在高互動與高價值的領域,例如,人才培育、客戶深度對話或組織文化維護,將能強化不可取代性。
然而,並非所有主管都能迅速適應新角色。沙蔻坦言,部分主管仍懼怕失去控制權或價值感,這時領導人應創造「心理安全」對話空間,讓疑慮能被正面接納與討論。她強調:「AI還做不到的,是聽懂弦外之音、了解人性複雜與解釋真實需求。這些,是中階主管最關鍵的價值所在。」
企業要轉型,應聚焦兩個關鍵問題
要讓組織成功轉型,企業需聚焦兩個關鍵問題:我們要自動化什麼?我們要讓誰獲益?
比起一味追求技術導入,管理層應先盤點組織內部任務類型,明確劃分哪些屬於可交給AI處理的流程工作、哪些則需要保留人際判斷與創意彈性的思考角色。
此外,AI導入後的回饋與成效追蹤機制也十分重要。如能觀察不同職能、年資、能力的員工在AI輔助下的表現差異,並據此優化任務配置與培訓計畫,將更有利於組織資源調度與整體績效提升。
最終,生成式AI不會讓中階主管消失,而是迫使他們升級。從「任務執行與協調」者,轉為「價值創造與連結」者。這是一場關於角色重塑的深度變革,更是一場人才升級的長期戰爭。在AI時代,真正具競爭力的主管,不再是最會管事的人,而是最能啟發人、連結資源、創造價值的那個人。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5年8月號:〈AI讓組織扁平,中階主管如何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