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堅持小步快跑!辦公室搬到市場部旁邊,王品董事長陳正輝花十年讓王品重返榮耀

楊瑪利、黃宣榕
user

楊瑪利、黃宣榕

2025-08-22

瀏覽數 950+

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遠見創意製作
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遠見創意製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15年8月,當時創辦22年的王品集團迎來新任董事長陳正輝。曾經是媒體寵兒的前一任董事長戴勝益卸任,由王品六位創辦人之一、員工編號二號、從2003年外派大陸擴展事業的陳正輝回台接任。

在那之前,王品一度是餐飲業的當紅炸子雞。但2014年爆發使用劣質油的食安風暴,加上公關處理失當,一度失去了消費者信心,營收斷崖式下滑、股價震盪、形象急墜。2014年王品總營收160幾億,每股盈餘才0.4元多。

但整整10年後,2024年王品總營收220多億,財務體質更是大大改善,每股盈餘成長了30多倍,超過15元。十年前王品集團在台灣有14個品牌,現在已有21個品牌,堪稱重返榮耀。

就在接班滿10週年之際,陳正輝接受《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人物面對面專訪,他說「這十年感覺像扛了二十年」「這段時間真的非常漫長、也很辛苦,但慶幸的是,王品走到了另一個階段,」他說。

陳正輝接受《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人物面對面專訪。圖右為主持人、《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遠見創意製作

陳正輝接受《哈佛商業評論》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人物面對面專訪。圖右為主持人、《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遠見創意製作

陳正輝是怎麼讓王品從低谷再爬上高峰?

谷底接棒,面對雙重壓力

陳正輝坦言,2015接任董事長完全不在計畫中,當時的王品堪稱內外交迫。外有消費者信心崩壞、業績下滑,內有員工士氣低迷,人員流動。剛接班的前兩年,很難看到轉機,他真的有公司會不會倒閉的危機感。當時他常常跟時任執行長說:「王品會不會就倒在我們兩個手上?」為此他經常失眠,「那時候睡得好才奇怪。」

先止血:從內控下手,重建食安信任

回顧過去十年來,陳正輝創意與革新可說一波又一波,終於帶動王品走出低谷。

首先,前兩年,陳正輝把所有心力放在「救經濟」,希望業績止跌回升。方法是關店止血。那兩年,王品關掉近50家營運不佳的店面,相當於當時六分之一的門店瞬間消失,其中多半是尚未回收成本的新店與新品牌。

「關新店是折損最大,因為你根本還沒回收,就必須砍掉,」陳正輝說,不僅對財務是重擊,對組織更是打擊,因為開新店的通常是精英團隊,隨著品牌收掉,人才也一併流失,「新店斃了,人才也斃了」。

止血的同時,還必須重建消費者信任。因應消費者在意的食安問題,陳正輝推動「二階溯源計畫」,要求所有食材都能往上追溯兩層,明確標示產地與供應商,並導入電子化流程,將食安風險數位化、可驗證、可追查,大幅提升安全性,避免再發生劣質油事件。

重建制度 從「獅王制」到「組織創業」

然而,企業不能只悶著頭療傷,陳正輝堅信:「發展才是硬道理。」在最艱難的時刻,王品仍舊持續推出新品牌。然而頭兩年,幾乎每一個新品牌都陣亡。經營團隊體會出,關鍵出在「制度」。

過去王品引以為傲的是「獅王創業」,曾催生出許多知名品牌。獅王是指表現亮眼的店長或資深同仁,有能力開創新品牌,公司就全力支持。但「獅王」幾乎必須十項全能,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到營運推進,都一條龍主導。但隨著公司營運走下坡,人員流動率高,獅王愈來愈難尋。

於是,陳正輝推動改革,將獅王創業改為「組織創業」。先由市場部主導前端調研、尋找商機缺口,並設計市場上需要的產品與價位,到產品研發階段,營運單位才加入,負責產品開發與落地。組織創業的核心精神很簡單,讓專業人做專業事,不再押注在少數「英雄」身上。

把董事長辦公室搬到市場部旁,了解市場第一優先

然而,制度轉身並不容易。一開始行銷與營運單位都不強,初期推新品牌屢屢受挫。陳正輝做了一個關鍵決定。他把自己的辦公室從財務部旁邊,搬到市場部旁邊。

陳正輝觀察,很多企業界董事長朋友們都把辦公室放在財務部旁,以便隨時查看營運報表,前任戴勝益董事長也不例外,但陳正輝希望貼近市場,了解第一線,辦公室就近在市場部旁邊,能隨時跟他們互動,最即時了解市場、商機。

由於前兩年組織創業都不成功,同仁愈來愈沒有信心,陳正輝認為要讓同事「看見才會相信」,因此他帶頭開創接班後第一個成功的新品牌:「和牛涮」。

會員免費參加 | 用一小時,一起來聽《造山者》導演說半導體傳奇怎麼來的?

陳正輝有一次巡店,來到忠孝東路黃金地段,同一個樓梯上去有兩家王品的品牌店,一家業績很好,一家「聚」火鍋卻不理想。他判斷商圈是對的,問題可能出在產品。後來他僅投入 300 萬小額改裝,把「聚」轉型為同樣火鍋形式的新品牌「和牛涮」:主打和牛吃到飽,憑藉王品在牛肉採購的優勢,讓顧客用七百多元就能享用外面動輒上千元的和牛。結果一炮而紅,成為全台第一家和牛吃到飽火鍋品牌。

「還好沒失敗。」陳正輝笑著回憶。這不僅救活了一家店,更重建了王品同仁的信心,證明「組織創業」走得通。隨後,團隊快速複製,又建立新品牌「肉次方」,食材跟火鍋店很雷同,只是把火鍋的鍋子換成燒肉烤爐,搭配自助台,供應鏈、人才培訓幾乎如法炮製。

陳正輝推動改革,將獅王創業改為「組織創業」。王品集團提供

陳正輝推動改革,將獅王創業改為「組織創業」。王品集團提供

每半年檢驗品牌效益,決定存活

曾經超過十年在大陸拚搏,剛回台灣時,外界總形容陳正輝具備台灣少見的「狼性」。陳正輝笑說,這或許是一種誤解:「在大陸,你慢一步就會被淘汰;回到台灣,這樣的速度顯得激進。但在王品的低谷,唯有快,才能救公司。」

這份「狼性」同樣展現在改革力度上。過去,王品旗下品牌眾多,往往要等到營收大幅下滑才處理。他上任後立下鐵律:每半年檢核一次,每個品牌都要符合兩項硬指標:其一,獲利率必須超過 10%;其二,門店連續六個月負成長、無法轉盈,就要被拉出來檢討,甚至關閉或轉型。

除外,陳正輝還更進一步布局「品牌群策略」。過去,王品為避免內部競爭,堅持「一個品類只開一個品牌」。但在他看來,這是自我設限,因為你不開,同業也會開。於是他改採群思維:同一品類可以同時布局平價、中價與高價品牌,彼此共享供應鏈、培訓與營運系統,既能分進合擊,也能形成規模綜效。例如不管是平價火鍋或高價火鍋一定都會用到高麗菜,若整合採購,效益不是更高?

推動會員經濟,跨品牌複購的隱形武器

真正決定長期競爭力的,還有顧客是否願意回流?陳正輝意識到,台灣人口有限,成長來源只能靠「複購」。2020 年,王品推出「瘋美食」App,一套跨品牌的 CRM 系統:消費者在任一品牌消費都可累積點數,點數可在集團任何品牌折抵使用。今天吃完「石二鍋」,隔天去「陶板屋」,再過幾天轉到「夏慕尼」,點數都能無縫延續。這種跨品牌導流,不僅延長了顧客消費週期,也大幅提升黏著度。

五年下來,成效驚人。瘋美食會員數已達 530 萬,占營收貢獻比重達 53%。陳正輝預估,會員規模還能翻倍至千萬,持續推升營收與獲利。如今,旗下已有六至七個品牌單月營收突破一億元。對他而言,CRM 系統正是支撐多品牌策略、讓王品持續壯大的「隱形武器」。

不再追求無限擴增品牌 改讓每個品牌成為第一

經過了十年低谷爬升後,陳正輝迎向下一個十年,

開始調整腳步。過去他每年目標是新開二到三個新品牌,但他現在調整目標,不一定要一直開新品牌,而是要讓每一個現有品牌成為該品項的業界第一。 「2026年的目標叫做『只選第一、不做第二』,」他說。

開店選址也有了大突破。過去王品偏好街邊店,刻意避開百貨商場,因為租金低、利潤高。但品牌成長不能只算成本,更要爭取曝光與滲透率,「一個品牌,有機會的地方就該能開。」因此,王品正積極布局大型商場與百貨,並首創「聯合開發」:在黃金地段承租大面積空間,規劃成「王品街」,以多品牌聚落的方式共同進駐。台中五權路就是代表案例,原本的一棟銀行大樓,如今聚集五個不同的王品品牌,租金分攤,效益倍增。

十年努力 相信順勢而為與小步快跑

回顧十年帶領,陳正輝最深的體悟是:企業變革必須「順勢而為」。在順境時資源最充足,才有條件承擔改革風險;若等到逆境再調整,往往力不從心,代價也更高。

他也反對動輒「大破大立」的口號,主張「小步快跑」。先找到一個「破口」,小規模測試、低成本嘗試,再快速複製成功模式。「和牛涮」與「肉次方」正是這種策略的最佳例證。

展望未來,他對王品的成長仍樂觀。台灣餐飲市場每年約逐年成長3到5%,目前一年規模超過一兆,而王品營收僅220億,不到2%市佔率。若能提升至10%,意味著五倍的成長潛力。

下一個十年,他要帶著這份「順勢變革」的信念,繼續在一兆多元的餐飲市場裡奔跑,把王品推向另一個高度。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