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留美碩士回台理當高薪?前人資:請秀你勝本土學歷的薪實力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8-03

瀏覽數 3,000+

情境配圖。Photo by Resume Genius on Unsplash
情境配圖。Photo by Resume Genius on Unsplash
00:00
00:00

近期有一位號稱自己美國名校碩士且頂大商科的高材生,在社群上感嘆自己身為高學歷份子,實際求職時拿到的起薪卻大多僅4萬。她在網上詢問網友該怎麼辦?沒想到反而招來不少網友吐槽這位海歸派,認為她所展現的能力、經驗,對雇主來說恐怕不值那個價。到底是台灣慣老闆太多,還是期望與市場現實有落差?我以外商人資的經歷,來盤點企業徵才真正重視的三大「薪實力」,如果沒有這些,殘酷地說,企業沒必要為你的學費埋單。

朋友問我對這個網友的看法,我說:學歷只能保障你的下限,例如,有些大公司可能會因為你的學歷邀請你面試,起薪可能也因學歷加給,比普通學校的畢業生多個幾千塊,大概就這樣而已。

說白了,市場不會為你的學費埋單,這是很多留學生忽略的第一個現實。花三到五百萬去歐美國家留學,對你來說是重大投資;但對企業而言,這不構成給你更高薪水的理由。企業衡量的是「你能帶來多少實際貢獻」,而不是「你為學歷付出多少代價」。一句話,學歷不代表實力,資歷也不代表實力。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4年統計,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約為3.3萬元,碩士約為3.9萬元,博士約為5.1萬元。換句話說,就算是台灣博士,起薪也不見得破5萬,更何況碩士。許多留學生抱怨:「我花那麼多錢唸書,為什麼薪水不高?」其實企業根本不會幫你算這筆帳。

沒這些,跟本土碩士比看不出差別

不少人以為只要出國唸書,自然就會擁有國際競爭力。但事實上,很多人在美國的生活圈仍侷限在華人社群,課堂小組也多半與同鄉合作。英語雖然進步,但不代表真的具備跨文化的合作經驗。更現實的是,很多人根本沒在當地實習,甚至畢業後就立刻回台,等於一點海外職場實戰經驗都沒有。

104人力銀行針對海外留學生的調查顯示,僅約32%的留學生曾在海外正式實習或工作,其餘近七成直接回國,或僅有校內打工經歷。也就是說,大多數留學生回台後,其實與本土碩士相比,硬實力並沒有太大差異。

在台灣能領高薪的3大特質

至於在台灣,能領高薪的人,往往具備以下三大特質:

第一,技術高度專精:像是半導體設計工程師、AI演算法開發者、資安專家,這類人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能直接影響公司核心產品,因此企業願意開出7萬到10萬元以上的起薪。

第二,能帶來國際市場價值:如果你能協助企業開拓海外業務、談跨國合作、帶來國際人脈與資源,自然身價水漲船高。例如擔任外商業務開發經理,薪資可能落在8萬至12萬元,還不包含獎金。

第三,能幫公司賺錢或省錢:像是行銷、商業策略、數據分析等職位,只要能證明決策有實績,企業自然願意開高薪挖角。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3個海歸派個案,誰真的值得高薪?

相反地,如果你的專業屬於「常見型」領域,例如商管、教育、傳播等,市場上替代者眾多,就算學歷漂亮,也很難有明顯溢價。以下3個海歸求職個案,也許可以幫助你判斷,誰是真的值得高薪?企業真的有壓低薪資嗎?

案例A:回國後感到失落的留學生:王先生在美國取得教育碩士,回台後進入補教業,起薪3萬8。雖然英文好,但補教業競爭激烈,且本土師資成本較低,他無法要求更高薪。

案例B:學歷與實戰兼備者:陳小姐在美國唸電機碩士期間,曾在矽谷新創公司實習兩年。回台後加入台積電研發部門,起薪9萬,兩年內升至12萬。她的高薪來自「實戰經驗+專業技術+產業稀缺性」。

案例C:善用留學資源的商管人才:張先生唸美國MBA,畢業後在紐約投資顧問公司工作三年,累積國際金融實務與人脈。回台後進入外商銀行,年薪超過200萬元。

給國外碩士回台,提高薪資的4個建議

這些例子說明一件事:高薪不是「出國」這個動作帶來的,而是你是否具備難以取代的專業能力與經驗。

根據1111人力銀行2024年調查,海外碩士畢業回台的平均起薪為4.2萬元,只比本地碩士多3000元。只有約18%能突破6萬,大多落在4萬到5萬元間。反觀半導體、資安、AI等領域,即使是台灣本地碩士,起薪也能有6萬至8萬元。這再次驗證:薪資不是看你哪裡畢業,而是看你的技能是否稀缺、是否符合市場需求。

那麼,留美回台要如何提高自己的薪資?

第一,不只拿文憑,要拿實戰經驗:如果還在唸書,儘量爭取當地企業實習,或參與實作專案,這些比學校名稱更具說服力。
第二,強化專業技能,而非只強化語言:英文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加分項;能換高薪的,永遠是技術力與執行力。
第三,鎖定高附加價值產業:半導體、醫療科技、AI、跨境電商、國際金融等行業薪資水準本來就較高,若你能與這些產業接軌,自然身價提升。
第四,不只想「回台灣」,而是思考「如何讓自己無法被市場取代」:若能在美國累積幾年國際經驗,再回台灣,議價能力會更強。

請記住市場機制的殘酷現實

留學美國不是錯,錯的是把它當成「自動加薪的門票」。台灣的薪資結構是市場機制決定的,不是憑你在哪裡畢業就能加薪。真正能讓你站穩腳步、獲得高薪的,是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以及能為企業創造明確成果的實力。否則,就算你的學歷來自美國、英國,甚至火星,回台後依然可能面對同樣低迷的薪資現實。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