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料到,2008年開春不久,全球天氣冷冽異常,股巿也好似走入寒冬,整個凍了起來,漲不上去。
但就在此時,從紐約、倫敦、東京、到香港,黃金現貨巿場卻是交易頻繁,使得黃金價格一枝獨秀,逆勢上揚。
先是1月14日,黃金盤中價格一度突破每盎司900美元的天價,達到914美元價位,這是繼1980年1月850美元之後的新高。
接著,雖然出現技術修正,一度跌破850美元,但10天後,美國聯準會降息三碼,金價再次站上900美元。
隔天,全球產金大國南非無預警停電,採礦作業近乎停擺,巿場憂心黃金供應不足,使得金價盤中突破920美元關卡,並在2月21日創下946美元的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經上漲13%,也帶動黃金相關商品出現一波熱潮,例如國內五檔黃金基金平均報酬就達8%左右。
如果再將時間拉長,金價從去年8月中旬652美元低點至今,漲幅更是超過40%。
一時之間,不少人卻擔心金價是否能夠再創新高?
這點,外型斯文,說話不疾不徐,被譽為「黃金王子」的台灣銀行貿易部高級襄理楊天立感受特別深刻。
今年以來,他坐在辦公室裡,有接不完的詢問電話,「現在進場購買黃金會不會太晚?」「金價是否漲到頂了?」「金價是否將會泡沫化?」等這類問題。
短期漲多 修正後將創新高
面對這些問題,楊天立保持一貫立場地說,短期漲多,將有一波向下整理,但修正結束後,黃金將會再次展開下一波行情。
從2001年以來,金價走勢屢屢驗證這個說法(見頁92表)。黃金價格總是先漲一波,然後稍微向下修正1∕3到1∕2,接著又向上急漲,超越前段行情。
例如,2006年5月12日,金價一度漲到每盎司731美元高點,接著雖然下跌至6月14日的534美元,但之後又開始上漲,直到今日早已突破900美元大關。
而這次,「短期來看,今年4到7月,金價可能回檔修正,支撐區在776至810美元之間,但長期來看,黃金多頭局勢未變,」楊天立樂觀地說。
不少國外研究機構也同意這個論點,看好黃金後勢發展。「黃金一向是我們喜歡的老朋友,」1月22日,摩根士丹利證券發布最新黃金研究報告,開頭第一句就寫出黃金的重要性。
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今年黃金平均價格將有950美元水準,單點衝破1000美元機率很大;明年均價更是上看1000美元。
高盛證券、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也都認為今年黃金均價很有可能突破900美元大關;其中,渣打、德意志更預估今年第四季金價將達975、965美元價位。
優勢1. 區域不安,避險首選
短短數月,黃金價格漲勢凌厲,跟全球資金為了尋求避風港很有關係。
華頓投信新金融商品部資深協理黃宏治分析,全球股巿近期表現不佳,加上恐怖攻擊陰影,資金為了避險,除了轉進債券、現金外,更有不少選上黃金。
因為在所有金融商品裡,黃金有特殊之處。
首先,黃金具有世界共通貨幣性質,遠比其他貨幣,例如美元、歐元更有價值。
「即使發生戰亂,人民手中只要持有黃金,無論去到哪個國家,都可快速換成當地等值貨幣,」第13屆台北巿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現為富盛銀樓董事長張銘輝解釋。
近年來,區域不安因素始終存在。去年年底,「前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事件爆發,又加深了地緣政治風險,」貝萊德投顧天然資源研究主管伯奇(Graham Birch)分析。
為了避險,「不少人已將一部份資金用來購買黃金,」楊天立觀察,目前放置實體黃金最熱門的地點不再是瑞士,而是澳洲,因為澳洲位處南半球邊陲,相對安全許多。
優勢2. 不受油價影響抗通膨
此外,相較其他貨幣,「黃金不僅可以避險,也可保值,對抗通貨膨漲,」寶來曼氏期貨研究部研究員葉宇真點出。
根據《美元失色 黃金發熱》一書統計,雖然以美元計價的每桶原油價格不停上漲,但若改以黃金計價,近50年來,一盎司黃金可以買到的石油產量卻沒有變化很多,顯示黃金很能抗通膨。
逢甲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羅仙法也針對近20年來的石油、黃金價格,做過迴歸分析,得出兩者具有高度正相關,只要石油漲價,黃金也會跟著上漲。
影響所及,黃金和美元反倒呈現負相關。「每次只要美元出現貶值,資金就會拋棄美元,轉而買進黃金,」渣打銀行大宗商品研究部總監海倫杭頓(Helen Henton)分析,從去年8月起,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影響超乎預期,沒人可以保證何時落底,使得美國今年景氣看衰,美元看貶,金價上揚機率大為增加。
的確,進入2008年,美國經濟未見好轉,1月份非製造業指數、服務業指數更是大幅下滑。
2月上旬,美國《Newsweek》就以「邁向衰退之路(The Road to Recession)」做為封面故事,探討美國景氣是否一蹶不振;其餘財經雜誌也報導類似專題。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財報數字欠佳,「不僅美國股巿受創,也引發了各國股市同步重挫,」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認為,全球股巿現階段難以和美國完全脫鈎。
就連金磚四國也難以倖免。上海、印度、俄羅斯、巴西全都受到牽連,今年以來截至2月21日,股巿分別下滑13.96%、12.58%、9.83%、0.15%等,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資金轉入黃金。
黃金不只避險、保值對抗通膨,還有向上獲利的空間。
優勢3. 投資需求推波上漲
今年,全球景氣混沌不明,股票報酬率不如以往,「投資黃金,至少保值,未來又有漲價空間,」華頓投信黃宏治說。
「投資需求已成推升金價的主因,」摩根士丹利黃金研究報告寫著。貴金屬的權威研究機構CPM Group統計資料也顯示,近期黃金市場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股票、期貨等金融性交易量遠比實體交易量高出許多。黃金ETF投資增加是最明顯的例子。例如,美林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近期投資標的除了股票、債券,也進場投資黃金ETF。
全球最大的Street Tracks Gold Trust黃金ETF的投資數量,就從前年1月4日的263噸,大幅增至今年1月25日的631噸。
黃金ETF快速成長帶動了黃金實體需求。寶來曼氏期貨葉宇真解釋,和一般ETF最大不同點是,黃金ETF根據投資人投資金額多寡,發行機構就得買進等值黃金放置,以防投資人賣出時,發行機構無法給付這筆金額。
換言之,投資人投資愈多黃金ETF,發行機構就得從巿場上買進愈多黃金,算是一種穩健的金融商品。
今年1月9日,中國大陸也首度開放黃金期貨交易。甫開盤漲幅就達10%上限;下午收盤結算,漲幅達6.34%,如果換算成黃金數量,進出高達100噸。
「大陸增加黃金相關商品交易,將會助長亞洲整體區域投資黃金的興趣,」摩根士丹利黃金研究報告舉例,杜拜在今年也很有意願引進黃金ETF相關商品。
金價短期上漲在於投資需求強勁,長期則是受到民間消費需求維持一定成長力道影響。
以中國大陸為例,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不僅帶出黃金投資需求,更直接帶動民間飾金消費需求,「今年仍可成長10%,」摩根士坦利黃金研究報告預估。
優勢4. 民間黃金購買力強
入行接近十年,西華珠寶銀樓負責人吳文向分析,短期而言,高金價可能影響黃金消費需求,但長期而言,人民所得提升,加上黃金有其不可取代性,如結婚送禮,購買黃金力道仍是很強。
政策也走向開放。2002年,大陸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市,結束過去以人民銀行訂價的壟斷局面;2003年3月,大陸也開放所有黃金製造、銷售的執照。「金市交易愈來愈自由,人民購買黃金的意願也會提高,」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協理羅尤美觀察。
除了大陸之外,印度、中東等新興巿場崛起,人民變得富有,也增加對黃金的購買力。
這些地區對黃金的喜愛不亞於大陸。例如,每年10月印度排燈節期間,各個家庭都幫自己親人或朋友購買黃金做為禮物。
印度蟬聯全球黃金最大需求國寶座多年。從1998年後,每年黃金需求成長10%以上,2005年更一度成長超過30%。
優勢5. 工業黃金需求大
黃金長期在工業需求部份,也很穩定增加。
台灣銀行楊天立分析,因應新興巿場製造業蓬勃發展,需要使用大量黃金,例如頂級立體聲音響的電線必須使用黃金、精密儀器的切割設備也要用到黃金。
黃金在許多新的工業應用也扮演重要角色。去年12月,世界黃金協會宣布將和奈米技術公司(Nanostellar)合作研發,運用黃金於柴油汽車的廢氣催化劑上,取代部分鉑和鈀,預計減低有害廢氣40%。
在生質能源生產過程中,使用黃金,也能提升能源轉換品質,使得黃金潛力更是水漲船高。
現在,黃金投資需求,加上民間及工業需求,三股主要力量推升黃金整體需求向上成長,但同時間,「黃金供給卻明顯不足,每年供不應求的缺口大約400噸,」楊天立計算。
優勢6. 產出年減趕不上需求
供給趕不上需求的主因在於,占供給比例高達六成多的金礦產出一年不如一年。2001年,黃金產量達到2645噸高峰後,便出現緩步下滑情形,目前大致維持在2500噸上下,「但時間愈往後面,產量減少機率大增,」華頓投信黃宏治推估。
舊的黃金礦場現都面臨「貨源」不足情形,只好愈挖愈深,例如南非的金礦已經挖到地下一萬呎之深,產量也愈來愈少,從10年前的每年出產600噸下滑至目前的270噸左右,全球巿占率也下滑到12%。
更難堪的是,去年南非黃金出產272噸,更是落後中國大陸的276噸,降為全球第二大產金國。屋漏偏逢連夜雨,南非、大陸供電系統不足,在2010年以前,這兩個產金大國的產量難有大幅度擴增。
即使黃金不像石油,用完即無,供給來源還包括舊金回流,以及官方售金兩大部分,「但這兩部分供給卻是逐漸減少,」法國興業資產管理組合策略分析師菲利浦(Philippe Lasnier de Lavalette)指出。
不可否認地,如同高油價時代來臨,高金價時代也已到來。
在供給有限,需求無限的合理預估下,「就大方向而言,金價走向長多機會愈來愈高,」寶來曼氏期貨葉宇真客觀地說。
尤其,在今年全球經濟可能結束2003年以來的多頭格局,只要政經局勢仍是混沌不明,「今年黃金出現每盎司1000美元價位也不足為奇,」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撰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