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屈公病、登革熱雙風暴?專家示警:病媒蚊密度已大於臨界值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07-28

瀏覽數 550+

請注意,今年夏季台灣恐迎來登革熱、屈公病雙風暴。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請注意,今年夏季台灣恐迎來登革熱、屈公病雙風暴。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請注意,今年夏季台灣恐迎來登革熱、屈公病雙風暴!這絕非危言聳聽。目前國內很多地區的「病媒蚊密度」己超過傳播的臨界值了,一旦境外病例進入社區,恐引發流行,現在又值新冠、流感發生期,症狀大同小異,民眾難以區別。專家呼籲提高警覺,嚴防屈公病進入社區,如果登革熱、屈公病兩種病毒同時爆發,後果將不堪設想。

每年的5月至10月都是登革熱好發季節,台灣最近一次大爆發是在2023年,當時全台確診案例超過二萬人,台南為重災區,全台死亡人數44人,台南占32人。

其實,今年並非沒有登革熱案例,而是外界不太關注。截至2025年7月22日,全台已出現109個確診病例,全為境外移入,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及馬爾地夫等東南亞國家。最近的7月15日至21日就有12例,創下今年以來單週的新高紀錄。

登革熱向來是地方衛生單位的防治重點,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今年又迎來較為明顯的屈公病(Chikungunya)案例。根據疾管署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7月22日,全台累計有15例境外移入的屈公病案例,為近六年來同期的最高數據。

主因是屈公病正在席捲全球。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現這次疫情的早期預警訊號,與20年前屈公病重大疫情的傳染模式完全相同,呼籲各國採取緊急行動,避免屈公病疫情捲土重來。

20年前(2004至2005年間)的屈公病疫情是從印度洋開始蔓延起,先襲擊一些小島,隨後擴散至全球,總計影響將近50萬的人口。

雖然台灣目前的登革熱、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看起來似乎不多,但台灣病媒防治專家、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黃基森卻發出警示:目前台灣病媒蚊繁殖條件剛好都具備了;而且「病媒蚊密度」己經超過傳播的臨界值。

每年的5月至10月都是登革熱好發季節。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每年的5月至10月都是登革熱好發季節。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間歇性的降雨,更有利於病媒蚊的孳生

多數人都知道,登革熱、屈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埃及斑蚊主要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包括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等地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白線斑蚊則是分布於全台的平地及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

而影響登革熱、屈公病疫情的關鍵就在氣溫與降雨。蚊子是變溫動物,生長、發育與繁殖都受到溫度的影響。尤其在氣候變遷下,地球暖化,導致原不適合病媒蚊生存的較冷地區變得更溫暖,進而助長登革熱、屈公病的傳播。

降雨更是至關重要,黃基森進一步分析,降雨所造成的積水處,讓登革熱、屈公病的病媒蚊得以產卵,特別是間歇性的降雨,更有利於病媒蚊的孳生。

這段時間以來,南部時常有強降雨,例如7月6日丹娜絲颱風深夜登陸後,強風豪雨襲擊台南、嘉義等地,至今災民的住家都還未清理乾淨;7月27日、28日又受到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含嘉義以南各縣市都發布豪雨特報,部分地區因此停班停課。

這些縣市正是埃及斑蚊主要聚集地,而頻繁強降雨所創造的積水處,剛好是病媒蚊最喜愛的產卵環境。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其實,登革熱與屈公病都是環境病,又被稱為社區病,透過染有病毒的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傳播,環境中如有丟棄的塑膠袋、空杯、空罐、空盒、廢棄保麗龍箱、廢輪胎等孳生源,甚至包括蝸牛殼或蛋殼,只要積水0.5公分,就能讓蚊子順利產卵,提高登革熱、屈公病流行的風險。

病人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後5日都具有傳播力

黃基森根據過去的經驗說,台灣曾在2019年發生過21例的屈公病本土病例(不含境外移入),代表台灣仍是屈公病的高風險區之一。近幾個月以來,降雨日與降雨量不少,戶外有大量積水,「所以病媒蚊密度都己經超過傳播臨界值了,一旦有境外移入病例進入社區,很可能引發流行」。

而主要觀察指標就是病媒蚊的「布氏指數」(Breteau Index),共分為九級,就是從每100戶住宅中發現有多少病媒蚊幼蟲孳生容器數(陽性容器數÷調查戶數×100),這是評估該地區蚊蟲孳生狀況的重要監測指標,常用於登革熱、屈公病等疫情的防治與風險判斷。

「目前全國大部份地區的布氏指數都超過二級,有較明顯的病媒蚊密度。」黃基森建議,各地方應提高防治警覺。

由於全球已有25萬個屈公病確診案例,較為嚴重地區是巴西、波利維亞、阿根廷、印度、中國大陸廣東、香港、澳門、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法國、義大利等地。上述很多都是移工移入的國家或台商聚集地,也提高了台灣屈公病境外移入的機率。

較為棘手的是,目前新冠疫情仍在高峰期,還伴隨部分流感,其症狀與登革熱、屈公病大同小異,都有發燒、筋骨酸痛、頭痛、噁心、疲倦等共同病徵,「民眾實在難以分辨,很容易視為一般感冒,」黃基森建議,如從屈公病疫區返國的人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就醫,避免發生社區感染。

雖然屈公病致死率低於登革熱,但潛伏期更短,約2至12日,通常是4至8日。病人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後5日期間,都有傳播力。此時,當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病人就會染病,且病毒在蚊體內經2至9日繁殖後,此斑蚊終生都有傳染力,當它叮咬人或動物時,就會將病毒擴散出去。

屈公病傳染時程一覽表。資料來源:臺北市衛生局

屈公病傳染時程一覽表。資料來源:臺北市衛生局

長年研究病媒蚊的黃基森發現,有病人被蚊子叮咬後二天就發病了,比抽血檢驗的速度還要快,新冠可以透過快篩檢查,登革熱跟屈公病一定要驗血才能確認。尤為棘手的是,屈公病發病前二天就有感染力,傳播速度遠高於登革熱、新冠病毒與流感,更增加了防治的困難度。

由於現在是登革熱、屈公病的好發期,加上強降雨頻繁,他再次呼籲地方政府與民眾提高警覺,嚴防登革熱、屈公病進入社區,如果兩種病毒同時爆發,後果將不堪設想。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