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茲堡扶植、推廣的人工智慧(AI)發展前景中,一顆新近的亮眼新星是為基礎建設打造維運機器人的「Gecko Robotics」。它為何拒絕矽谷招手、堅持根留匹茲堡?創辦人又為何認為匹茲堡想自稱「機器人之都」還太早?
在心境與物理環境中,盧薩拉里安(Jake Loosararian)都行經過極度的黑暗。為了打造自己的機器人事業,他曾窩在骯髒、陰暗的鍋爐中,也曾借住好友地下室超過兩年,銀行帳戶一度只剩下135美元。
如今,他共同創立的「Gecko Robotics」估值已來到12.5億美元,比2023年底的6.33億美元近乎翻倍。在川普政府提振本地製造的政策背景,以及AI推升能源需求的趨勢中,Gecko前景大好。業務現已擴張至中東、歐洲等地,員工規模預計在今年倍增。
在匹茲堡形塑自己AI實力與發展性的宣傳中,Gecko Robotics儼然是理想代言人。它的商模由城市過往的製造業遺產哺育而成,經過多年在地積累,已準備好出發到全國、以至於全球,解AI時代的難題。
然而,盧薩拉里安直言,少數幾家獨角獸還不足以支持匹茲的科技生態圈。想真正啟動科技飛輪效應,這個城市需要更多「贏家」。
拒絕前進矽谷,在匹茲堡看見攸關生死的市場需求
支持盧薩拉里安走過事業草創的黑暗時期的,是發現或許只有自己在解的一個攸關生死的利基市場需求。
2012年,就讀格羅夫城學院工程學系的盧薩拉里安到校友營運的一間發電廠參觀。他首次親眼見到能源基礎建設的龐大規模、老舊結構,以及整體運作條件。當時他被告知,前一年有一名工人在檢查鍋爐時墜落身亡。
這讓盧薩拉里安思考,應該有比讓人類冒著生命危險,尋找肉眼難以辨識的結構瑕疵更好的方式,來進行大型工業資產的檢查與維護。他在宿舍研發了一個配有超音波掃描儀的機器人,可以爬到發電廠牆上,辨識需要維修的地方。他表示,這個機器人為電廠節省了數千萬美元,也成了Gecko Robotics的開端。
22歲畢業後,盧薩拉里安共同創辦Gecko Robotics。即使他幾乎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科技業人脈,當時盧薩拉里安甚至不知道可以靠股權募資。家人、教授皆不看好這門生意,他只得工作存款,支持自己在下班、週末時推進Gecko的初期營運。
2016年,在共同創辦人的牽線下,Gecko Robotics獲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選入,也進入VC網絡中,取得一筆12.5萬美元的投資。
不久後,出現更令盧薩拉里安吃驚的報價。一名億萬資產的投資人願意投資2百萬美元,但要求Gecko搬往舊金山,打造全自主機器人。
對不久前銀行帳戶只剩三位數存款的盧薩拉里安來說,這是瞠目結舌的資金規模。前進人才、資金皆相當充裕的矽谷,很可能也是公司發展的轉捩點。
但盧薩拉里安自忖,這會是錯的一步,「違背了所有我想做的一切」。他深信,公司必須接近客戶、理解客戶真實的需求。機器人必須在現實環境裡測試、迭代,才能真正符合實際應用的需求。進入矽谷漂亮、乾淨的實驗室,Gecko很可能會失敗。
猶如創業初期的發電廠,以及各種充斥著高溫、高壓與化學腐蝕的工廠環境,盧薩拉里安寫道:我知道我屬於那個骯髒、黑暗的地方,那裡存在著被遺忘的工人階級——軟體公司和矽谷從未幫助過這樣的環境。
在2025年的AI/ML峰會上,擔任主題演講者的盧薩拉里安回憶,大學時期的自己也曾把矽谷看作「神奇之地」,但後來對較不受到關注的產業與世界更感興趣。
他解釋,「如果你無法接觸到問題所在,就很難打造出很好的解決方案。匹茲堡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其他地方的科技公司難以接觸到的產業挑戰。」
在矽谷,可快速規模化的消費者應用較受青睞,但關鍵基礎設施與傳統製造業是一個需要產業知識、長期夥伴關係與更具耐心的開發週期來經營的市場。這需要與一般矽谷團隊不同的能力,也是許多矽谷新創看不見、吃不到的市場。
從挽救人命到革新工業資產維運模式
透過爬牆機器人、無人機、固式感測器等系統,Gecko可以對鍋爐、船身、橋樑等大型工業資產進行自動化檢查與監控,獲取人工難以取得的高解析數據。再結合Cantilever平台的AI功能,創建數位分身與預測模型,對客戶資產進行短、長期規劃。一方面消除人為失誤與風險,一方面扭轉被動式維護的既有做法,達到預測性維護,降低非計畫停機的機率。
美國許多老化的工業基礎設施既不易檢核,也時常因故障而需要停機維修。這樣的情況過往被視為無法避免的「經營成本」,但Gecko的技術可望改變現況。隨著真實數據積累,AI演算法的準確度可持續改進,因應現實世界的更多挑戰。
對盧薩拉里安來說,Gecko出發的初衷並非解決抽象的商業挑戰,而是挽救人命的大事。但在多年的實戰經驗與數據積累後,這單純的初衷,已成長為應對美國勞動力及基礎設施雙雙老化的一種解方。
在資料中心擴張、AI應用推升能源需求的當下,電網等基礎建設蒙受更大壓力,也讓Gecko業務看漲。在公司長年耕耘的能源領域,Gecko在2月與美國最大的獨立能源維運公司NAES簽下1億美元的多年合約,未來可能擴大到2.5億美元。
把握基建擴張浪潮,啟動匹茲堡的創新飛輪
匹茲堡近期成功孵育出數家獨角獸,Gecko就是在過去一年間新晉者之一。盧薩拉里安在肯定匹茲堡提供的產業機會的同時,也不忘提出警惕。
他認為,要稱得上是「機器人之都」,匹茲堡還需要更多成功案例。只有少數幾家獨角獸,不足以支持一個具有正向循環的生態系。
盧薩拉里安解釋,需要更多從實驗室出發,真正理解現實世界問題所在的工程師。也需要更多嚐到成功滋味的新創參與者,開展自己的事業,衍生更多成功的新創,來啟動飛輪效應。
他表示,在大筆能源及基建投資計畫的浪潮下,「我們正處於一個具有政治影響力的時刻。我們必須善加利用,這樣的機會不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