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有一個個案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民國67年次的張家銘,是個既時尚又亮眼的年輕人。從事汽車銷售六年,一開始從價值約50萬的NISSAN賣起,再到100多萬的奧迪,再賣到至少要700萬的法拉利,張家銘愈賣愈貴,年薪也從六年前的100萬元,提升到現在的300多萬。
問張家銘靠什麼在職場升級?他回答得簡單,除了銷售專業,「我靠的就是品味觀察術與品味親和力。」現在他每個月花6萬元升級品味,靠打高爾夫球、說得一口各種名牌故事、品酒、培養音樂與藝術欣賞等能力,牢牢抓住頂級客戶的心,不但生活品質提升,更讓品味成為他的競爭利器。(見頁186)
這樣的故事以往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現在愈來愈普遍。有一個趨勢正逐漸明顯,就是想成為精英,專業與品味,缺一不可。
不僅個人要靠品味升級,也有愈來愈多企業靠升級員工品味來加強競爭力。例如本期報導的新光人壽近三年來砸下1億台幣,每年培養20多位精英幹部,除了要接受金融、保險、理財商品等訓練,還要上品酒、高爾夫球、美姿美儀、社交舞、西餐禮儀、外交禮節等課程,更特別請來嚴長壽、林懷民等授課。(見頁206)
中產新商機,品味3500億
儘管台灣近幾年政治混亂,經濟低迷,自殺人口增加,但是一般日子過得去的廣大中產階級,已經集體往品味升級的道路前進。在這樣的趨勢下,品味不再是玩物喪志,而是個人的競爭力,企業的創新力來源,更處處充滿新商機。
到底這個趨勢是怎麼崛起的?本期有詳細分析。但到底什麼是品味?會喝紅酒、愛吃美食就是好品味嗎?穿戴名牌服飾就是品味嗎?為解答品味迷思,除了訪問許多個人、企業與專家外,本期還特別進行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全職上班族的品味大調查,結果也有驚人發現。
85.2%受訪者一面倒地認為好品味對職場競爭力幫助很大。有哪些幫助?57.3%認為會更有自信、41.0%認為人緣比較好、39.2%認為和客戶比較有話題、也有11.3%認為較能打入高層社交圈。(見頁171表2)
上班族又願意花多少錢提升品味?總平均下來,每人每月願意花9308元,也就是台灣都會區每年有3500億「品味商機」。
在製作這次專題時,我心中的感受跟過去兩年來持續製作過的幾期議題較類似,例如〈無聊是金〉〈休耕〉等,都是企圖對細微而深刻的社會集體趨勢做出清楚的描繪。當初《遠見》提出無聊、寂寞是金,指出現代台灣人愈來愈寂寞,一個人過日子的人愈來愈多,每天寂寞人口約有台中市人口那麼多,因此誰能解決消費者的寂寞時間與心情,誰就是新贏家。相信全民正啟動的品味修煉潮也跟寂寞是金一樣,將對台灣社會與企業經營產生深遠影響。
當撰寫本篇文章時,絕大多數台灣上班族應該都已經領到年終獎金,準備好好過年了。但是1月22日台北股市竟大跌500多點,號稱黑色星期二,讓許多投資者心慌。投資局勢總是瞬間變化詭譎,在美國經濟與美元持續弱勢下,到底2008年這第一筆獎金該如何投資?本期也特別製作新春理財專題。(見頁100)
本期其他精采要目,包括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又來台灣了,這一次請他來的台中教育界名人蔡長海,他到底是誰?統一超商徐重仁走過7-ELEVEn30年,笑稱自己是退休後上班,他的下一步將如何走?(見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