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更新: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今天透過國營媒體伊朗通訊社(IRNA)向全國發表談話,他宣布以色列挑起的「12日戰爭結束」,並表示準備好與美國重返談判。德黑蘭當局今天表示,已準備好與美國重返談判桌。以色列13日空襲伊朗核子及軍事設施,引發伊朗射飛彈回擊。兩國持續交火12天後,已實施一項脆弱的停火協議。
根據德黑蘭當局聲明,伊朗已準備好回到談判桌,試圖解決核能相關的爭議。此次衝突源於以色列於本月13日對伊朗核子與軍事設施發動突襲,隨後伊朗以飛彈回擊,雙方在過去12天內持續交火。如今,一項脆弱的停火協議已經生效,暫時緩解了局勢。
以色列日前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勢,聲稱要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也隨之反擊,雙方激烈交火數日,這是以色列伊朗近年來最嚴重也最直接的軍事行動,引發全球關注。究竟以色列伊朗發生什麼事?以色列伊朗衝突最新進度為何?以色列伊朗衝突影響有哪些?《遠見》帶你一次快速看懂。
以色列、伊朗戰爭一週快速回顧
▶ 6月13日:以色列發動「奮起雄獅」行動,空襲伊朗境內多處,並宣布該國進入緊急狀態。伊朗方面證實多名高階軍官及重要核子科學家,在襲擊中喪生,誓言採取行動報復以色列。伊朗朝以色列發射無人機,以色列稱軍方動用防空系統將其全數攔截。以色列鎖定伊朗東亞塞拜然省大不里士(Tabriz)等地多處設施發動第二波空襲,因為鄰近當地機場,被認為是造成衝突升溫之舉。伊朗朝以色列發射百枚飛彈,特拉維夫等城市火光四起,釀成人員死傷;以色列也反擊,轟炸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Mehrabad International Airport)及周邊地區,該處傳出多起爆炸聲。
▶ 6月14日:伊朗再朝以色列發動飛彈攻擊,中部住宅區傳出遭飛彈擊中,並有多棟房屋毀損。以色列針對伊朗德黑蘭住宅區發動空襲,造成人員傷亡。伊朗方面嚴正警告「下一輪攻擊將比前次強大20倍」,點名美國、英國、法國不要插手,否則將會攻擊其在中東地區的基地與船隻。
▶ 6月15日:以色列與伊朗因以色列突襲南帕爾斯(South Pars gas field)全球最大天然氣田,雙方發動新一輪飛彈攻擊,導致耶路撒冷、特拉維夫響起空襲警報,多人傷亡。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以色列軍隊已經摧毀位在伊朗納坦茲的主要鈾濃縮設施,並指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可能導致伊朗政權更迭。德黑蘭證實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情報首長卡茲米和另外兩位情報部門將領都命喪以色列空襲。
▶ 6月16日:以色列轟炸位在德黑蘭的伊朗國營電視台IRIB大樓,導致直播中斷,CNN報導至少兩人死亡。雙方連日攻擊,以色列公布有24人死亡、592人受傷;伊朗宣稱224人死亡。此外《路透》指出,以色列原本打算直接擊斃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不過遭美國總統川普否決。
▶ 6月17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新一輪報復性飛彈和無人機打擊,在加拿大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的川普透過社群平台發出警告,呼籲伊朗德黑蘭居民立刻撤離,發文後不久便出發返回華府,提前離開會議。以色列駐美大使萊特爾(Yechiel Leiter)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大家將在周四夜間至周五看到更多驚喜」,且該行動「無疑會使得呼叫器攻擊看起來簡單得多」。伊朗拒絕與以色列展開停火談判,唯有以色列率先停止空襲行動,德黑蘭當局才會同意展開停戰談判、重啟美伊核協議相關協商。
▶ 6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17日發文表示,美國逐漸對伊朗失去耐心,透露其有意派美軍攻擊伊朗的核設施。隨後再發文用全大寫英文寫下:「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還稱美國知道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藏身處,不過目前仍未打算殺他。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則於18日凌晨宣布「戰鬥開始」,並揚言對以色列人「絕不寬恕」。伊朗隨後向以色列發射兩波彈道飛彈,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發聲明稱,使用了「法塔赫-1」高超音速導彈。以色列國防軍(IDF)在發布德黑蘭疏散令後,也宣布對該地展開新一輪空襲。
以色列駐美大使李特(Yechiel Leiter)預告,在與伊朗的戰鬥中,將在19日和20日出現「驚喜」。伊朗國家電視台也預告「18日晚間將會發生一件驚喜,一件讓全世界銘記數世紀的事情」,使外界擔憂危機將快速升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RIB)阿拉伯語新聞頻道則在社群分享一支影片,畫面中能看到一隻手撫摸核彈,旁邊寫著「也許(Maybe)」,觀看人次破580萬次,頗受外界關注。
ربما..
— إيران بالعربية (@iraninarabic_ir) June 17, 2025
Maybe pic.twitter.com/tB02PrPbp1
▶ 6月1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17日晚間已向高階幕僚批准了攻擊伊朗的計劃,但暫緩下達最終命令,並時刻觀察德黑蘭當局是否會放棄其核計劃,他18日則向記者表示「我對該怎麼做有一些想法,但我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我喜歡在截止日期前1秒做出最終決定」。
以色列在當地時間週四(19日),襲擊了伊朗阿拉克(Arak)濃縮廠的重水反應爐,企圖毀伊朗透過重水冷卻核子反應爐產生「鈽」,用於核武研發;伊朗則以飛彈還擊以色列中部和南部城市,包括台拉維夫(Tel Aviv-Yafo)、貝爾謝巴(Be'er Sheva)等地的醫院都遭飛彈擊中,有6人嚴重受傷,生命垂危。
此外,川普在美國時間18日在白宮戰情室召開會議,具體討論中東情勢的解方。川普向記者表示,他對該怎麼做有自己的想法,但中東情勢不穩定,他傾向於在最後一秒鐘做出最終決定。他後來也透露「我可能會做,也可能不會做」,並再次要求德黑蘭無條件投降,稱「接下來的一週將會非常重要,也許還不到一週」。
▶ 6月20日: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交戰,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鑒於近期和伊朗談判的可能性高,但也可能不會有談判,他將在2週內決定是否對伊朗採取行動。白宮指出,美國和伊朗持續溝通,川普首要目標是確保伊朗不能擁有核武。
▶ 6月21日:美國在21日向伊朗三個核設施投下炸彈,甚至出動B-2隱形轟炸機,動用共6枚號稱「碉堡剋星」的GBU-57鑽地炸彈(MOP)、30枚巡弋飛彈,這是美國在連日觀望後,首次明確出手加入戰事。川普透過社群媒體表示:「所有戰機現已脫離伊朗領空,已對福爾多(Fordo)投下『完整彈藥』,所有飛行員均已安全返航」。
川普聲稱此舉是為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同時發布貼文警告伊朗不要進行任何形式的報復,否則將遭遇美軍比今晚更強勢的武力還擊。卻被國際社會質疑可能引發更大規模衝突。據《BBC》報導,川普日前提出給伊朗兩週談判期限,卻於期限到期前突擊,外界揣測背後協商可能已經破裂。
▶ 6月2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美方目前透過檯面上和私下等不同管道向伊朗傳遞訊息,給他們機會能夠坐上談判桌,更公布了這次代號為「午夜鐵鎚行動」的內幕,公開證實飛越太平洋的B-2是欺敵戰術。美方證實有跟盟友保持聯繫,更強調這是美國主導、美國執行的一次行動。
伊朗國會批准封鎖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動議。全球約20%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經過這個海峽,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呼籲中國說服伊朗不要封鎖荷莫茲海峽,因為中國高度依賴荷莫茲海峽取得所需石油。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在美國空襲後首度發聲,在X上發出一張被轟炸的骷顱頭指控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敵人犯下了一個大錯,犯下了一項重大罪行;他必須受到懲罰,此刻他正在被懲罰。」揚言「必須付出代價」。
以色列空軍發動新一輪攻擊,超過15架戰機突襲伊朗西部城市克爾曼沙阿,成功摧毀數座地對地飛彈發射與儲存據點。另有6座伊朗機場成為攻擊目標,共摧毀15架戰機與直升機,包括F-14與AH-1直升機等。攻擊同時破壞跑道、地下掩體與一架空中加油機,顯示以軍企圖全面癱瘓伊朗空軍戰力。伊朗精銳的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發言人佐爾法加里(Ebrahim Zolfaghari)表示,鑒於美國已直接參戰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因此美國將面臨來自伊朗的報復。伊朗將採取「強力且針對性的軍事行動」,美國將面臨「沉重、嚴厲、令人遺憾又出乎意料的後果」。
▶ 6月23日:川普上午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以色列和伊朗已達成協議,預計在約6小時後生效。但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卻突然傳出爆炸巨響,並感受到劇烈震動,戰火未歇。川普在真實社群發文上聲稱,以伊雙方已達成完全停火協議,預計在約6小時後生效,停火分三階段執行。伊朗將首先啟動停火,持續12小時;隨後由以色列接續實施停火,再持續12小時;最後雙方履行完12小時停火後,全世界將共同見證「12日戰爭」正式結束。
以色列政府正式發表聲明、表示同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宣布的停火協議,同時提出警告、稱任何違反停火的行為將引來以色列當局「強而有力的回應」,以色列機場管理局也表示在伊朗連夜發射飛彈襲擊後,以色列已重新開放領空,不過後續又傳出以色列國防軍(IDF)偵測到伊朗發射彈道飛彈,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更指責伊朗違反停火協議、誓言會強力回擊,不過伊朗政府否認有在停火後發射飛彈。
▶ 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原本同意停火,以終結兩國歷時12天的戰爭。但幾小時後,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表示,伊朗違反停火協議發射飛彈,他已下令以軍打擊伊朗首都德黑蘭。路透社報導,卡茲(Israel Katz)表示:「鑑於伊朗公然違反美國總統宣布的停火協議,朝以色列發射飛彈,同時,根據以色列政府將強力回應任何違反停火行為的政策,我已指示以色列國防軍(IDF)…繼續鎖定德黑蘭(Tehran)的政權資產及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實施高強度打擊。」
以色列本月13日對伊朗發起轟炸行動,而稍早以色列才剛表示,在實現轟炸行動所有目標後,停火協議已生效。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以伊之間一項分階段的24小時停火進程將於格林威治時間24日4時展開。以色列表示同意停火,但伊朗尚未正式接受停火。
核威脅還是地緣安全,以色列為何要空襲伊朗?
以色列急於發動襲擊的原因分為國內壓力和國外生存威脅。首先納坦雅胡在國內承受巨大壓力,由於新軍事徵兵法案引發了政治僵局,以色列議會(Knesset)已召開會議討論解散議會。這可能導致提前進行大選,而民意調查顯示納坦雅胡將輸掉選舉,他急需更多時間來解決危機。部分輿論認為納坦雅胡為延續個人政治生命才做出此攻擊決定。
至於國外生存威脅方面,納坦雅胡先前已不只一次公開表示,伊朗的核武計畫對於以色列乃至中東地區都是一大威脅。與中東國家始終格格不入的以色列基於歷史的摩擦和情勢,絕對是伊朗擁有核武後的第一個清算國家。在今年初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就多次對川普表示將強力攻擊伊朗的核設施,阻止其核武計畫。據以色列軍方說法,伊朗擁有足夠鈾濃縮材料,能在數天內完成15枚核彈。川普政府為此進行多次辯論,最終於4月宣布,尋求外交途徑解決伊朗的核武問題。
不過近期伊朗拒絕美國提出的停止所有鈾濃縮計畫,僅表示願意持續與美談判。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於美國時間6月12日,宣布伊朗違反核擴散活動,認為其核子研究已經超越民用水準,具備研發武器的能力。川普警告若伊朗持續不同意中止核武計畫,以色列有可能會襲擊伊朗破壞談判。他補充:「實際上可能有幫助,但也可能毀了談判。」
最後對於伊朗核武威脅,將風險扼殺迫在眉睫的以色列,於當地時間13日凌晨發動代號「崛起之獅」(Rising Lion)的閃電襲擊,轟炸伊朗首都德黑蘭、最大的鈾濃縮設施所在地納坦茲(Natanz)、核研究中心與導彈軍事設施所在地大不里士(Tabriz)等數十處。
最壞的情況有哪些?
- 目前,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空襲雖仍侷限於兩國之間,聯合國及多方也瘋狂呼籲要求雙方保持克制。但如果這些呼籲被忽視導致戰事升級並擴大,以下是幾種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
▶ 美國被捲入戰爭:儘管美國一再否認,但伊朗顯然認為美軍支持甚至默許了以色列的攻擊行動。伊朗可能會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和外交使團等目標發動攻擊,美國早已擔心此類攻擊的可能性,並已撤離部分人員。在公開聲明中,美國已明確警告伊朗,若對美國目標發動攻擊,將承擔後果。
▶ 海灣國家被捲入戰爭:如果伊朗無法對以色列防禦嚴密的軍事與其他目標造成實質損害,那麼它可能會將導彈瞄準海灣地區較為脆弱的目標,特別是那些多年來被伊朗認為協助其敵人的國家,這些地區大多擁有大量能源與基礎設施,這些國家也可能要求美國戰機不僅保衛以色列,也保衛它們自身。
▶ 全球經濟震盪:全球許多國家已經面臨生活成本危機,戰線延長將讓油價持續上漲,進一步推高通膨,對本就因川普關稅戰而搖搖欲墜的全球經濟體系造成更大壓力甚至傷害。
▶ 伊朗政權垮台,權力真空:過去伊拉克與利比亞在強人政權倒台後造成極大的混亂局面,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導致大量傷亡,加劇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若伊朗政府被以色列推翻,伊朗伊斯蘭革命政權垮台,政權更迭不太可能為伊朗帶來民主,勢必會爆發內戰,更具威脅的勢力來填補權力真空,以色列的空襲轟炸,反而可能重新鞏固伊朗的神權政權,更甚者原本伊朗內部的溫和改革派勢力,會在這樣的情勢下削弱,讓伊朗失去從內部改變的可能性。
對台灣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台灣高度依賴石油和天然氣進口,若是中東爆發大規模戰爭,全球能源市場恐受嚴重衝擊。雖然目前台灣的天然氣安全存量約有七到十天,但在面對國際供應鏈中斷風險時,仍可能不足。若是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汽油、柴油價格恐隨之上揚,運輸成本增加,勢必會轉嫁到出口用品與民生用品,進而導致各地物價上漲。當通膨升溫,各國央行不僅會避免輕易降息,還可能被迫延後寬鬆政策、維持或再次升息,但利率的變動除了牽動借貸及投資,還會加劇市場不確定性,對整體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
鑑於中東區域緊張情勢未歇,外交部也呼籲國人近期避免前往以色列和伊朗。正在當地旅遊或工作的國人則請務必提高警覺,注意自身安全,並請主動與我國相關駐外館處取得聯繫。
倘若在「以色列」遭遇急難或緊急事故,請撥打我國駐以色列代表處急難救助電話+972-544-275-204。如果是在「伊朗」遭遇急難或緊急事故,請撥打我國駐杜拜辦事處急難救助電話+971-50-6453018,或外貿協會駐德黑蘭台貿中心電話+98-21-8879-4243,或外交部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886-800-085-095,以獲得及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