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全年最低訂閱優惠全面啟動!只要 2.5 折起

被罵後孩子「變乖了」,不好嗎?他同時也變成「這樣的人」

阿德勒教養論:責罵會限縮孩子的格局。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6-04

瀏覽數 22,050+

《不教養的勇氣(增訂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不教養的勇氣(增訂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孩子看起來變乖了,但是……因為父母會嚴厲斥責孩子,孩子就不做會被罵的事。乍看之下,孩子是變成「好孩子」了;但是,也變成了無法在遇到失敗時,不畏懼結果,依然相信自己做了對的事情的人。父母只要信賴孩子、肯定他們的價值,孩子自然會長出獨立面對生命的勇氣,就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本文節錄自《不教養的勇氣(增訂版)》一書,作者:岸見一郎,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讓孩子像花朵般盡情盛開

我從不認為按照社會上的價值觀,把孩子教得跟別人一模一樣是件好事。教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像花朵般盡情盛開,就算不符合一般標準也沒關係,如果真有必要,以後再把花朵下方的雜草拔除就好了。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孩子有什麼特質是非拔除不可的雜草。每個人都有尖銳突出之處,硬要將這些出格之處修剪矯正,反而會把原本可以成大器的孩子格局養小了,導致他無法成為優秀傑出的人。常有父母將孩子的稜稜角角看做是缺點,說不定連孩子自己也這樣想,但那真的是缺點嗎?

害怕挨罵,因而無法自主判斷是非對錯的孩子,個性會變得消極。想讓這樣的孩子變得積極,比教積極的孩子克制行動,要難上許多。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的能量用錯了地方,其實改變孩子能量使用的方向不難,難的是要怎麼讓沒有能量的孩子,變得主動積極。

(延伸閱讀│亞裔價值觀 vs. 美式競爭力!用嶄新策略養育「乖乖牌」孩子

被批評就會變得消極

就算父母沒有責罵孩子,但是只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或失敗,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在批評他。父母可能是好意教導知識與經驗都還不足的孩子,卻常常忘了應該冷靜溝通,不自覺的帶著怒氣說話。

這樣一來,覺得自己被批評的孩子,只會認為父母一點都不了解他,還會為了不要被批評,乾脆什麼事都不要做,結果就是跟以責罵教養出來的孩子一樣變得消極。

舉例來說,當孩子幫忙做家事時,如果父母一直嫌棄孩子愈幫愈忙,或是不斷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夠好,孩子就會覺得以後乾脆不要幫忙好了。比起害怕失敗而變得消極的孩子,勇於嘗試而失敗的孩子,學到的東西會多很多。

(延伸閱讀│你是為孩子帶來力量還是拿走力量的父母?考試後別說的「3種話」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貢獻、肯定自己的價值

你不能──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X 讚美孩子: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生,絕對不可以為了得到父母的讚美,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

X 責罵孩子:在責罵中長大的孩子,凡事只會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失敗,無法自主判斷行為是否正確合宜。

X 介入孩子該面對的課題:這樣只會讓孩子逃避責任,永遠學不會自立。

你應該──

✓ 跟孩子說「謝謝!」「你真是幫了大忙!」給予孩子勇氣,不再害怕他人的評價或失敗。

✓ 用平等的態度,尊重孩子最真實的樣子。無條件信賴孩子,建立起伙伴關係。

✓ 讓孩子換個角度看自己,了解「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擅長多工」,孩子就會大不同。

✓ 把「孩子好好活著」當作起點,一點一點往上加分。

✓ 什麼都不說,只是靜靜守護著孩子,相信孩子能一個人克服困境。

(延伸閱讀│以肯定取代責罵、感謝取代讚美:面對孩子,你有不教養的勇氣嗎?

《不教養的勇氣(增訂版):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作者:岸見一郎,天下文化出版

《不教養的勇氣(增訂版):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作者:岸見一郎,天下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