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護理師嚴重流失,恐讓雲林人不敢生病?張麗善如何提補助拯救?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5-27

瀏覽數 1,450+

雲林縣長張麗善。張智傑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醫療人力短缺成新常態,「急診變擠診」,許多醫院的急診室人滿為患,不僅病人累,看顧患者的白衣天使更累,人力留不住,整體陷入負面循環。特別對六都外的地方縣市來說,資源相對不足,醫護人力短缺早已是各地方治理的一大難題,從政前曾是護理人員的雲林縣長張麗善,直言現階段醫療人員面臨的各種現實痛點,並推動多項計畫,盼能緩解地方鄉親看診難的就醫需求。真的救得了?

「雲林縣是醫療資源不足且不均的縣市,全國平均每萬人有24位醫生服務,雲林只有14位;全國平均每萬人有32張病床,雲林只有28床;全國平均每萬人有83位護士服務,雲林只有68位……。」透過數字,張麗善直白點出雲林縣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

少子化、高齡化的台灣,各行各業都在嚴重缺人。張麗善說,全台每年醫護學校的畢業生約4000至5000人,但在這些千人大軍中,由於現在職場選擇多元,願意投入醫護戰場的可能只有60%左右;這些人進入醫護職場後,面臨長期超時工作、高壓的環境,加上偏低的薪資,超過1/3的人待不滿四個月就離開。算一算,僅約40%左右的畢業生願意擔任「白衣天使」捨身救人,人才流失率超過一半。

另外,跟過去的醫護環境相比,現在醫院有規定一定的醫病比、護病比,更拉高院方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但供給跟不上,多重原因交織下,加劇全台醫療人力短缺問題。

台灣生育率低與教育問題,造就醫護缺工

她認為,醫療人力短缺問題,一方面顯示台灣教育體系的缺漏。張麗善以自身經驗為例,國中以後就讀護校,護校畢業後進入醫護職場,「後來因為整個教育環境,每個人都去讀大學,變成在教育制度中,這塊領域的人才無法彌補。」所以這幾年她執政雲林,也推動教育環境的變革,開辦「科技教育學校」,希望透過「做中學」的方式,培養孩子對職涯的興趣。

二方面,也是台灣少子化加劇使然,「各縣市搶才拉來拉去緩不濟急,所以雲林縣這兩年天出『萬寶龍計畫』,拉高生育率,解決人才短缺,必須要從源頭做起。」她回憶,曾有局處首長跟她報告,校園必須減班,否則會產生很多流浪教師,「但減班怎麼會是解決少子化問題的好方法呢?」

雲林縣的「萬寶龍計畫」,是透過高額的生育補貼、女性凍卵補貼等各項作法,目標在農曆龍年的2024年、蛇年的2025年,2年催生1萬名新生兒,目前整體目標超前,已於今年2月底迎來第8000位新生兒,讓雲林縣再現生機,「有了孩子,未來才會有人才!」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國中畢業讀護校,一年補助16萬

而針對雲林縣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張麗善提出「333護理人力留任計畫」、「深耕100─雲林公費護理師培育計畫」、「托顧老少─醫護友善職場計畫」3項計畫,預計投入逾4億元經費,穩定雲林護理人員職場、培育護理新血、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以保障民眾健康。

例如深耕100─雲林公費護理師培育計畫,就是鼓勵國中畢業生就讀護理學校,「每位學生一學年補助16萬!」5年最高補助80萬,目標增加雲林縣護理人力100人;333護理人力留任計畫,則是鼓勵縣內的醫護人員留任,並吸引外縣市醫護人員轉赴雲林服務,「來雲林服務,除了醫院敘薪外,縣府另外再多給3000元,」目標3年內讓雲林縣醫護人員人數達3000人。

除了經濟上的誘因,張麗善也鎖定醫護人員托老、托育需求的痛點,予以解決。「光台大就有40幾位護理人員請育嬰假,護理人員也有孩子啊!」她指出,若連護理人員自己的托老、托育需求都無法解決,遑論要他們照顧他人?她提出的「托顧老少─醫護友善職場計畫」,就規劃補助6所托育中心、8所日照托老中心設置,減輕醫護人員家庭照顧負擔,讓她們能無後顧之憂,全力救人。

儘管地方政府投入巨量資源予以支持,但張麗善強調,醫療資源仍不能過度浪費,「因為儘管這樣,還是會供不應求。」因此,雲林縣也積極配合中央,推動在宅急症照護、遠距醫療等政策,讓民眾在家也能享有與醫院同樣的醫療,盼緩解醫療院所的供給緊張,期盼未來急診,終有不再是擠診的一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