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靈魂也要養生!戰後嬰兒潮想的不一樣,120名講師相伴打造「自助型老後」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5-21

瀏覽數 1,650+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戰後嬰兒潮世代長者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照顧,而是渴望重新定義晚年。(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by pressfoto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戰後嬰兒潮世代長者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照顧,而是渴望重新定義晚年。(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by pressfoto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戰後嬰兒潮世代長者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照顧,而是渴望重新定義晚年。「自助型老後」成趨勢,衛福部啟動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畫,投入逾300萬元,培訓120名講師進駐全台社區據點,透過12堂主題課程,陪伴長者探索內在、活出未竟自我,讓靈魂也能「養生」。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指出,早期高齡長者多期待子女奉養,倚賴家庭支持度過晚年。戰後嬰兒潮世代的長者,與過去傳統長輩有明顯不同,更傾向盼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非被安排的人生。

重視自我價值,新一代長者寫第三人生篇章

他說,當前這批約60至75歲的初老長輩,有更強烈的自主意識與生活期待;他們多數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成長,見證產業轉型,也累積一定教育與社會經濟基礎,相對重視自我價值與生活品質。

周道君表示,現行社區據點課程多偏重照顧與健康促進,對有自我探索渴望的現代長者,往往難以真正觸及其內在需求。這項計畫並非以憂鬱防治為主軸,而是盼協助長者找到生命目標與生活的安定感,達到「安頓心靈」。

參與課程規劃的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吳信如表示,該課程涵蓋12大面向,包括懷舊與回憶、生活美學、自我價值實現、人際關係探討、情緒管理、悲傷輔導、面對病痛與死亡、憂鬱與失智議題等,透過引導式互動課程,協助長輩理解自我、整理生命,為第三人生寫下新篇章。

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吳信如說,課程涵蓋12大面向,協助長輩整理生命,為第三人生寫下新篇章。周彥妤攝

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吳信如說,課程涵蓋12大面向,協助長輩整理生命,為第三人生寫下新篇章。周彥妤攝

部分據點已啟動創新計畫。基隆市中山里辦公處照服員陳柏蓉分享,曾有位70歲奶奶在自畫像課程中詢問:「可以畫比基尼嗎?」色彩繽紛的畫作透露壓抑多年的渴望。她說,後來輾轉了解這位長輩曾中風,性格變得沉默,卻在課程中重新認識自己,此生都沒穿過比基尼,讓她抱憾,一直想穿一次圓夢。

有長者在自畫像的自我探索課程中,以畫作道出過去的遺憾。周彥妤攝

有長者在自畫像的自我探索課程中,以畫作道出過去的遺憾。周彥妤攝

陳柏蓉舉例,在她帶領的「愛心OK蹦」課程中,目標是讓長者學習如何與病痛共處,將抽象生命課題轉化為具體表達,這種心靈探索過程,正是創新據點課程的核心價值。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周道君表示,2005年起啟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布建5022個據點。應對新世代長輩需求,今年起發展創新課程,挹注約300萬餘元推動,預計培訓120名講師,講師背景橫跨教師、照服員、諮商師、藝術治療師及長照專業人員等。每位講師每週至少進入5個據點授課,每個據點約服務30位長者,合計每週可服務1.8萬人次。

衛福部今年於社區關懷據點推出創新課程計畫,以十二面向課程涵蓋長者心理健康。周彥妤攝

衛福部今年於社區關懷據點推出創新課程計畫,以十二面向課程涵蓋長者心理健康。周彥妤攝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