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竹縣深耕「守護家庭小衛星」據點,為城市角落撐起一道光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4-29

瀏覽數 9,000+

「沙坑社區青銀共榮太鼓隊」成員年齡從10歲到85歲,深受社區居民喜愛,讓社區注入新活力,營造社區居民集體認同與歸屬感。
「沙坑社區青銀共榮太鼓隊」成員年齡從10歲到85歲,深受社區居民喜愛,讓社區注入新活力,營造社區居民集體認同與歸屬感。
00:00
00:00

走進新竹縣橫山鄉沙坑社區,「沙坑社區青銀共榮太鼓隊」正在進行一週3次的固定練習,響徹山林的太鼓聲彷彿也敲醒了沉睡多年的沙坑社區;過去新竹縣橫山鄉老人文康活動中心門可羅雀,在橫山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進駐後,每週都有近百位長者前往使用,長者們甚至自發性排班,在據點服務其他長者。在社會福利服務持續深耕社區部落的努力下,新竹縣這座城市正在悄悄改變。

走進山林,為部落偏鄉埋下翻轉種子

「如果他們走不出來,那我們就走進山林去。」橫山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會工作楊皓瑋督導表示,橫山學堂是新竹縣政府社會處於橫山鄉、芎林鄉及尖石鄉推動的社區學習計畫,儘管舉辦的活動精彩有趣,但許多偏鄉家庭卻因為交通不便、沒時間接送孩子而難以參與。為了不讓服務侷限在固定場所,決定以行動學堂的模式,將學習資源帶進偏鄉,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推動橫山學堂的過程中,楊皓瑋發現,光靠橫山社福中心的力量,無法全面回應村落的需求,必須結合在地社區的資源與文化特色,方能提供貼近地方需求的服務。於是透過橫山學堂培力社區,打造出橫山鄉客庄後生、尖石鄉那山麻谷以及芎林鄉紙寮窩三個鄉鎮型兒童少年服據點,以「加值不取代」的資源分配原則來規劃兒少據點的服務課程,而課程內容的設計,則從使用者、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並根據社區文化特色,發展在地兒少社區照顧模式。

社會處陳欣怡處長(前排右三)出席守護社區小衛星「新竹縣芎林鄉兒童少年服務據點」揭牌儀式。

社會處陳欣怡處長(前排右三)出席守護社區小衛星「新竹縣芎林鄉兒童少年服務據點」揭牌儀式。

尖石鄉那羅是泰雅族原鄉部落,部落的孩子們下課後總流連溪邊或街口,直到那山麻谷兒童少年服務據點負責人給頓督導為他們煮上一杯奶茶,孩子們開始習慣放學後到據點集合,也開始穩定參與橫山學堂所設計的課程。這些課程融入了狩獵、射箭、編織、母語歌謠等內容,因此當原住民孩子與漢人孩子共同參加以泰雅文化為主軸的「小小獵人體驗營」時,也看見部落孩子們因熟悉傳統技能而展現自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未來培力部落的種子」,楊皓瑋認為,當孩子肯定自身文化價值時,未來就有機會回到部落,成為承接傳統、翻轉社區的那一代。

橫山社福中心督導楊皓瑋(左)與那山麻谷兒少據點負責人格耶頓.希藍表示,據點的關懷提升孩子的生活知能並能拉近親子關係。

橫山社福中心督導楊皓瑋(左)與那山麻谷兒少據點負責人格耶頓.希藍表示,據點的關懷提升孩子的生活知能並能拉近親子關係。

打造全齡共學的溫暖基地,找回笑容與自信

「老中青幼通通照顧」是新竹縣長楊文科念茲在茲的政見,而橫山學堂的透過全齡共學、世代交流與社區參與,讓不同年齡與背景的人在學習中互動、成長與連結,具體實踐了這一理念。

橫山學堂推動過程中不斷看見學員們的改變。一位原本生活孤單、連筆都握不穩的獨居阿伯,因為參加書法與其他課程,逐漸建立自信,主動加入社福中心擔任志工。而一次親子共廚課程中,一位隔代教養的祖母看到孫女熟練地做出甜甜圈,驚喜地讚嘆:「原來我孫女這麼厲害,應該是遺傳到我吧!」祖孫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為隔代教養家庭帶來珍貴的互動時光。

楊文科縣長與銀髮長輩參與社區活動,縣府團隊戮力落實「老中青幼通通照顧」政策。

楊文科縣長與銀髮長輩參與社區活動,縣府團隊戮力落實「老中青幼通通照顧」政策。

橫山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參與「兒少及家庭社區支持服務方案(守護家庭小衛星)」,今年度規劃橫山大學堂64堂的社區課程及橫山小衛星計畫96堂小學堂課程,三大服務據點也規劃年度特色課程,例如橫山鄉舉辦內灣線小火車走讀客庄、尖石鄉舉辦那山麻谷部落親子養成班、芎林鄉規劃客庄武術舞獅與傳統工藝課程,自4月底起陸續開課,過去也吸引竹縣與北部民眾到部落來參加,精彩並免費,歡迎各界朋友報名。

公私協力,精準佈建小衛星據點服務

楊文科縣長曾說,當家庭資源有限或面臨困難時,小衛星據點就像是一道溫暖的光,為孩子與家長提供即時的支持與關懷。今年新竹縣「守護家庭小衛星」據點由原本44處增至45處,合作社福團體也從13個擴大至15個。新竹縣社會處陳欣怡處長表示,社會福利資源有限,更需要精準運用,社會處推動「守護家庭小衛星」計畫上不是等待社福團體申請,而是建立一種夥伴關係,主動評估轄內整體需求及盤點在地資源,輔導在地團體布建據點,讓轄內13鄉鎮市的兒少都能就近接受服務。

陳欣怡處長舉例,資源看似豐富的竹北市,實際上西區仍有身障家庭服務需求,今年與星兒共助協會、大眉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設立新據點,提供課後照顧、個案服務等項目;天禾協會雖深耕關西鎮,但今年也願意跨區前往北埔鄉、寶山鄉提供服務,在社會處及原服務團體的協力下,順利辦理課後服務。令陳欣怡處長感動的是,在竹縣小衛星服務網絡中,沒有人是孤軍奮戰,各社福團體之間,有多餘物資會互相分享、有行政流程不懂會主動協助,除了有公部門的支援,也有私部門的互助,共同守護孩子的需要。

小衛星據點期待可以成為孩子們溫暖的光!

小衛星據點期待可以成為孩子們溫暖的光!

減輕青壯負擔,打造全齡友善社會

面對少子化與超高齡社會的挑戰,當青壯世代忙於打拼,如何妥善照顧家中年長親人已成為社會的重要課題。隨著長輩年紀增長,讓活得更健康快樂,正是縣府團隊努力的目標,新竹縣敬老福利津貼與敬老禮金去年底已投入14億元,實際照顧了全縣近五成的長者,有效減輕子女照顧長輩的壓力,效果不亞於直接針對青年的經濟補助。

新竹縣提供多元社會福利政策,涵蓋不同年齡層與家庭需求,透過公私協力與在地深耕,建構完整的照顧網絡,打造一個讓老中青幼都能安心生活的友善社會。

(新竹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