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BBC表達專家:1封結構良好的電子郵件,比數10封來回溝通更有效

撰寫電郵的5個假設。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4-14

瀏覽數 400+

《愈忙愈要會表達》/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愈忙愈要會表達》/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我們每天收到的訊息數量激增,電子郵件、簡訊、網站內容、社交媒體貼文、電子報等無所不在。以往,我們可以合理期待對方閱讀、標記已讀並回應,但如今,這樣的期待已經不切實際。這並不是批評,而是資訊過量下的必然結果。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文字溝通更有效,就必須接受這個環境並適應它。(本文節錄自《愈忙愈要會表達》一書,作者:羅斯.阿特金斯,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如果一封電子郵件或訊息一開始就清晰完整,可以省去大量來回溝通的時間與精力。例如:學校舉辦校外教學,若家長能在第1封信件中獲得所有關鍵資訊,就不會有大量後續詢問。

一封結構良好、訊息清楚的電子郵件,比數十封斷斷續續的溝通更有效、更節省時間。

我的妻子莎拉是一位法官,她尤其注重溝通的清晰與否,她將其稱為「初始投資」:如果一開始就溝通清楚,回報就會隨之而來。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教授泰德.羅傑斯是行為科學與溝通專家,他的研究顯示:簡短的書面溝通,若設計得當,能帶來更高的參與率、更快的決策、更有效的行動。

基於我的經驗與羅傑斯教授的研究,我總結出以下5項原則:

1. 精簡:刪去冗長、沒必要的內容,確保訊息能在數秒內理解。

2. 明確:確保讀者立即知道這則訊息的重點與行動。

3. 結構清晰用標題、標點或段落符號,讓讀者一眼就能找到關鍵資訊。

4. 讀者導向: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提供最相關、最實用的訊息。

5. 行動導向:清楚告知對方下一步該怎麼做,減少來回確認的時間。

當我們的訊息能夠突破資訊過載的噪音,就能讓溝通變得更快、更順暢、更有效。我們都遇過這樣的情境:「這封信到底想表達什麼?」「我還要花時間找我要的資訊嗎?」「這場會議用一封電子郵件就能解決了。」

如果我們願意在一開始投入心力,就能減少後續的混亂、時間浪費與誤解。這是一項超值的「初始投資」,而回報是更好的工作效率與個人聲譽。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

撰寫電郵的5個假設

有效的簡短書面溝通並不容易,除非我們了解收件人閱讀電子郵件的行為。在正式信件、工作溝通或跨單位聯繫時,我們不能假設對方一定會完整閱讀我們的訊息。

在寫電子郵件時,我始終抱持以下5個假設。

一、收信人可能根本就不會看。

二、收信人可能不會全部看完。

三、收信人只是草草看過,不會細讀。

四、收信人處理電郵的方法完全是以實用為目的。

五、如果收信人不認為這是專門發給他的,讀信機率會大幅降低。

假設一:可能根本就不會看

這不是針對某個人,也不是質疑你的重要性。事實是,無論我們多麼勤於回覆訊息,總有無法應付所有郵件的時候。

在這些時候,每封信都得競爭我們的注意力。我們雖不會刻意挑選忽略某封郵件,但在掃視收件匣時,這個選擇會自然而然發生。

因此,寫電子郵件時,第一要務就是爭取收件人的注意力。我們的內容必須說服對方:「這封信值得打開、值得一讀。」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自以為是。

為了爭取注意力,我會做兩件事情。一件是寫下郵件主旨,清楚表明這是專門發給對方的信件,這件事情與他們有直接關係。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二是用第一個句子來清楚解釋這封電子郵件的用意。這個動作尤其重要,因為有些電郵程式只會顯示一、兩句話。我在撰寫新聞稿時也是採用這樣的原則。

這樣的做法總是會讓我想到「突襲式採訪」(doorstepping)。這是記者在政治人物離開某個地點時,抓緊空檔進行的採訪。這樣的場景有些像是跑新聞與打橄欖球的綜合體,你必須爭取到一個好位置,開場白還要恰到好處,既能夠引起對方注意也讓他願意回應。

我認為電子郵件也是這樣,第一句話就要清楚表明用意。我會省略「最近好嗎」或「希望你最近沒有太忙」等客套寒暄,直接切入重點。

嗨,喬,我有四個問題希望你能幫我。

嗨,喬,這是下週行程與相關資料。

嗨,喬,這是你要的下週會議資料─有一個問題要請你回答。

我在本書一開始曾引用潔西卡.雷斯基一芬克與羅傑斯教授在2020年合寫的一篇文章。羅傑斯教授曾告訴我一個美國軍方術語─BLUF(Bottom Line Up Front,先講重點)。

這概念簡單明瞭:如果讀者無法立即理解郵件重點,他們更可能放棄閱讀,轉向其他更吸引他們的訊息。從那時起,我便謹記BLUF原則,並深感受用

這裡有一個但書。就雙方都預期直來直往的工作關係而言,這個方法相當有用,但如果你和對方不熟,過於直白可能讓人感到無禮。因此,適度的禮貌仍然重要。

例如:「希望您不介意我冒昧來信……」「很高興稍早與您會面……」「請問您能否幫我個忙……」這些開場白雖稍微延後了主題,但能讓對話更自然,也能提高對方回覆的可能性。

電子郵件不是閒聊,它首重效率。如果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讓對方明白這封信的目的,那麼他們不僅更可能閱讀,也更願意回覆。

假設二:可能不會全部讀完

我自己打開的電郵也不見得會仔細讀完,若要提高對方讀完信的機率,電郵應該能短

則短。

這點似乎不言自明,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冗長到讓人卻步的電郵。坦白說,有時候光是看到那種篇幅,就決定先跳過了。

羅傑斯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刪減電郵字數,甚至隨機刪減,結果發現回信機率反而上升。在某次實驗中,他甚至把電郵字數砍掉3分之2,結果回應率飆升了80%。

這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定律:字少,回應高。

如果覺得精簡訊息很痛苦,就想想這個數據──一切都值得了。

(延伸閱讀│台灣人在英國職場工作超過10年,她體會2個不需言傳的溝通潛規則

《愈忙愈要會表達:讓自己受重用、點子被採用的解說藝術》,作者:羅斯.阿特金斯(Ros Atkins),時報出版

《愈忙愈要會表達:讓自己受重用、點子被採用的解說藝術》,作者:羅斯.阿特金斯(Ros Atkins),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