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韓國高齡化社會釀照護危機!長女負責照顧雙親快累癱

岳士瑋
user

岳士瑋

2025-03-09

瀏覽數 6,100+

2024年底,韓國內政部正式宣布進入「超高齡社會」。Photo by Daniel Bernard on Unsplash
2024年底,韓國內政部正式宣布進入「超高齡社會」。Photo by Daniel Bernard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4年底,韓國內政部正式宣布進入「超高齡社會」,其中更令人憂心的是,超過一半,也就是53.9%登記身心障礙者都是65歲以上高齡人士。這背後,已有一股快拖垮許多家庭的照護危機醞釀中。現有的健保制度更被專家批評不敷使用。到底有多嚴重?

《朝鮮日報》近期報導,現年32歲、身為三兄妹中長女的金女士(化名),平日一週六天都得負責照顧先天性腦損傷的父親,還有3年前因交通事故腦損傷的母親。光是照顧的日常工作就不輕鬆。可是急需幫助的她,竟還得周旋於政府福利申請的繁複流程,似乎公部門並無法理解到民眾的痛苦。

金女士受訪表示,她光是為了幫母親辦理殘疾證明,每天四處奔波從大學醫院、復健中心、區公所及社區中心收集所必須的文件,快忙翻。還好她有兄弟姊妹支援,但她認為其他人可能會因此放棄申請。

原來,在韓國不論是準備長期照護醫療意見、等級評估結果、基本退休金申請歷程管理及社會保險福利申請等流程,都必須要花上大量時間。

健保界定60歲就是高齡,快壓垮醫療體系

當「高齡化」與「身心障礙」這兩大風險交疊,韓國的醫療與福利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甚至其漏洞被無情放大。多數高齡身心障礙者與照護家庭迫切呼籲改革。

自1977年韓國健保制度上路,又於1989年擴大為全民健保,並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憑藉「低醫療費用」與「高可及性」成功應對疫情,受到國際肯定。然而,這套過往引以為傲的制度,其設計基礎卻停留在60歲即為高齡的年代,在高齡人口已突破20%的今天,早已不敷使用。

健保界定60歲就是高齡,快壓垮韓國醫療體系。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健保界定60歲就是高齡,快壓垮韓國醫療體系。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問題一:「服務收費」制度導致「碎片化醫療」

事實上,韓國現行健保制度過度倚賴低價政策來支撐,反而導致多重用藥氾濫情況急劇上升。以盧先生為例,他年齡已高達80歲,有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等多重慢性病。由於韓國以「服務收費」的健保制度,使他不得不往返於多家醫療機構。雖然整體費用負擔尚未造成經濟壓力,卻導致高齡患者疲於奔命。再加上每間醫院各自開立處方藥,導致高齡患者必須每日必須服用大量藥物。

首爾聖母醫院的初級醫療與慢性病管理專家李在浩(Lee Jae-ho,音譯)教授認為,現行高齡身障人士的醫療使用模式可謂「災難」。他表示,「年紀愈大,慢性病愈多,且更容易出現小毛病,對醫療服務倚賴性自然增加」

並補充道,「由於缺乏初級保健醫生,很難進行適當的治療,導致不必要的治療,甚至是過度治療、藥物浪費,尤其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最令人擔憂。」

這種「碎片化醫療」不僅沒有減輕高齡患者看診的便利性,還會因過度用藥埋下藥害隱患,甚至可能促使醫療機構傾向過度檢查與治療,進一步拖垮健保財政。

問題二:資源集中大醫院,缺乏基礎照護單位

其次,韓國現行法規要求醫療行為須於醫療機構內進行,使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於大醫院,導致基層照護嚴重缺位。雖然這樣嚴謹的醫療服務制度是為保證品質與安全,卻使得上門診療幾乎成為非法,高齡者急必須的居家醫療服務幾乎無法落實。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醫院以治療急性病為主,卻無力提供慢性病管理、長期照護與預防醫療,導致老年患者往往在出院後缺乏後續支持,反覆入院成為常態。漢陽大學家庭醫學名譽教授尹鐘烈(Yoon Jong-ryul,音譯)指出,當前的醫療系統提供片段化、以疾病為中心的照護,並不適合必須要綜合性、持續性和協調性醫療照護的老年人。

他表示,一個對老年人友善的醫療系統,必須將家庭照護、初級保健、老年專科照護、居家醫療、護理和康復有機結合。路德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的盧承賢(Noh Seung-hyun,音譯)教授在2023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建議,透過當地醫院和診所的合作,建立一個福利與醫療網絡反應系統,則可以及時應對緊急情況和跌倒事件。

韓國現行法規要求醫療行為須於醫療機構內進行,使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於大醫院。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韓國現行法規要求醫療行為須於醫療機構內進行,使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於大醫院。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問題三:福利制度採「申請制」,弱勢者錯失保障

除了醫療資源整合程度必須加強之外,韓國的福利制度採申請制,也成為老年照護的盲點之一。前述《朝鮮日報》報導中個案,身為三兄妹中的長女,金女士。她表示為了幫母親辦理殘疾證明,她必須四處奔波。

「我算是幸運的,因為我還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擔。」金女士表示。然而,試想:對於教育程度較低、資訊掌握能力不足、行動不便或缺乏子女協助的獨居高齡者來說,光是準備申請文件、跨機關奔波,就已形成難以跨越的高牆,導致大量高齡身心障礙者陷入福利死角。

韓國提出健保2.0

從「多重用藥」引發的藥害風險,到以「醫院為中心」的碎片化醫療服務,再到以「申請制福利」造成的高齡者福利盲點,韓國現行醫療與福利體系不但無法有效支撐高齡障礙者的真實必須求,反而加劇了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這些挑戰,讓當地專家提出「健保2.0」改革藍圖,強調三大重點。首先,建立「初級保健醫生制度」,確保每位高齡者皆有固定健康守門人,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其次,推動「社區整合照護」,透過地方診所、社福機構合作,提升健康管理。最後,從「服務收費制」轉向「固定費用支付」,遏止過度治療,維持醫療品質。

韓國超高齡社會的沉重警鐘並非僅是財政壓力,而是醫療與福利體系的核心設計正在加速崩解,專家懇切提出建議能否實現尚待觀察。至於台灣也正邁入高齡化社會,鄰國經驗值得警惕。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