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你定的KPI是拉抬業績,還是讓人才流失?

錢慧如
user

錢慧如

2025-02-25

瀏覽數 700+

目標設定與企業運作不應僅關注物質成果,還應聚焦於更高層次的意義與價值,這就是所謂的「靈性願景」。Unsplash by Ian Schneider
目標設定與企業運作不應僅關注物質成果,還應聚焦於更高層次的意義與價值,這就是所謂的「靈性願景」。Unsplash by Ian Schneider
00:00
00:00

一位優秀人才總是完美達成組織設立的KPI,主管很滿意,準備給他升職加薪,沒想到他竟然拒絕了!還打算要離職?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員工努力達到KPI,非但沒有成就感,反而充滿疲倦感?問題的根源何在?

每到制定年度計畫的時候,企業領導者通常會將目光集中在財務數字上,設定具體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營收增長率、獲利目標或市場占有率。這些指標確實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短期目標,推動業務增長。然而,隨著目標的年年攀升,許多企業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在員工的眼中,這些KPI是否深具值得實踐的意義,還是僅僅成為壓力的來源?

當目標僅僅聚焦於數字,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價值導向,員工往往會感到疲憊與倦怠。他們可能會努力完成任務,卻逐漸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與歸屬感。這種現象不僅削弱了員工的動力,也可能讓企業在關鍵時刻流失重要人才。

案例:KPI的迷失與接班人才求去的危機

某零售產業在多年前開始針對潛力人才進行重點培訓,這些人才成為公司成長的中堅力量與未來發展的希望。隨著公司業績連年攀升,公司逐步邁向國際化,並於近期計畫拓展中東市場。然而,一位多年前便被公司高層視為接班人的核心主管,卻在此時選擇拒絕派任,甚至提出離職。

主管的心聲:KPI的意義迷失

這位主管年過中年,近幾年,他愈來愈疲勞,也開始對自身的職業意義產生了深刻的疑問。他坦言:

「多年來,我為了達成每年攀升的KPI拚盡全力,卻感到愈來愈迷茫。那些數字的增長,對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公司不斷擴大規模、賺取更多利潤,但除了這些,我們還有其他存在的價值嗎?」

「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我需要的是意義,而不只是完成一個又一個的KPI。」

組織的困境:失衡的目標

這位主管的離職讓公司高層陷入了深刻的反思。儘管公司透過清晰的KPI推動業務增長,這些目標卻忽略了對員工內心價值的關注。

當企業的目標設定僅圍繞數字時,可能導致的後果:

.人才流失:高潛力人才可能因無法在組織中找到意義感而離開,削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疲勞:員工可能逐漸對單純追求KPI的企業文化感到倦怠,降低工作滿意度與動力。

.長期價值的忽視:當組織忽略對「靈性願景」的探索,企業的發展可能失去持續性與社會價值。

靈性願景:企業的長期價值

「靈性願景」是一個將靈性哲學與現代組織管理結合的概念,強調目標設定與企業運作不應僅關注物質成果,還應聚焦於更高層次的意義與價值。靈性目標的設定,目的在於回答以下問題:

.存在意義:企業或個體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價值取向:除了短期財務成果,組織能為員工、社會和世界創造什麼樣的價值?

靈性願景的價值

.增強員工歸屬感:當企業使命與員工價值觀一致時,員工更能從工作中找到意義、提升歸屬感。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提升品牌影響力:一個有靈性願景的企業更容易贏得客戶的尊重與忠誠。

.驅動可持續發展:靈性願景讓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關注社會和環境的長期效益,更加凸顯企業。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瑞安(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強調人類行動的三個內在驅動要素:

.自主感(Autonomy):選擇行動的自由。

.能力感(Competence):對挑戰的掌控與成就感。

.關聯感(Relatedness):與他人及社會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靈性願景強調企業不僅滿足員工的內在心理需求,還需要透過目標設定、文化形塑與領導力實踐,促進員工在自主感、能力感和關聯感上的提升。

平衡業績與靈性願景:雙軌驅動策略

.設定整合目標:KPI與靈性願景並行:企業需要將KPI與靈性願景結合,讓短期目標為長期使命服務。例如,在設定銷售目標時,同步考慮環境與社會影響;或是將30%的營收來自可持續產品、在績效考核中增加價值導向指標,像是客戶滿意度或員工幸福感。

.讓員工參與目標制定:員工是目標執行的核心,讓他們參與KPI與靈性願景的制定能提升認同感。例如,舉辦靈性目標工作坊,讓員工分享他們認為的工作意義;或設置員工建議管道,定期反饋KPI與靈性目標的執行情況。

.建立價值驅動的文化:目標不應僅限於數字表達,還需要深植於企業文化中,讓員工感受到使命的存在。例如,在公司內部傳遞「我們的工作不僅是完成數字,而是改變生活」的理念。

.領導者的角色:價值與數字的橋梁:領導者需要在平衡業績與靈性願景中扮演核心角色。例如,在內部會議中,領導者可以講述自己的工作意義和靈性價值;或設立「有意義的工作目標小組」,定期審視公司的KPI是否仍然與企業使命保持一致,並在必要時進行調整。

從數字到意義的平衡之道

KPI和靈性願景並非對立,而是企業成功的雙軌驅動。前者推動短期行動,後者指引長期方向。企業高階領導者需要重新審視,數字目標是否過於強調短期利益,並透過靈性願景為企業注入深層價值。

建議思考問題:

.您的企業使命是否與KPI保持一致?

.您的員工是否能從數字目標中找到意義?

.您的靈性願景如何幫助企業在未來十年實現可持續的成功?

當我們將數字與意義結合,企業才能實現長期的繁榮,成為員工、客戶和社會的共同驕傲。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知名的人才發展顧問、能力測評專家、企業高階教練;本文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