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入可靠度工程的行列,其實可以考慮先從其他領域的專業著手。雖然在大多數的科技公司內,產品的可靠度工程單位是必需的,但一般而言「可靠度」比較不是電資科系主要必修科目,可靠度工程師在學校時也多半不是專攻這門學科。(本文節錄自《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一書,作者:艾斯,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首先,要先實際一點思考,先想想你的目標是想加入哪一個產業的可靠度單位,例如晶圓代工廠(例如台積電、聯電)、IC設計公司(例如聯發科、聯詠),或是系統廠(例如華碩)?
假如目標是晶圓代工廠,大多職位會比較重視應徵者是否了解半導體元件或製程的經驗,因為實際碰到的可靠度問題多半會和元件的操作或製程有關。例如,不同的製程條件或方法對元件特性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因而導致可靠度特性的變化。
對於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來說,當然不容易有在晶圓廠分析實際製程和電性的經驗,所以可能只能靠修習一些半導體製程、半導體元件物理的課程沾上一些邊。
另外,在學校時若已經有使用量測機台分析半導體元件特性,甚至做過簡單的可靠度測試的經驗,對用人單位而言不用重新訓練,也會比較省事,可能會是一個考量的點。
如果是已經有工作經驗但想轉職的同仁,一般情形下可能有半導體製程整合或元件工程的背景比較合適。
有時候晶圓廠的可靠度單位會有一些特殊需求,例如需要建立電路的老化模型以供模擬用,或是如前述要設計一些測試元件,所以根據這些需求,若曾有電路模擬或元件佈局的經驗可能會是一個優勢。
另外,可靠度的工作其實算是偏半學術性質,在晶圓廠的各工作中應該算是相對容易發表學術論文。根據筆者的經驗,許多主管其實對參與國際研討會是有興趣的,所以如果有這方面的能力或經驗,也算是求職時潛在的優勢喔!
至於系統廠或IC設計公司的可靠度職位雖然不是本次分享的重心,但簡單來說,若目標是加入系統廠的可靠度工程單位,通常在終端產品比較常碰到應力或材料相關的問題,所以大多數可靠度職位偏向這方面,可能有機械或材料的背景反而更適合。
最好是有系統廠產品設計的經驗,並且以電機電子的知識為輔。系統廠只有少數的可靠度職位會和IC比較相關,這時才可能會傾向尋找曾有IC廠可靠度經驗的人員。
最後,筆者個人認為門檻較高的是IC設計公司的可靠度單位,因為IC產品牽扯的到的可靠度問題涵蓋電路設計、封裝測試以及半導體製程,甚至也要考慮IC和系統板之間的可靠度,此外還要懂得一些失效分析的方法,因此幾乎都優先尋找有工作經驗的人才。用人單位大多還是先找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過上述領域可靠度問題的工程人員,畢業生直接要加入的機會相對比較小。
英文能力具有一定優勢
不管在哪一產業,可靠度部門普遍都要跟歐美客戶接洽或有定期的會議。因為如同先前描述的,客戶也會關注他們產品的可靠度特性等,所以英文的重要自是不言而喻。
一方面是英文愈好通常較容易跟客戶建立良好關係,另一方面是英文如果有待加強的話,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準備會議且壓力會比較大。
例如,筆者曾好幾次一早起來,臨時接到老闆的通知早上要對國外客戶或跨單位部門英文簡報個30分鐘之類的,這時可能連報告的投影片都還沒完全準備好,如果又要另外花時間準備英文,壓力一定會超大。
所以在筆者的經驗中,各產業的可靠度職位在挑選應徵者時,幾乎都還是會把英文列入考慮,英文好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非理工科系或非相關科系仍有機會
而不同產業的可靠度單位,一般也會需要一些協助實驗進行的助理工程師,偏向負責實驗排程或是協助操作機台等工作,這類職務相對比較不那麼看重理工背景,因此有時也有非理工科系或非相關科系的朋友的機會。
其實這類工作有時也是需要一定經驗或專業的,往往做的一久,其實也不是這麼容易就找到人替代,因此對非理工科系的朋友們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輝達黃仁勳:上班族在AI時代如何槓桿自己?請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