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下來,我們也檢討所犯下最大的錯誤,只怪當時還年輕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承擔風險的程度不同。合作,其實永遠不可能平等,再要好的朋友、再親近的家人都一樣,創業這條路,自己能無怨無悔為了理想吃泡麵,不代表對方也可以,期待別人長期跟自己共患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本文節錄自《品牌翻身戰》一書,作者:林冠琳(Irene)、張偉君(Jerry),創意市集出版,以下為摘文。)
創業前,都要先想清楚自己的停損點在哪裡?
創業99%一開始都是不賺錢的,如果有保證低風險、快收益、高報酬,那不叫創業,那叫詐騙。
我們曾經因為創業,失去了交情非常要好的朋友,JK STUDIO是以Jerry和當時合夥人的英文開頭為命名,短短兩年多彼此分道揚鑣,但究竟為什麼不歡而散呢?
自2010年創業開始,合夥人和我們便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在我們餐飲事業上他是最早期的技術顧問。久而久之,因為彼此談話投緣,加上我們兩家人是多年摯友,於是在2016年決定一起創立JK STUDIO。
接下來的劇情,我想我不用多加詳述,大家肯定也猜得到。好友、伴侶、親人一起創業,失敗拆夥的原因不會太多,大致就那幾個:沒賺錢、心太累、分不均,或像我們一樣「理念不合」四個字,這幾個字就可以道盡合作關係結束之全部。
多年下來,我們也檢討所犯下最大的錯誤,只怪當時還年輕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承擔風險的程度不同。
合作,其實永遠不可能平等
再要好的朋友、再親近的家人都一樣,創業這條路,自己能無怨無悔為了理想吃泡麵,不代表對方也可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自己的生活方式想擁有,期待別人長期跟自己共患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剛開始創業很苦,沒有獲利還要不斷借錢來支付各種開銷,這種過程很不堪的,別想說面子往哪擱,是根本沒臉可以拿出來使用,真的太難了!
而創業者本人可以沒有休閒娛樂,可以熬住孤單寂寞,可以委屈老婆小孩,但無法要求合夥人跟我們相同「待遇」。
做出成績了嗎?給人年薪好幾百萬了嗎?讓人臉面有光、衣食無缺了嗎?如果都沒有,創業者憑甚麼要求合夥人跟著自己一起艱苦度日?
別想說可是有簽合約呀!那又如何?沒錢,合約就只是一張紙,既不能拿來燒柴,也不能拿來煮飯。
創業者自己心裡得有數,別人離去,剛好而已,不要責怪,要怪就怪自己還不夠強大。當自身強大,身邊全是好人,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創業路上只有這個真理是忠誠不二的。
所以,與其討論是非對錯,一點意義都沒有,放下執念,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如何才能讓事業有起色、如何才能獲利賺錢?這些才是我們該認真策劃的方向,其他的煩惱與糾結都是白費力氣。
(延伸閱讀│創業3到「錢到、人到、技術到」:預備周轉金至少要夠撐「這麼久」)
熱情,也要設定停損點
沒有經驗的初創業者,容易掉入「熱情」的陷阱,不是誰拖累誰,而是一開始大家心情很興奮,關注著創業或開店前景美好,很少有人去想「萬一」,但往往就是這個萬一會給創業者與合夥人狠狠地上一課。
每個人承擔風險的程度不同,所以共同合夥需要先設定停損點。
我們用打球比喻創業:
小明跟同學相約去運動場打球,總共三人。
A同學說:「我媽叫我5點要回家。」
B同學說:「我結束時打給我爸他會來接我,但不要太晚。」
小明是這次相約打球的主要發起人,本身沒有限制。
我們來讓這三人一個個對號入座:
A同學,是這場創業活動風險耐受力最低的,停損點最多可承受50萬(或假設500萬),不可能再拿出更多錢,也或者50萬虧完就算了,不再繼續奉陪。
B同學,停損點雖然沒有明說,但相較於A同學耐受力顯然高一些,大膽往上拉至80萬(或假設800萬),這可能就是B同學停損點的極限,由於各種原因最後選擇退出,比如:家庭關係、本身條件或其他因素。想像一下,一般人晚上8點回家請爸爸來接,時間上也差不多了。
而小明就是那位創業者。
從一開始他的目的就不只是打球這麼簡單,小明有遠大的抱負,內心渴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NBA球星林書豪那樣成功的大人物,所以無論打球到多晚或隔天再繼續練習,他都能持續保有毅力前進,而A、B同學只是想跟著運動健身或應允同學的邀約,並沒有想得如此長遠。
創業者,尤其是剛創業,一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一週工作7天、一年只休過年,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合夥人不一定可以。
創業者可以為了資金、營運想方設法活下去,犧牲多年歲月(甚至健康)導致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直到頭髮發白,但這可能不是合夥人想要的人生。
所以,創業合夥必須先冷靜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停損點在哪?創業前請不要被友情和熱情沖昏頭了,心可以熱,但頭腦要冷靜。
(延伸閱讀│創業要成功,醜話講前頭!談好創辦人權利與義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