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ESG加持,開展全民運動新時代

運動特刊編輯群
user

運動特刊編輯群

2024-11-01

瀏覽數 950+

擁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太少,是台灣落實全民運動、促進身心健康的挑戰之一,因此必須從基層做起,讓運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
擁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太少,是台灣落實全民運動、促進身心健康的挑戰之一,因此必須從基層做起,讓運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動起來的ESG

台灣企業逐步將ESG融入營運,員工運動成為重點。在教育部體育署的推動下,「運動企業認證」使企業實現員工福祉與永續。未來,隨著體育署升格與新政策出爐,企業將有更多機會發展運動文化。

實踐ESG,已是台灣企業共同的趨勢與責任,近年許多台灣企業的ESG內涵高度重視員工運動,教育部體育署推動的「運動企業認證」也成果豐碩。

隨著體育署即將升格為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未來將更進一步結合企業力量,從企業員工運動擴大至全民運動,加速運動產業發展,讓運動與ESG的結合,更上層樓。

實踐ESG,企業員工運動成顯學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表示,永續是人類的共同責任,未來體育署會將SDGs與ESG精神視為台灣運動發展的重點內涵,也希望有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一起實現運動平權的美好願景。(攝影/黃鼎翔)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表示,永續是人類的共同責任,未來體育署會將SDGs與ESG精神視為台灣運動發展的重點內涵,也希望有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一起實現運動平權的美好願景。(攝影/黃鼎翔)

總統賴淸德今年(2024)5月就職演說時宣示,台灣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表示:「賴總統為台灣的體育政策和發展提出了全新的願景,體育署繼推動『運動企業認證』後,新的目標是積極推動運動風氣進入基層。」

要翻轉運動文化,讓運動融入全民生活,更需要企業一起參與投入。體育署自2006年起推動「運動企業認證計畫」,鼓勵企業負起重視員工身心健康的社會責任,九年來獲證企業快速增加,企業運動已成顯學,截至2024年10月共有 842家企業獲得認證,受惠員工近120萬人,企業推動員工運動蔚為風潮。

體育署統計更發現,向體育署投件申請認證的企業中,在章程或相關政策規定中明文訂定鼓勵員工運動風氣者的比例,已自2016年的74.1%,大幅成長到2024年的98.2%;投入運動相關支出金額達5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也自2016年的 59.8%逐步提升到2024年的69.3%。2024年更出現首家東部企業「花蓮遠東百貨」,獲得運動企業認證標章。

鄭世忠指出,九年來,數百家次企業推動員工運動,帶動了運動風潮,也強化了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是ESG的最佳示範。而運動企業認證,已成為推廣全民運動重要的一環,在帶動職場正向氛圍、凝聚職工向心力的同時,更能強化企業的永續競爭力,也彰顯企業在ESG指標上的表現。

創建平台,媒合企業體育活動

企業帶領同仁走進自然、推廣運動,實踐ESG精神。 (圖片提供/揚秦國際)

企業帶領同仁走進自然、推廣運動,實踐ESG精神。 (圖片提供/揚秦國際)

除了運動企業認證之外,體育署近年以ESG理念整合政府與產業的合作平台,加速運動產業整體發展,企業投入運動產業的意願持續增加,許多企業熱心支持或舉辦大型賽事,也積極培育各種項目的運動人才、支持優秀運動選手,讓台灣在國際體育賽事上屢屢創下耀眼的成績。

隨著運動企業認證將要邁向第十年,體育署正研議轉型,並持續提升已獲得認證的運動企業從 A級突破至A+級,鼓勵企業從優秀邁向卓越,並在認證項目中強化聯合國SDGs永續目標,與國際趨勢接軌連結,讓更多企業在推動運動的路上,展現永續精神。

2024年起,體育署進一步推動運動企業之間的交流,藉由「運動年曆」平台,讓已獲認證的運動企業資源交流,由平台協助媒合企業運動賽事、健康講座及體育課程、企業贊助、B2B及B2C優惠方案等,搭配積分獎勵辦法,進一步加深產業間彼此串連的媒合服務,間接促使企業運動有了橫向的連結,打造全民運動的重要基礎。

從企業運動到全民運動

「台灣企業界重視ESG,投入運動相關的經費高達60億元,他們有心又有力量,是推動全民運動的重要助力,」鄭世忠說,企業重視員工運動促進了運動人口的增加,為全民運動打下良好根基,現在體育署希望進一步結合企業實踐ESG的熱情,引導企業資源向外延伸,加強協助推展全民運動。

他也談到,總統賴淸德提出體育八大政策,其中包含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全民身心健康,全方位發展運動產業,而體育署深入分析後認為,台灣運動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擁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口不夠多,全民運動一定要先從基層做起,讓運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為讓運動走向在地化、社區化,體育署在2024年5月啟動「運動村里認證試辦計畫」,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和基層體育組織,舉辦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和課程,營造友善運動環境,建構由下而上的自主運動平台,提高地方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便利性,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高體適能水平,進而促進全民健康。

鄭世忠說,目前已經有136個村里獲證,體育署將會優先提供運動師資、科技體適能檢測等資源,協助獲認證村里提升運動環境,接下來體育署也將建構平台,連結政府、民間和企業的資源一起投入。

產官合作,強化基層體育設施

企業建置方便使用的運動場地及設施,對於培養員工運動習慣有極大幫助。(圖片提供/高雄捷運)

企業建置方便使用的運動場地及設施,對於培養員工運動習慣有極大幫助。(圖片提供/高雄捷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在推動運動村里的過程中,體育署發現,目前面臨的較大難題是運動設施不足。鄭世忠認為,以往基層的運動場地都集中在學校,校園以外的公有運動場地和設備很有限,體育署已委託國土規劃的專家學者,協助盤點各縣市適合的土地,接下來再與縣市政府協商合作,爭取為基層打造人人方便使用的運動設施。

鄭世忠說,賴淸德曾提醒他「體育署要硬起來」,在推動設置運動設施時要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等待民間或地方政府提出需求。因此,體育署今年(2024)起化被動為主動,再加上「體育與運動發展部組織條例」可望於明年立法過關,屆時新成立的體育部要跨出大步,積極推動基層體育設施的設置。

「運動設施的建置、土地的盤點,也要讓企業的力量進來,」鄭世忠說,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成立後,將與內政部、財政部討論協商,希望透過提供賦稅優惠或容積率獎勵等政策措施,吸引企業發揮ESG的精神,投入社區、村里的運動設施建置,一起為基層打造友善健全的運動環境。

做大市場,打造運動產業鏈

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貧富都可以參與的活動。(圖片提供/四零四科技)

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貧富都可以參與的活動。(圖片提供/四零四科技)

針對目前最普及的基層運動場地——校園,鄭世忠說,全台約有七、八成的運動設施都在校園,體育署正與教育部國教署協商,在安全的前提下,開放校園運動資源讓一般大眾使用,同時讓企業與運動產業引進專業,協助學校場館與運動團隊永續經營,成為學校體育後盾,也能帶動全民運動風氣,縮小城鄉差距,擴大運動產業市場效益。

「體育暨運動發展部組織條例」預計在明年(2025)可望立法通過,鄭世忠強調,體育署屆時將升格為運動部,但絕非只是原地升格,而是一個全新的運動部,很多過往觀念將會打破,例如:運動不再只局限學校體育課或體育班等狹隘範疇,運動人口除了學生,更要走向全齡化,擴展到靑壯與中高齡人口,甚至身心障礙者。

他進一步指出,基層運動人口增加後,運動產業會逐漸擴大,當消費市場有了利基,企業投入的意願會更強,因此未來運動部的責任是運用公部門的力量,先把市場做大,接著同步引進企業資源,相輔相成。

配合運動部的成立,行政院將同步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推動運動產業。鄭世忠表示,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有兩大功能,第一是協助運動部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第二是運動賽會輔導,但這不只是舉辦賽事,還包括整體賽會周邊的配合,發展出商業模式。

「當周邊做起來,產業鏈形成了,就會有更多企業願意投入,」他說,每一項賽事背後都是一個產業鏈,其中包含人才的需求,如:教練、防護員、運動營養師等,企業都可以挹注資源參與,也可評估賽事如何與周邊產業結合,委請專家輔導,介入行銷模式。

當產業鏈建立起來,慢慢將會遍地開花,賽事更普及,參與的人口增加,打造出全新的運動文化和更大的運動產業,運動也自然而然能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實現運動平權,達成SDGs

開放學校場館讓企業與民眾使用,可帶動全民運動風氣。 (圖片提供/四零四科技)

開放學校場館讓企業與民眾使用,可帶動全民運動風氣。 (圖片提供/四零四科技)

推動全民運動的最重要意義,是實踐聯合國提出的SDGs17項永續目標。

鄭世忠指出,體育署以「運動平權」做為達成SDGs的重要政策目標,這也是他對台灣體育發展的深切期許,因為體育是全民不分年齡、性別、貧富都可以參與的活動,是實踐SDGs的重要領域。

近年體育署的各項重要政策和計畫都已經將SDGs精神融入其中,例如:「運動村里認證計畫」、「運動企業認證計畫」等,都能夠幫助提升全民健康福祉、擁有更強健的能量,同時也促進全民運動推展。

另外,體育署也持續推動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營造女性友善運動空間環境,引導各大專校園推動永續發展體育課程,實現性別平等、優質教育的SDGs目標。

鄭世忠同時表示,運動部成立後,更將規劃設立適應運動司,推展身心障礙者的適應運動,協助設置適合他們的運動場館和設施,同時加強行銷推廣,讓國人重視適應運動,並用ESG的觀念帶動企業資源投入。

他強調,永續是人類的共同責任,未來體育署在運動賽事、運動設施乃至運動產業,都會投入更多減碳、永續元素,將SDGs與ESG精神視為台

灣運動發展重點內涵,也希望有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一起為台灣實現運動平權的美好願景。

你可能也喜歡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